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放公園八景之 文峰貫虹

武漢解放公園八景之 文峰貫虹

解放公園座椅

解放公園在國際園林大師的設計下進行了大手筆改造,提升造園理念,蔚然而成市內最大生態溼地公園,有半世紀曆史的一代名園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詩篇。市民踴躍而往之,步桂嶺梅山,遊憩園塔林,聽潺潺流水,觀汀蒲岸葦,不亦樂乎,宛然鄉野別業之行矣。有道是造園如作詩文。美園美景,當因文而彰,即當代園林藝術家陳從周所言,文借景成,景借文傳。有坊間熱心之人,遵舊例為公園八景命名,我有幸代作文案。延請德高望重的著名建築師張良皋先生潤色推敲,果然讜言儷詞,振作精神。斯景初定,創開園之先例,顯園林之亮點,既有利遊客之品賞,更期待社會之珍惜焉。

時當金秋,寥廓江天,葉紅萬里。我暢遊園林,得以對解放公園整體認識一番,愉悅之中有所領悟。所謂八大景名者,或承繼舊說,稍作翻新;或追求工對,刻意置詞;難免以偏概全,未能狀公園之原貌也,然不失超凡脫俗之浪漫,有推陳出新之創意。宋代畫家郭熙論山水畫:“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

”同樣,對一座園林,有行走者、有遊樂者,也有觀賞者、陶冶者。 存乎一心。對於景點之認識,一在於視角,二在於心情,也是因人而異,所謂見仁見智,不求一律而言。況園林之美並非天生,乃園林藝人精心打造、孜孜以求,此中講究,並不為所有人瞭解。遊玩者也不需要知道那麼多,好玩即可,沉醉也行,外行看看熱鬧,內行看看門道。那麼,我的遊園觀感,亦僅為一孔之見而已。

時當重陽,人有登高之志。公園最高處,莫過於那步月塔,塔在島上,可望而不可即。這鎮園之物,從各個角度看它,皆若轉經筒,八面靈瓏,鈴鐸有聲。那份神聖,那份超脫,真可謂“江山無限景,都聚一塔中。”

武漢解放公園八景之 文峰貫虹

解放公園八景

漢口向無古塔,縱觀三鎮,武昌有洪山寶塔,漢陽有石榴花塔,此塔權且與之呼應了。循塔而去,有一塔園,約二十畝,遍佈各種浮屠,其創意與深圳“錦繡中華”不謀而合,為公園一絕。漫步塔林,美不勝收,中國塔文化博大精深,不僅薈萃建築技藝,更展現地域風俗。觀賞者頓時可雲浮千里,回到記憶中的地方,如木塔之應縣、鐵塔之當陽、大雁塔之西安、蘇公塔之吐魯番,作故地之重遊。即使沒去該處,也可神遊之,或許更有想象空間。鄭板橋雲:“吾輩欲遊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時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這就是建造塔園的用意了。

塔原是各地不可缺少之物,其功用有奉舍利,有鎮風水,有樹文峰。前二者神秘虛幻,為新建塔所不可取。那麼此塔命名步月,雖仿清風格,實時代特色,寓意本地文光射鬥,登峰造極。一個城市之最大魅力或最高境界,實在人文。以此塔象徵惟楚有才,顯示文曲高照,倒是合適。

宋代詩人陸游來過武漢,他“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痴雲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不知描寫何處。塔光波影常是風景絕配。環塔皆湖,湖上多橋,有涵秋,有擁翠,有落虹,最大的是那文華橋。從解放公園路看去,塔的至高向上和橋的左右舒展在這裡契合極佳,景物對借,匠心獨具。公園最美處莫過於此,可與北京北海公園相媲。

此為第二號人工湖?湖光瀲灩,垂柳拂水,影影綽綽;時見水鳧浮游,點綴水面;小艇從橋下過,滑向別一洞天。綠林重閣,隱現無窮之態,迥出雲霄之上。想那當初造園並非蓄意而為,既然公園最高之處與最長之橋借得湖光,渾然形成天然妙景,當以美名揚之。景觀中心“文華橋”正可點題,橋若長虹臥波,塔似巨筆柱天,一切景語皆情語,在乎你的激情發現。

鳴呼,莫道塔林皆蕞爾,如椽文峰可步月。

武漢解放公園八景之 文峰貫虹

長按二維碼,關注不懂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