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張家界篇

張家界是湖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區腹地,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轄2個市轄區(永定區、武陵源區)、2個縣(慈利縣、桑植縣),為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旅遊景點


張家界景區共分為四大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楊家界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四大景區,統稱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集神奇、鍾秀、雄渾、原始、清新於一體,以巖稱奇。園內連綿重疊著數以千計的石峰,奇峰陡峭嵯峨,千姿百態,或孤峰獨秀,或群峰相依,造型完美,形神兼備。 除武陵源核心景區外,武陵源區有“中華最佳洞府”“地下龍宮”黃龍洞、“人間瑤池”寶峰湖、“江南名剎”普光禪寺、土家人的“聖地”土家風情園等等旅遊景點。

1、四大景區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光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其間有奇峰3000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稱。主要景點有金鞭溪,金鞭巖,黃石寨,袁家界等。

楊家界自然保護區:楊家界東接張家界,面積三十四平方公里,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三個遊覽區,其中知名景觀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龍泉飛瀑、絕壁藤王、白鶴聚會等二百餘處。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武陵源區東北部,桑植縣東南邊緣,與風景明珠張家界,十里畫廊索溪峪,構成了一個品字形的風景區。天子山景區,亦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400餘公頃。原名青巖山。明初,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在此揭竿聚義,自號向王天子,部分景點命名與此傳說有關。

索溪峪自然保護區:索溪峪,是土家語音譯;這三個寨按其意為:“so”一霧,“t”一大,“jeu”一山莊,連起來就是“霧大的山莊”。索溪峪的景觀,以山水為依託。不僅山奇、水秀,而且橋險、洞幽。有十里畫廊、西海峰林、百丈峽、寶峰湖、黃龍洞、一線天等遊覽點200多個。

2、主要景點


袁家界:袁家界名稱相傳來源於後唐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後,朝庭為徹底肅清亂黨,四處張榜,捉拿義軍。當時黃巢手下有一名將士,姓袁,為躲避追捕,便來到了這遠離人世的深山野嶺——青巖山隱居,他在這裡結廬為舍,墾荒種糧,並以自己的姓氏為這裡命名,起名“袁家界”。 其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北面,是一方山臺地。背依巖峰山巒,面臨幽谷群峰,自東向西延伸。主要景點有後花園、迷魂臺、天下第一橋等。

黃石寨:亦名黃獅寨,原名黃氏寨、黃絲寨。位於森林公園西部。相傳漢留侯張良隱居此地受難被其師黃石公搭救,故名黃石寨。黃石寨位於森林公園中部,為一方山臺地,海拔1080米,是雄偉高曠的觀景臺。

金鞭溪:因流經金鞭巖而得名,全長5710米,金鞭溪沿線是武陵源風景最美的地界,從張家界森林公園門口進入後,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主要景緻有醉羅漢、神鷹護鞭、金鞭巖、花果山、水簾洞、劈山救母、千里相會、楠木坪、水繞四門等。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鷂子寨:又叫山鷹之崖,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東北方向,距老磨灣2.5公里,與黃石寨、袁家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有三條遊步道可上鷂子寨(老磨灣至寨頂、金鞭溪至寨頂、駱駝峰至寨頂)。鷂子寨海拔1050米,因老鷹嘴形似鷂子之喙而得名,寨頂為一狹長嶺脊,是一座屹立雲天,西、北、東三面絕壁深達300餘米的扁狀觀景臺,以奇險著稱。

五雷山:五雷(仙)山,原名雷嶽,海拔一千米,主峰金頂分出數脈,呈輻射狀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訓》中的地維,因廟宇出現"雷掃其殿,鐘鼓自鳴,塵埃自淨"的奇蹟,故更名為五雷(仙)山。

九天洞:九天洞坐落在張家界市區以西、武陵源以北的桑植縣西南17公里的利福塔鄉水洞村境內,洞因天生有九個天窗與外界相通而得名。九天洞百餘處景點、景觀堆珍疊玉,藏奇納秀,神秘莫測,幽深無堰,享有"世界奇穴之冠"、"亞洲第一大洞"諸桂冠。

