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也能培養高分學子,芬蘭教育做對了什麼?

記者 | 柳書琪

相較中國學生,沒有考試競爭與排名壓力的芬蘭孩子顯得格外幸福。據2015年PISA調查顯示,芬蘭學生每週學習時長(包括校內和校外的總體學習時間)比中國學生少20多個小時,相當於一天少3個小時。

但被“放養”的芬蘭孩子們在學習成績上表現不俗。OECD(世界經合組織)定期會在成員國內舉辦PISA測試,以評估各國15歲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能力。而自2000年開辦起,芬蘭已連續三屆蟬聯全球第一。在最新的2015年PISA排名中,芬蘭在7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四。

芬蘭學生如何做到又會學習又會玩?芬蘭駐華大使館教育與科學參贊時明睿認為,“奧秘”在於從學前開始營造濃郁的教育氛圍,並在教學方法上做到儘可能自由開放。

“我們的教育其最大特點在於公平。”時明睿告訴界面教育,“無論貧富,保障所有人都擁有受教育和實現自我發展的權利,這已成了芬蘭社會和政界的普遍共識。”據央視網2017年報道,芬蘭從小學到大學基本全部實行免費教育,教育經費在國家財政預算中所佔比例高達18%,遠超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據2015年PISA數據顯示,OECD各國學校表現的差異值為30%,而芬蘭僅有8%,這意味著,學校之間並無明顯的教學水平之差。時明睿表示,無論是在首都赫爾辛基,還是在其它農村地區,學生都能得到質量相差無幾的教育。而PISA項目往往在各國對學校採取隨機抽樣,這讓整體發展平均的芬蘭獲得一定的優勢。

除了將“平均”理念推廣至全社會,並達成廣泛共識外,自學前教育起,芬蘭就開始著重讓孩子快樂學習、自在成長的理念。

幼兒教育機構芬愛教育全球首席培訓師Saara Viteli告訴界面教育,在傳統觀念中,家長會認為學習和玩耍是完全分離的,他們既希望孩子有玩耍的時間,又需要孩子最好能坐在書桌前學習。

“但事實上,玩耍是更高效的學習方式。”她強調,“教學重點並不在於教孩子學習知識,而是讓孩子學會學習、愛上學習,把學習和生活環境聯繫起來,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讓家長接受這一點並不容易,教師們需要精心編排課程活動,讓“玩耍”最終出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到關鍵作用。

事實上,芬蘭可以稱得上是師資標準最嚴格的國家之一,據時明睿介紹,幼兒園教師至少需要具備相關職業證書,三分之一的教職人員需要擁有教育學士等高等教育學位。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幼兒園教職員工必須具備大學或應用科學大學學歷,園長則必須擁有教育科學碩士學位。而到了中小學階段,要求還將提高至所有老師必須具備碩士以上學位。

對於如何吸引高學歷人才,這個北歐國家的秘訣並不是使用高薪。“教師在芬蘭是很崇高的職業,”時明睿解釋,“在人人尊敬教師的社會體系下,高學歷人才受到感召、會非常願意成為一名教師。即便教師的薪資並不像律師一樣高,但二者在競爭程度上是相似的。”

也正因老師群體普遍具備較高素質,芬蘭社會及家長十分信任教師,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權去開展教學實踐,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充滿創造力的環境下學習和發展。

“我們的學生雖然看上去更‘懶’,但他們同樣能夠在PISA取得好成績。芬蘭的案例或許可以為人們提供一些參考,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教育模式是可行的。”時明睿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