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明天,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就要在山西的平遙古鎮正式開幕了。

得益於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導演以及眾多專業選片人士的參與,僅是第三屆的平遙影展就已經成為國內非常有影響力的電影展了。每年也有非常多的電影人和媒體從業者,在秋季專門奔赴平遙,參與各項影展活動。

而今年呢,將有超過50部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在平遙放映,其中超過半數為全球首映電影,這裡面不乏威尼斯、戛納等國際電影節上放映過的優秀作品。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而在今年,還有一個“印度新電影(1957-1978)”的展映單元,非常值得關注,這個單元通過對1957年至1978年間印度影片的系統梳理,精選12部優秀的印度新浪潮影片進行展映。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對於想要了解印度電影史的,這個單元還是相當值得關注的。

當然,大家對於平遙影展的關注,首先,還是華語片。

因為,每年都可以在平遙看到很多小眾的華語片,也許他們沒什麼知名度,也沒什麼流量和投資。但是,卻是這一年非常值得關注的小眾華語片。

今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將繼續在藏龍、臥虎、類型之窗單元的華語處女作或第二部影片中評選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男女演員四項榮譽,去年,則有《過春天》《過昭關》等片獲獎,也成為今年很受關注的年輕導演作品。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去年獲獎片《過昭關》

於是,重點來了!!!

除了費穆榮譽獎,平遙影展今年還首次設立了“迷影選擇榮譽”,意在打造華語電影界的“費比西獎”。

迷影選擇榮譽”,聽著耳熟不?

沒錯,“迷影選擇榮譽”正是由你們都非常熟悉的“迷影精神賞”與平遙影展合作,設立的一個關注華語電影節展的影評人平行獎項。

這次,將由“迷影精神賞”委派三位影評人組成評審團,從平遙國際電影展藏龍、臥虎、類型之窗三個單元中的華語處女作或第二部影片中選出一部最受影評人關注和喜愛的華語電影,授予榮譽。

這一次的“迷影選擇榮譽”的獲獎影片,將在本屆平遙放映的九部華語處女作及第二部作品中產生。

這九部電影中,既有陳哲藝、雎安奇等已經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的新銳導演的全新作品,也有祖峰、梁鳴這樣由演員轉型導演後完成的處女作以及多位新人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


具體影片片單如下(影片簡介來自平遙國際電影展官網及豆瓣):

《夜以繼夜》Single Cycle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張琦

主演:張一卓 / 劉陸 /宋寧峰 / 張哲華 / 王芊雯

類型:劇情

片長:95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臥虎 】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17歲的姚曄厭倦了生活的地方,渴望回到故鄉,卻發現故鄉早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就消失了。影片曾入圍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WIP。李屏賓擔任影片攝影指導。


《少女佳禾》Summer is the Coldest Season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周筍

主演:鄧恩熙 / 李感 / 吳國華 / 李娟

類型:劇情

片長:100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臥虎 】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少女李佳禾偶遇工讀學校教育改造歸來的少年於鐳,陷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主演鄧恩熙曾參演《嫌疑人X的獻身》《無名之輩》《你好,之華》等多部電影。


《熱帶雨》Wet Season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陳哲藝

主演:楊雁雁 / 許家樂 / 李銘順 / 楊世彬

類型:劇情

片長:103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新加坡

來自【臥虎 】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影片曾入圍多倫多電影節“站臺”競賽單元。關注當代生活與日常情感,一樁剋制的女人韻事。亞洲新銳導演陳哲藝的第二部導演作品,他曾憑處女作《爸媽不在家》一舉獲得戛納金攝影機獎。


《日光之下》Wisdom Tooth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梁鳴

主演:呂星辰 / 吳曉亮 / 王佳佳 / 王維申 / 陳永忠

類型:劇情

片長:104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臥虎 】單元

一具海上浮屍,一盤神秘磁帶,讓少女谷溪在青春與成人的世界邊緣反覆遊走。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得主呂星辰主演,梅峰擔任劇本監製。


《海面上漂過的獎盃》A Trophy On The Sea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雎安奇

主演:王學兵 / 曹衛宇 / 李沫頷 / 王小歡

類型:劇情

片長:90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藏龍】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在發現妻子的出軌對象倒在血泊之中後,一箇中年龍套演員的逃亡故事。導演雎安奇曾憑《詩人出差了》獲第4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大獎。影片由王學兵主演。


《追兇十九年》Bloody Daisy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徐翔雲

主演:王瀧正 / 宋寧峰 / 黃璐

類型:劇情

片長:105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藏龍】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警察劉一波和死者家屬用19年時間偵破一起以雛菊為標誌的連環殺人案。張猛監製,導演徐翔云為網劇《法醫秦明》《十宗罪》編劇。


