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福音來了!申請個人破產後不用再“賭命”,破產不用還債?

我們以前只聽說過企業破產,如果企業申請破產,企業所欠的債務也不是就全部不用還,要將企業的所有財產清理登記,然後分配給債權人、償還欠款,這對於企業而言,是一種保護。但對於個人破產,在法律上還是聞所未聞。但這種情況即將有所改變。破產法,將由企業破產延伸到個人破產。

債務人福音來了!申請個人破產後不用再“賭命”,破產不用還債?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如今,年輕人儲蓄的熱情正在逐漸消退。不僅如此,還走向了早期消費時代。在國家貸款浪潮中,許多人甚至出現收入不足、債務沉重的情況。

事實上,提前消費的目的不是讓人們成為欠債者。而是為了減輕生活的壓力。你知道,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資金週轉不暢,經常向身邊的人借錢,相信大家常常是借錢的或者是被借錢的,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鬧得不歡而散。而使用提前消費,可以避免這種煩惱。

然而,住房、汽車、旅遊、消費品貸款卻在不斷增加,許多人往往超出了自己的消費能力,從而背上了債務。根據有關數據,90後的人均負債約為12.79萬。可以說,目前年輕人的負債率相當高。對於超前消費,還有許多人因為還不上,而成為“老賴”的欠債者。然而,現在,負債累累的人,有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這可以有效緩解債務問題。

債務人福音來了!申請個人破產後不用再“賭命”,破產不用還債?

7月16日,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13個部門聯合發佈了《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改革方案》,本文擬對個人破產製度的建立進行研究。企業破產,我們都知道,是資不抵債,申請破產後開始進入清算程序,用資產償還債務,能夠償還的儘可能還,不夠的,那麼債主只能自認倒黴。

企業主不再與個人財產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企業破產,那麼債務就結束了。那麼個人破產製度和企業破產製度會是一樣的嗎?如果你沒有錢支付,你會申請破產,然後你就不用還錢了,變成一個老賴?

從程序上看,個人破產與企業破產並無兩樣。這也是債務人不能償還債務,又不能與債務人和解。法院清算他所有的財產,並用它來償還債務的過程。這種東西在歐美甚至香港都很流行。當年香港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演員張衛健和鍾鎮濤都申請了個人破產,因為他們買了太多的房子,最終無力償還債務。

債務人福音來了!申請個人破產後不用再“賭命”,破產不用還債?

在個人破產期間,這些人不能擁有任何財產,也就是說,不能有房子不能有汽車,所有的收入都用來還債,生活只能維持在最低標準。在破產期滿之前你不會被釋放,你賺的錢將全部用來還債。這其實就是信用修復的一個過程,也可以說這是說個人破產是給你重新再活一次的機會。

從理論上講,個人破產製度是可行的。然而,在這一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很多理論都陷入了困境,而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大的困難是平息債權人的憤怒“憑什麼不還錢”,以及對利用這一套利行為的人的懲罰機制。根據國外經驗,一旦一個人的破產被確認,除了少數必需品外,他所有的資產都會被拍賣,拍賣所得全部用於償還債務。

此外,個人信用將會有十多年的破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個人信用”。在信用破產期間,你不能使用信用卡,不能借錢,不能吃超過200元的食物,不能買超過500元的衣服,甚至不能打車;如果債務人找到固定收入來源,就必須延期償付。

債務人福音來了!申請個人破產後不用再“賭命”,破產不用還債?

那麼為什麼要推這個個人破產呢?由於個人在信貸中所佔比例較高,承擔著無限的連帶責任,所以金融體系過於寬鬆,借給個人的錢一般都比較大膽,以發行信用卡的形式發放而沒有經過適當的審計,抵押貸款銀行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其實從本質上講,個人破產製度的引入保護了處於嚴重經濟困難中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有限的心理壓力下,面對他們的債務,感到無能為力,他們甚至會走上輕生的道路。但是,在個人破產製度下,就算資不抵債,也可以通過個人破產程序來釋放壓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個人破產可以免除債務,而不是說欠款將不會得到償還。相反,法院將拍賣債務人的資產和債務來進行償還債務。如果個人資產被拍賣而無法償還,債務人未來的收益將受到監管,留下可以保護日常生活的錢,剩餘的收益將用於償還,直到債務還清。

債務人福音來了!申請個人破產後不用再“賭命”,破產不用還債?

雖然個人破產了,還是需要還錢。但是,它可以減輕欠債人的債務壓力,避免了極端的情況。

個人破產製度的初衷應該是保護誠實守信善良的債務人,而不是惡意的債務人。因此,也應該引入一些配套制度,讓那些試圖“假破產”的人沒有空子鑽。個人破產製度對破產人員將採取一定的懲戒措施,這將對個人聲譽、工作、生活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普通人不會輕易申請破產。

然而,該制度尚未得到正式推廣。據報道,今年下半年將在部分試點城市試行。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