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除了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外,論壇邀請了不少青少年科學家參加。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是來自華師大二附中高一的

談方琳同學,年僅15歲的她,研究成果是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最年輕科學家談笑間走上人生巔峰”的傳奇故事也觸動著廣大網友的神經,#15歲女生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在這兩天裡不斷衝擊著微博熱搜。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多數網友們對此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千萬不能給我媽看到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無獨有偶,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八年級四班的同學們也把“媽媽”一詞送上了風口浪尖。在日前學校舉辦的秋季運動會上,他們打出了“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的標語,以另一種方式引發著網友的熱議。

一邊是天才女孩少年成名的別樣風采,一邊是平凡少年解構經典的叛逆、幽默,年齡相仿的他們對於學習的理解卻是大相徑庭。

前者以學習為樂,能不斷髮揮主觀能動性尋找目標與前進的方向;後者卻只把接受教育當作是應付爹媽的任務。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面對消極怠工的孩子,家長們的焦慮也是愈演愈烈。近年來,各大視頻與社交網站上,媽媽、爸爸們輔導孩子功課時束手無策、歇斯底里乃至崩潰大哭的視頻、圖片層出不窮。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細數這一幕幕孩子、家長的眾生態,我們不禁要問:

學習,什麼時候成了家長與孩子的拉鋸戰?

誰才是學習的主體?

學習又應該使誰

“快樂”?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對此,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名譽校長、原校長劉彭芝在其著作《人生為一大事來》曾有如下論述:

一個人要想在心理上、精神上積極主動地探索世界、擁抱生命,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在從事自己喜歡和有意義的事情中實現自我、造福社會,過幸福的人生,就

首先要擁有自我意識的覺醒,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

孩子的成長與成熟,需要的是自由的空間、自主的權利,是創造的機會與展示的平臺。唯有令學習成為一個孕育夢想、點燃激情的過程,令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奮鬥與創造的快樂,學習才真正能達到鍛鍊人、發展人、教育人的目的。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基於此,家庭教育絕不應是禁錮與扼殺,溺愛與縱容,而應該是尊重與寬容、欣賞與關愛、引導與激勵、平等與合作。

對於當下中國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解放孩子”是個極為重要的命題。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應該被家長“控制”。教育要幫助孩子從對成人的依附中“獨立”出來,擺脫無條件服從,擺脫壓抑被動,擺脫狹隘封閉,擺脫死記硬背,擺脫急功近利,在成長中釋放天性,成就自我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曾有學者說,人類文明的進化有三個重要階段,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發現兒童,將兒童從對成人的依附中獨立出來,讓這個世界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代表著中華民族未來的孩子們,他們每個人都應該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與目標,自發地學習、積極地創造,收穫發自內心的快樂,並以個人的價值實現,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這正是:

釋放天性,快樂學習;

不需揚鞭,我自奮蹄!


論學習與“我媽”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