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綜合素質》(小學)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答案:C。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性

2.答案:B。不恰當,違背了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3.答案:A。羅老師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4.答案:D。教學反思

5.答案:C。罷工權

6.答案:C。依法給予處分

7.答案:A。對魏某予以解聘

8.答案:B。不合法,學校不得開除學生

9.答案:B。不合法,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

10.答案:D。不合法,應依法給予梁某行政處罰

11.答案:D。公安機關

12.答案:A。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

13答案:B。注重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14.答案:B。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15.答案:A。理性幸福

16.答案:C。不正確,會傷害被比較的學生

17.答案:B。5個

18.答案:B。王莽改制

19.答案:A。卡羅瑟斯

20.答案:C。電離層

21.答案:A。大暑

22.答案:D。蘇東坡

23.答案:C。拜倫

24.答案:D。

25.答案:B。73

26.答案:A。該菜單項當前不能使用

27.答案:A。“/”

28.答案:B。“帽子”--“手套”

29.答案:D。210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30.參考答案

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倡導的堅持以人為本,必須以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的主體出發點的學生觀,具體如下:

首先,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具有身心發展規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材料中“小魔王”陽陽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我”並沒有放棄他,反而看到他有發展的潛能,不斷挖掘陽陽的優點,耐心對他進行教育,最終使陽陽各方面都有發展。

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材料中“我”通過認真觀察陽陽,一點一點地慢慢引導,幫助他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僅利用他酷愛閱讀的興趣,讓他分享讀書心得,而且還利用他的數學特長,讓他擔任數學課代表,對他進行因材施教,從而使得他漸漸地改變了以前的不足,有了明顯的進步。

最後,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學生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習的主體,有主觀能動性。材料中“我”沒有試圖改造學生,而是尊重他的意見,通過讀書交流會、數學作業改錯任務等活動對他進行教育,使得陽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認真地承擔數學作業改錯任務,積極參加興趣小組。

因此,“我”的教育行為充分踐行了新課改“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值得繼續發揚和堅持下去。

31.參考答案

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有利於全體學生髮展是恰當的,符合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

第一,“我”的教育行為體現了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規範。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材料中的“我”擔任班主任之後能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發現男女不同的優缺點,並且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體現了對班主任工作的認真負責,符合愛崗敬業的要求。

第二,“我”的教育行為體現了關愛學生的職業道德規範。關愛學生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材料中的“我”發現班級裡面男同學男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學習粗心等問題後,並沒有批評或者放棄學生,而是採用了設置“雙班委”、“真漢榜”等方式幫助男同學解決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問題,幫助男同學樹立信心,建立責任感,體現了“我”尊重班上的全體學生,並且平等地對待他們,符合關愛學生的要求。

第三,“我”的教育行為體現了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規範。教書育人強調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的“我”,不僅教授學生知識,而且發現班級中男同學的自我約束能力差等問題之後,能夠開展一些男生擅長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規範。

所以材料中的班主任做法是符合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等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2.參考答案

(1)城市居民的垃圾經驗與城市的現代化程度的關係:

①衛生的程度,是衡量現代性的程度。城市的現代進程,就是一個觀念上和實踐中雙重的清除垃圾的進程。

②人們可以根據垃圾的在場,確定城市的中心與邊緣。人們可以根據城市中的垃圾配置,來確定城市空間的等級與和價格,甚至可以確定城市的界限。

(2)現代城市與垃圾之間的關係:

城市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垃圾作鬥爭的歷史。垃圾的隱秘清除和運輸不僅決定了城市的縱深方向,其配置規律也說明了城市的結構。

①直到19世紀,垃圾總是在城市的中心聚集,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帶,垃圾越是興旺。如今,人們發現了垃圾的致命威脅,最重要的是,垃圾是疾病的催化劑,因此,人們根據垃圾來安排城市結構。在城市的中心地帶,垃圾最少,相反,在城市的邊緣地帶,垃圾最多。

②垃圾是一個無法完全消除的東西,是城市最密切然而又是最討厭的伴侶。垃圾越來越多,現代社會一方面不斷提高商品轉換為垃圾的速度和頻率,另外一方面商品層出不窮。

③清除和拒絕垃圾,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律令,同時也是文明和教養的象徵。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參考答案

【寫作思路】

材料中通過講述與姓氏、備份、家訓等傳統家族文化在今天社會中的現實情況,引出了對傳統文化、傳統家族觀念是應該拋棄、廢除還是堅守、傳承的話題。

傳統文化或家族文化,是民族之根、進步之源。家族,是中華民族千年來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紐帶。家族觀念包含血緣親情、安土重遷、聚族而居、累世同堂、落葉歸根的觀念以及家風、家教、家訓等,作為中華民族流轉千年沉澱下來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血脈,是支起一個民族的脊樑,在這個躁動的時代,它不應流失,更不應被遺忘。

現代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家族體制已然走向沒落,家族觀念也在現代觀念的衝擊下七零八落。家族觀念有溫馨和諧的一面,也有冰冷殘酷的一面。家族對個體的束縛和要求,對個人的忽視,以及大家族的等級分明、勾心鬥角、保守落後,阻礙著社會發展,對現代的平等、自由、民主、公平、正義等觀念有巨大的妨礙作用。另外,家族觀念也影響著法律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是影響社會和諧的毒瘤。家族勢力對傳統技藝的嚴格控制和壟斷,也導致了一些技術的失傳,以及技術擁有者的因循守舊和不思進取。

綜上,對該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確立為:對家族觀念要與時俱進的發展,一方面要傳承,另一方面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實現創新,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家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發揚光大,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