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界最大的爭議: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美國已丟二十億美元

在中國科學界有一個最大的爭議:中國到底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

中國科學界最大的爭議: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美國已丟二十億美元

所謂的對撞機也稱為高能粒子對撞機,作用很簡單,就是通過粒子碰撞來研究粒子,從而發現新的粒子。

建造這樣一個對撞機的成本大概是二百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半珠港澳大橋,三個上海迪士尼樂園。

建或不建,在科學圈,主要分成兩隊。

一隊是楊振寧,他主張不建。另一隊是數學家丘成桐、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

中國科學界最大的爭議: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美國已丟二十億美元

主張建的理由,一是中國不差這點錢,建成之後,中國將成為一個世界科研中心,吸引全世界將近五千多名物理研究者來中國工作。

而楊振寧則認為太費錢,中國需要用錢的科研項目還很多,另外,中國一線物理學家並不多,造好了也是為外國科學家所用。第三就是目前這些研究,對人類的改變在短時間內並不大,不如把錢投入到生命科學等領域。

中國科學界最大的爭議: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美國已丟二十億美元

楊振寧還舉了美國的例子:

當時美國也在造,挖了一個大坑之後,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最終決定完全放棄當時已經花了二十億美元,都決定完全不用,把坑都填了。

中國科學界最大的爭議: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美國已丟二十億美元

何祚庥院士認為:

美國科學家在美國建對撞機受挫後,這才轉移到中國,希望中國來掏這個腰包。

楊振寧反對建對撞機,但並不反對高能物理研究,而是他認為,不花這兩百億美元,也有甚至能夠更好的研究高能物理:A. 尋找新加速器原理。B.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

尤其是第二點,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也就是用數學來研究物理。

楊振寧是物理界少有的大量運用數學的科學家。

他曾經說過:我的物理學界同事們大多對數學採取功利主義的態度。也許因為受我父親的影響,我較為欣賞數學。我欣賞數學家的價值觀,我讚美數學的優美和力量:它有戰術上的機巧與靈活,又有戰略上的雄才遠慮。而且,堪稱奇蹟中的奇蹟的是,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結構。

楊振寧提出要“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就是用數學來研究物理。

1983年,楊振寧向中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就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中國科學界最大的爭議: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美國已丟二十億美元

劉薰宇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跟教育家,他跟楊振寧的父親還是同學。

他有多牛呢?我舉個例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所神一般存在的中學:春暉中學。

這所學校的美術老師是豐子愷。

音樂老師:李叔同。

國文教師:朱自清、朱光潛。

書法課:于右任。

此外,還有蔡元培,蔣夢麟,何香凝,葉聖陶,張大千,巴人,廖仲愷,黃炎培,陳望道等等前來講座。

而數學老師是誰呢?就是劉薰宇。

所以,在數學教育在這個領域,劉薰宇絕對是民國大師級的存在。像美術老師豐子愷就經常跟劉薰宇請教。

豐子愷說:

“我與薰宇相識後,他便做這些文章。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裡去。

每次想,假如從前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拋荒數學……

其中《韓信點兵》一篇給我的回想很不好:

這篇文章發表時,我正患眼疾,醫生叮囑我燈下不可看書,而我接到雜誌,竟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醫生。”

我專門找來了劉燻宇的書給我家小孩看,我家小孩正在上六年級,平時也補習數學,他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他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平時,他是坐十五分鐘就要挪屁股的。

中國科學界最大的爭議: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美國已丟二十億美元

我給孩子看的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我家小孩六年級,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包郵到家。

點下面的鏈接參團,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