黃龍洞:黃龍洞是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中著名的溶洞景點,因享有“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等頂級榮譽而名震全球。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龍王洞:龍王洞被溶洞專家稱讚為"世界溶洞奇葩",具有極高的考古和旅遊價值。現已經探知洞內總長約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寬80米,有58個廳臺,28條石走廊,15處珍珠瀑布,3條地下陰河,2個湖泊,45處水花池,洞中石筍、石鐘乳、石幔、石花遍佈,琳琅滿目。更有"神僧沐浴"之稱的龍王洞奇觀,頂天立地、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漫遊在這"奇潭異洞",感嘆於地下迷宮的鬼斧神工,驚詫於龍王潭的變幻莫測,將會打上一生中最美麗、難忘的"驚歎號"。

普光禪寺:普光禪寺,坐落在湖南張家界永定區城東,前有天門山,後有福德山(即今子五臺),是一座歷史悠久,名聲遠播的寺廟,故有“江南名剎”之稱。又名普光寺,原是一片古建築群,包括文廟、武廟、城隍廟、崧梁書院等,現僅存普光寺、武廟與文昌祠等建築,其餘部分,或毀於兵燹,或毀於火災,或因愚昧無知被破壞。

寶峰湖:寶峰湖風景區集山水於一體,融民俗風情於一身,尤以奇秀的高峽平湖絕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寶峰飛瀑、神秘的深山古寺聞名。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天門山: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也因天門洞而蜚聲世界,被譽為“湘西第一神山”、“武陵之魂”和“張家界之魂”。共分為天門洞開、天界佛國、碧野瑤臺、覓仙奇境等四大景區,其中包含了“天門洞開”、“天界佛國”、“懸梯浮嵐”、“木石之戀”、“凌霄暢遠”、“虹索龍翔”、 “玄壁隱仙”、“曲道通天”、“雲夢躡巔”、“丹灶飛煙”等十大景觀和天門山索道、通天大道、天門洞、上天梯、天門山寺、鬼谷洞、捭闔、天門書院、李娜小屋、靈泉院、雲夢仙頂等50餘處人文與自然景點。

天門洞:在張家天門洞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天門山主峰,有一個巨大的山洞,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天門洞。1999年,俄國、美國、匈牙利、哈薩克斯坦、捷克、立陶宛六國飛行員架機穿越的山洞,創造世界吉尼斯紀錄。天門洞淵源玄奧,來路坎坷。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一聲爆炸,五彩祥雲繽紛,山突然洞開,傳出玉帝洪鐘般的問話:"你要什麼?"見者都可以跪在地上索要獲得所需要的一切。當地有民謠:"千把鑰匙萬把鎖,開天門,結百果"。天門究竟什麼時候洞開,歷史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張家界當地文史研究成就很高的學者陳自文先生,認為是公元48年,天門已經形成。經過近2000年的變化,才能形成雄偉壯觀景象。

特產美食


1、特產

張家界酒:張家界酒承接土家傳統釀酒工藝,結合現代先進釀酒技術,釀製出酒香醇厚、回味悠長;入口甘美、下喉淨爽的酒中珍品,是中國酒文化的卓越典範。

石耳:又名巖耳,為武陵源山珍。它不僅是山民餐桌上的上等菜,而且是國宴中的佳餚。由於巖耳得來不易,連那些長住名山古剎的和尚,也把它當做佛家珍物,如果偶然得到巖耳,便“寶而藏之”,用來饋贈教友和親朋。

杜仲:張家界杜仲茶精選優質杜仲鮮嫩葉、運用土家制茶工藝精製而成,富含十多種氨基酸、黃酮素、木脂素、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鋅、硒等微量元素。

葛粉:葛根粉是張家界三寶之一,分米葛粉和柴葛粉兩種。傳統來說,一般在高過720m的高山上的柴葛粉才最地道,因為張家界海拔為1200多米。葛根粉有美容護顏、延緩衰老等多種效果,被譽為美容維生增效劑。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茅巖莓茶:茅巖莓茶俗稱莓茶,原產地位於海拔1500米以上的湖南張家界原始森林,當地山民都把此茶認為是神靈對土家人的恩賜,將其尊稱為“土家神茶”。

龜紋彩石:在天子山頂一帶,有種石頭其紋路恰似烏龜紋,當地人稱“龜巖”,這裡的工匠們以它為原料進行手工雕琢.鏤刻成石龜、石牛、石馬、石龍、石香爐、石硯等工藝品,其形態之逼真、藝術之精湛、栩栩如生。

