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子洲清涧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9月9日,全省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出台了《榆林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坚持“节奏不乱、频道不换”,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目标。

《意见》出台后,佳县、子洲、清涧3个今年计划“摘帽”县,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了“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提升脱贫质量”的“三比一提升”行动。

比责任落实 夯实主要领导责任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各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事关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对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和紧迫感,显得尤为关键。

佳县、子洲和清涧主要领导显然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 “三比一提升”行动开始之前,就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担起这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定海神针”——

佳县县委主要领导到朱家坬镇等地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实地查看贫困户安全饮水、住房等生产生活情况;清涧县委主要领导到高杰村镇辛关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听取第一书记汇报工作情况,入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与“四支队伍”进行座谈交流;子洲县主要领导到砖庙等乡镇督导检查脱贫攻坚工作,并听取各乡镇近期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短板汇报,入户查看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以及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

同时,3县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严格的《脱贫攻坚日常工作评价督查考核办法》《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脱贫攻坚》等奖惩办法。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敢担当、有作为、讲奉献的予以提拔重用,对越底线、踩红线、触雷区的一律追究问责,充分发挥奖惩“指挥棒”作用,不断夯实脱贫攻坚责任。

比尽锐出战 汇聚脱贫攻坚合力

脱贫攻坚是一场事关贫困群众民生福祉的“大考”,要想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必须凝聚攻坚合力,做到精干力量向一线集结,优质资源向一线汇聚。

“三比一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佳县、子洲和清涧三县可谓尽锐出战。

佳县对全县324个行政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一对一帮扶,共选派驻村工作队103支、第一书记102人、驻村工作队员234人,配备乡镇包村干部570人,落实联户帮扶干部5315人,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包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清涧县则坚持“硬派人、派硬人”原则,按照学历、年龄、历年工作考核等情况,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累计向贫困村和贫困户超过100户的15个非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1057人次,贫困户帮扶实现全覆盖。

子洲县各级各部门也纷纷结合本部门脱贫任务目标,主动出击。该县卫健局带队,对标贫困村退出7条标准,对18个乡镇及办事处和88个贫困村逐一进行督导检查;县教体局采取“行政控辍、制度控辍、惠民控辍、职教控辍、环境控辍”五项举措,控辍保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比精准举措 聚焦点攻难点

精准施策,才能“靶向花开”。在“三比一提升”行动中,佳县、子洲和清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 “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精准发力,确保脱贫工作“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

佳县在富民产业上,按照“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产业布局,着力发展“3+X”产业。在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20个试点村每村投入1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6.4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1类4957个,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全覆盖。

清涧县紧扣脱贫与巩固需求,坚持利民便民、因地制宜确定扶贫项目。围绕优质枣果、文化旅游、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传统加工和新能源等“六大产业”的短板和瓶颈,聚焦“576”脱贫退出基础设施标准和行业要求,谋划布局重点项目,安排实施了红枣深加工、有机苹果园、大型屠宰场、设施大棚、光伏电站等468个重点产业项目,切实补齐了产业短板,推动了产业发展;

子洲县为全县49214名贫困人口代缴了参合费,贫困人口参合率为100%,大病保险率达到100%,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用报销“一站式”兜底结算,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用一次性报销比例达到90%,一站式结算服务达到100%。同时为全县258名大病患者建立健全了大病专项救治台账,为253名大病患者报销医疗费用666万元。

提升脱贫质量 强整改健机制

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是手段,而提升脱贫质量才是最终目的。

佳县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576”标准,全面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实抓好中省市交办问题和县上自查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完善问题整改台账,实行挂牌督办,逐村逐户逐人逐项限期整改销号。同时,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做到力度不减、政策不变、队伍不散、人员不撤、干劲不松。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细化后续帮扶政策和措施,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不出现返贫问题。

子洲已退出78个贫困村,清涧已退出44个贫困村,佳县已退出78个贫困村……作为榆林市今年3个计划摘帽县,佳县、子洲和清涧近年来的脱贫成效有目共睹。如何在巩固脱贫效果的同时,继续提升脱贫质量,最终实现年度“摘帽”目标?“三比一提升”行动给出了答案——整改各级反馈问题和健全扶贫长效机制。子洲县召开专题会议对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进行专题部署,对问题排查、整改作了全面的安排、细化了分工、明确了相关举措。

在具体工作中,清涧县坚持“自下而上排查问题,自上而下落实整改”的工作机制,做到问题与措施对应、措施与成效对应、成效有数据支撑、支撑有佐证依据。截至目前,省市督查反馈及自查的69个问题,已整改53个,16个正在整改。同时,出台了《清涧县脱贫摘帽“七化”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和教训,并将整改经验运用到脱贫攻坚各个领域和环节。

记者陈静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