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兩條天規,​往往福報連連,一路順風順水

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兩條天規,​往往福報連連,一路順風順水

老祖宗的告誡:人生不順時,牢記兩句天規,好運自來,福澤深厚

一、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語出《鬼谷子·權篇》

釋義——真正聰明的人會想辦法避免自己的短處,而善於使愚笨的人發揮其長處;避開自己不擅長的方面,而寧用愚人靈巧的一面

再有本事的人,也做不到全能,某些方面敢於承認自己不行,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劉邦就是如此,用他自己的話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知道自己不行,不硬著頭皮上,誰有本事聽誰的,不逞能,不自負,自己雖然沒本事,但是想辦法拉攏人心,讓有本事的人為自己效力,這也正是劉邦的成功之道。

一個管理者,他只需要協調好各部門,做到知人善任,大方向做好決策就可以,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涉及具體運營,會累死。

而實際上,沒有人聰明到無所不通,也不會有人愚笨到一無是處,總會有你不擅長甚至一竅不通的領域,但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可能就在這個領域有其過人的天賦。

所以說做人,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老子說,自知者明,一個人,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短板在哪裡,然後想辦法揚長避短,就可以穩步發展。

而對於身邊的人,一樣要清楚瞭解,知道他們的特長和缺陷,儘量給他們施展特長的機會和空間,而同時做到有效的監管,防止他們的缺陷滋生蔓延。

通常我們都願意結交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強大,起碼和自己旗鼓相當的人,認為這樣才可以有效擴展自己的資源人脈,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老子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有本事的人,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所見所得所遇,一切資源,都可以信手拈來,為我所用。

只有心志不成熟的人,才會苛求盡善盡美,他們往往在等待萬事俱備的過程中,錯失良機。

甚至於有些人,存在明顯缺陷,一樣可以委以重任,比如說,劉邦手下那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比如陳平甚至一度受賄,生活作風有問題,可是劉邦照樣重用他,缺陷歸缺陷,才能歸才能,一碼歸一碼,我用的是你的才能,又不是你的缺陷。

孟嘗君生死攸關之際,救他一命的,恰恰是他手下的雞鳴狗盜之徒。

所以說,如果想讓自己的未來之路更順暢,就要學會兼容幷蓄,彙集更多能量,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單一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凡事必然存在兩面性,如果能以積極的心態,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並加以開發利用,假以時日,必將無往不利。

二、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語出《荀子·勸學》

意思是說,君子並非天賦異稟,只不過是善於藉助外部力量罷了。

即便愚笨的人,自有其天賦異稟的地方,當然也就可以為我所用,藉助他們的力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孫子兵法》有云:故善戰者,求之於勢,意思是說,善於作戰之人,能夠有效的藉助形勢變化帶來的有利條件,並最大化的加以利用

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在哪個階層,要想獲得更大的成就,就要學會一點——借勢。或者說,一定要善於藉助一切外部力量。

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之所以可以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大敗曹軍,雖做足準備,萬事俱備,但是如果缺少東風,一樣不能成事。所謂的東風,實際上就是有利的外部條件,只有抓住這個東風,才能讓目標得以實現。所以說懂得審時度勢,並學會借勢,是一個人走向成功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孫子兵法有云: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水柔弱,石頭堅硬,然而迅疾的水流,卻可以以湍急之勢沖走巨石,這就是勢的力量。

善於借勢,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力量加成。

某部國產動作片,平心而論,編導演只能說還可以,並無太多出彩之處,然而火爆到不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於一句宣傳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一下子把觀眾的愛國情懷激發出來,並以不可阻擋之勢裂變,不管片子好看與否,觀眾走進影院,讓愛國激情得以釋放,也是這部片子獲得良好口碑的原因之一。

項梁,本為楚國將門之後,和侄子項羽在會籍起事,一開始師出無名,並沒有凝聚力和號召力,所以發展的並不好,後來范增獻上一計,他們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把“楚懷王”的名頭安在了本來流亡落魄的熊心頭上。並且擁戴他為首領,這樣一來,傀儡熊心成了楚懷王,一時間眾望所歸,項氏叔侄的力量迅速壯大起來。

結束語——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以上兩條天規,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抓住大環境下的有利時機,看清楚自己所處環境的獨到資源,打造團隊的凝聚力和核心的競爭力,往往可以脫穎而出,一路順風順水,福報連連,好運不斷。

南無阿彌陀佛

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兩條天規,​往往福報連連,一路順風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