土家織錦:土家織錦是武陵山區土家族人的西蘭卡普,歷史源遠流長。為我國少數民族織錦之一。

2、美食

石耳燉雞鴨:石耳燉雞鴨是張家界的一道特色美食。巖耳為長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形似木耳的一種植物,因採摘困難所以極其珍貴,味鮮美,極富營養,與雞鴨共燉好比人參燕窩。色澤淡黃,聞之香味儒雅卻讓人不可抗拒,嘗之更是口舌生津,有補身健體,美容養顏之功效。此菜自明清開始就是土司每年必獻給皇上的供品,據說每年皇帝大宴群臣也必上這道菜。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泥鰍鑽豆腐: “泥鰍鑽豆腐”是土家人喜愛吃的一道菜。燒製方法是先把小泥鰍放在水缸裡或罈子裡,倒清水並少量的食鹽,餵養一夜,等泥鰍吐盡肚子裡的泥沙和其它雜物,再用清水沖洗,並將活鮮鮮的泥鰍倒入嫩白豆腐內,水燒熱的時候,泥鰍就會在豆腐裡亂鑽,等把豆腐鑽出若干個小眼,再下油鍋燉煮,並加上花椒、蔥花、味精、生薑、醬油等作料。這道菜營養特別豐富,又特別鮮嫩,其味道特美,是土家人招待貴客的美味佳餚。

酸酢魚:在土家族、苗族同胞中,有一種美食,是獨具地方風味的美味佳餚,這就是鮮為人知的“酸酢魚”。將捕捉到的新鮮小魚,破肚洗淨,裹上米粉(米粉中要放少許食鹽,調勻),然後放進菜壇內,醃撲3至5天,待有酸味以後再挖出來用茶油或其他植物油炸熟,這樣色澤金黃,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酸酢魚” 因為在菜壇里長時間醃漬,且經過食鹽浸漬魚已酢熟,故可以從壇內取出來吃。

土家三下鍋:土家三下鍋是湖南張家界的一道特色美食,為張家界頭牌招牌菜,榮登"湖南14市州故鄉菜之首"。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朝廷徵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天過年,於是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煮,叫吃“合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如今張家界的三下鍋不再是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煮,多為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經過本地的土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三下鍋的吃法也分乾鍋與湯鍋之分,乾鍋無湯,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別吃為好。此菜雖好吃,但在張家界的酒店裡面一般是見不到這道菜的,只有在當地人出入的一些小餐館裡才有吃的。

湖南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墉城”張家界篇


夫妻蘿蔔:“夫妻蘿蔔”在張家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只是一個簡單的攤位而已,位於張家界電影院對面,如果實在不知道,隨便抓一個張家界人問一下都會給你答案!種類也挺多:酸、甜蘿蔔、蘿蔔皮、藕片、黃瓜、萵筍、魔芋、海帶、涼皮、涼粉、魚腥草(張家界叫折耳根)、海白菜、蕨菜......

土家合渣:合渣又稱“菜豆腐”,是土家族人常吃的一道菜。將黃豆用水泡脹,然後用石磨磨碎成糊狀,入鍋加適量的水用溫火煮熟,之後放入事先切好的南瓜葉沫或蘿蔔菜葉沫,稍煮即可。這道菜雖做法簡單,但營養價值極高且味鮮美。

葛根酥:湘西點心的代表之作,土家阿妹的看家本領。葛根酥充分融合東方中草藥與西方糕點製作的精華,擁有祖傳秘方,採用傳統工藝,加上手工製作,給您最好的舌尖上的張家界!

玉露茶

:天子玉露茶,產自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片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土壤之上的稀有茶葉。茶園僅3000畝,因為稀有而顯得猶為珍貴,屬高端小眾茶,佳茗入喉、唇齒留香。

遊覽的最佳季節3-5、9-11月。春天的張家界芳草茵茵,溯金鞭溪,遊十里畫廊,探黃龍洞,可以體會武陵人進入桃花源的驚喜;秋天的張家界層林盡染,正是獼猴桃、蜜橘等水果成熟的時節。相對而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氣候寒冷,舒適度稍遜於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