專題報道——鄧錫銘:中國激光科技之父

專題報道——鄧錫銘:中國激光科技之父

鄧錫銘

中國激光科技之父

中國科學院院士,光學、激光專家

1930年10月29日,鄧錫銘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廣東東莞人。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主任。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93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曾主持研製成功中國第一臺氦氖氣體激光器,獨立提出激光器Q開關原理,發明了“列陣透鏡”,提出了“光流體模型”。中國近、現代科學史上開拓者之一。

年少有志

鄧錫銘1930年10月29日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籍貫是東莞市橋頭鎮鄧屋村人。

少年時期,鄧錫銘受《少年愛迪生》和《偉大愛迪生》這兩部電影的影響很大,從小就具有創新意識,經常動手製作一些小發明。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他就立志長大要讀物理,做發明家。等到上了高中,他已經可以成功做出許多像定時電飯煲、真空泵這樣的小發明瞭。

“這種著意追求創新、追求變革、追求新思想的意識,在我青少年人生觀的形成過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鄧錫銘曾這樣形容自己的這段經歷。1949年,他如願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當時物理系師生崇尚數學、崇尚物理理論的氣氛十分濃厚。北大良好的學術環境,為他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這對他後期的科研生涯也起到了決定性影響。

組織研發我國第一臺激光器

畢業後,鄧錫銘先後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上海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為我國激光科技領域帶來了許多零的突破。鄧錫銘擁有敏銳的學術前瞻性,1960年,當得知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時,他就率先倡導我國應抓住時機,開展激光科學研究。激光被稱為20世紀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儘管激光極其重要,但在1960年,國內卻少有人關注。而鄧錫銘就在此時,率先倡議在我國開拓激光科技領域。一年後,他和王之江一起組織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同年年底,鄧錫銘獨立提出了Q開關激光器原理,他還形象地做了如下比喻:Q開關像一個稍有漏水(自發輻射躍遷)的抽水馬桶,當水箱被灌(光泵注入能量)滿之後,水箱底部的蓋快速揭開(Q值突變),水(激光能量)就一湧而出(高激光峰值功率輸出)。1963年,鄧錫銘又領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氣體激光裝置——氦氖氣體激光器,成為我國激光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主持研發“神光”裝置

1964年對鄧錫銘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當年,他帶著光學精密儀器“八大件”到北京彙報工作,受到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的接見。之後,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激光技術專業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並擔任長期負責常務工作的副所長職務。

同年,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提出了用強激光來引發熱核反應思想(現稱激光慣性約束聚變,英文簡稱ICF)。作為激光專家的鄧錫銘,率先響應王淦昌,投入主要精力,組織技術力量加緊研發。經過10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鄧錫銘帶領上海光機的同仁,設計出一臺大型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神光I裝置,並於1987年通過了國家級鑑定。在持續運行的八年時間裡,“神光-I”裝置為核爆模擬、高壓狀態方程、X光激光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取得了國際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1990年,神光I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3年,國家把ICF主題列入“863”計劃,並於1994年啟動了神光Ⅱ工程,鄧錫銘仍是組織者。由於夜以繼日的研究,鄧錫銘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在1997年12月20日因癌症去世,享年67歲。去世前夕,鄧錫銘在病床上完成了一份20多頁“意見書”,全是講神光的發展藍圖和技術路線。

兼創新意識和苦幹作風

鄧錫銘是一個很梗的人,自己決定了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著意追求創新、追求變革、追求新思想的意識,比如,當初搞激光,很多人都反對,但他就是要堅持,結果就是搞成了。他不僅留下了以“神光”系列為代表的高功率激光裝置,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向世人表明了他的孜孜不倦的探索與創新以及為此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人生的價值。

正是在像鄧錫銘這樣兼具創新意識和苦幹作風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我國的激光科技從無到有、從小大、從粗到精,逐漸地發展起來並造福人民。

激光製造網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