《蕃薯澆米》Koali & Rice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葉謙

主演:歸亞蕾 / 楊貴媚 / 班鐵翔

類型:劇情

片長:107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藏龍 】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李少紅監製,兩位影后歸亞蕾、楊貴媚主演。入圍第41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The Third Age單元;入選第37屆慕尼黑國際電影節;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發展中電影計劃·無限自在榮譽得主。


《六慾天》Summer of Changsha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祖峰

主演:祖峰 / 黃璐 / 陳明昊 / 張倩如 / 劉天池 / 田雨 / 侯秋海

類型:劇情

片長:117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藏龍】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在一起兇殺案偵破的過程中,警察阿斌漸漸發現了當事人不為人知的過去。演員祖峰導演處女作,他同時出演本片男主角。入圍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周軍的行走》Walking in Darkness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導演:唐永康

主演:袁利國 / 秦不缺 / 耿寧慧 / 王昕璨

類型:劇情

片長:102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

來自【藏龍】單元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周軍向出租司機講述前女友和妻兒相繼離奇失蹤的故事,司機卻讓他陷入了更大的謎團。影片入圍第4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光明未來”競賽單元,入選第37屆慕尼黑國際電影節。


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迷影選擇榮譽”評審團

此次“迷影選擇榮譽”的評委由賈選凝、衛西諦、鄭秉泓三位影評人共同擔任。

賈選凝,迷影精神賞常設評審。

影評人、專欄作家,參與電影教育、評審及策展工作。為多家媒體撰寫文化評論,參與電影教育、評審及策展工作。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衛西諦,迷影精神賞組委會成員。

電影文化工作者、專欄作家、影評人。先後在數十家刊物撰寫專欄,曾主編出版十餘部電影書籍。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鄭秉泓,迷影精神賞常設評審。

電影策展人、作家、影評人。著有《臺灣電影愛與死》《臺灣電影變幻時:尋找臺灣魂》,編有《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關於“迷影精神賞 ”

迷影精神賞創立於2015年底,由知名影評人大旗虎皮及桃桃林林等人發起,聯合華語區最具影響力的影評人,對每年的華語電影進行推選的一個機構。

目前該機構常設影評人成員包括聞天祥、大旗虎皮、沙丹、衛西諦、妖靈妖、magasa、桃桃林林、吳覺人、Howie、LOOK、韓松落、鄭秉鴻、小韓、蔡建平、謝萌、賽人、楊洋、蘇七七、賈選凝、水怪等人,同時每年亦在吸納更多華語區重要影評人成員。

迷影精神賞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年終大賞,旨在獎勵那些在創作和風格上最值得鼓勵和支持的中青年華語導演作品。大賞評選規則類似於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或者路易·德呂克獎:創作者不需要申報,而是由評委直接提名。

自創立之初,迷影精神賞就主張深植民間的迷影人特色,突出與官方和電影工業相比的獨立性,也與學院和媒體的電影評獎不同,力求借助於迷影人和影評人的聲音和主張,為青年導演提供鼓勵和支持。

每屆迷影精神賞將評選出一部年度影片,獎金為象徵性的1895元,即以電影誕生年份為數字,作為一種象徵去鼓勵青年導演展開獨立的創作和風格上的探索。

2015年第一屆迷影精神賞大獎的獲獎影片是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八月》《大佛普拉斯》則分別成為第二、第三屆迷影精神賞的最佳影片。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從迷影精神賞創辦者李洋(大旗虎皮)與沙丹(奇愛博士)手中拿到第一屆迷影精神賞大獎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八月》導演張大磊領取第二屆迷影精神賞大獎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第三屆迷影精神賞評審會成員張譯(左)與輪值主席magasa(右)與為獲獎影片《大佛普拉斯》頒獎

今年年初,2019年第四屆迷影精神賞的年度推薦電影為霍猛執導的《過昭關》。其他同時獲得提名的影片還包括《大象席地而坐》《過春天》《柔情史》《四個春天》《誰先愛上他的》《旺扎的雨靴》等十一部電影。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過昭關》導演霍猛領取第四屆迷影精神賞年度推薦影片獎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10月17日,平遙國際電影展期間,迷影精神賞也將於平遙舉辦一場“平遙·迷影之夜”活動,來推介這個初生的獎項。

未來,迷影精神賞將在更多的可能中,繼續迷影。以我們的視角,來發現、並支持這些值得關注的新人作品。

盡我們的一份力吧!

同時,我們也可以一起期待下,下一屆迷影精神賞。不知,到時又有哪些華語年輕電影人的作品獲得關注呢?

那麼,也請與我們一起關注這些中青年華語導演作品,也期待未來有更多電影節展與迷影精神賞攜手,推出真正屬於華語影評人的費比西,讓年輕人的作品有更多的舞臺。

加油!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