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別人面讓孩子罰站,你的"羞恥教育",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01對孩子進行公開懲罰的的壞處

事實上,罰站確實是一個合理且合適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它能夠迅速且溫和的控制孩子的不良行為。但,區別在於是否能在大眾面前進行並且需要告訴他們因為什麼被罰站。如果公開罰站,會讓孩子覺得自尊心受挫,受到了"羞辱"。

然而這種自尊心能夠讓孩子對於自己有自信。對於生活也會更有熱情。許多家長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當眾去批評自己的孩子,他們覺得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印象深刻。但事實上他們更會記得的是當時的"丟臉"。

如果家長經常當眾的去訓斥自己的孩子,讓自己處於一個眾人觀看的情況。會讓自己的孩子喪失信心,產生自卑心理。以後成長成為一個小心翼翼的人,在處理事情上,總是會看別人眼色,也會容易讓自己陷入一個危險的循環。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當眾訓斥也很容易造成叛逆心理。在眾人面前,小孩子為了維護自己,則會反抗父母。而,這樣的溝通往往都是無效的。因為,雙方都處於憤怒的情況下,所溝通的往往都不是錯誤的源泉,只是在洩憤而已。最後造成的結果就很大幾率是感情上的裂痕。

我們應該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在理解之後,溫柔理性的去溝通。如果需要教育也應該是隔離式的教育。

當著別人面讓孩子罰站,你的

在受到父母尊重的同時,孩子才會學會去尊重他人。在生活中也會擁有尊重自我以及尊重他人的能力。這樣也會擁有堅強的內心以及保護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一個孩子想當然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對於現狀的不滿或是自己的心情不愉快,也不要因為一些無聊的理由去懲罰孩子。這樣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無辜,從而對自己產生質疑。如果要批評孩子,對孩子罰站,需要隔離,需要讓他知道理由,也需要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會因為什麼樣的錯誤而受到這樣的懲罰。

所有人都希望在外人面前保持一個良好的形象,希望是在表現優秀的時候被大家發現,而不是在受懲罰的時候。

當著別人面讓孩子罰站,你的

02羞恥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

有些家長會在看到較大的孩子尿床以及看到孩子的日記本的時候,選擇錯誤的做法。在面對較大的孩子尿床時,總會告訴孩子,長這麼大了不應該尿床,尿床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但是,這有時候並不是孩子能夠控制的事情,這很正常。

但是很多家長卻為譴責孩子。從而讓孩子記住這是一件不對的事情。但是這種言語卻會刺激到他們。孩子只會理解為這是一件丟人的事情而不是一件不能做的事情。

有些家長也會在發現孩子日記本的時候,在看與不看之間,選擇了偷偷觀看孩子的日記本。從而想要知道他的生活。但是,這樣做,會讓孩子讓你產生戒心。也會讓孩子對於自己剛萌生的感情,其中包括友情之類的健康發展感到羞恥。再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情感。

更加不要對孩子的體型,發表過多的言論,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體型偏胖的時候,可能本身在學校就會聽到一些不好的言語。在家長這邊,更不應該聽到侮辱性的語言。如果言語過烈,甚至會使孩子終身介意自己的體型,然後也會在進食方面嚴格的控制自己。從而導致身體問題。更加不要在公共場合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變成一個自卑,多疑的人。

當著別人面讓孩子罰站,你的

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遇到一個怎樣的老師也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如果一個年齡較小還沒能形成保護自己的性格的孩子就很容易因為老師過激的言語和行為嘗試去傷害自己。"羞恥教育"有時候帶來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傷害,同時伴隨的也包括身體上的傷害。我們保護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錯誤的行為則會非常容易的孩子受到不可磨滅的傷害。

父母都很容易用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式去教導孩子,這種叫"自以為是"。只是為了塑造一個自己想要的孩子。因此也應該持續不斷的學習如何去教導孩子。、

03愧疚感才是教導孩子的正確方式

長期的"羞恥教育"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之中,只要不要出於惡劣的心理或是極其惡劣的行徑,只是缺乏認知或是失誤,都應該理解並作出正確的回應。

羞愧感才應該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那麼這兩者的區別在哪呢?

羞恥感在於孩子覺得自己犯了大錯,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羞愧感在於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卻能夠在及時作出彌補。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在家中將盤子打爛了,如果比起偷偷將盤子藏起來,而是主動去跟家長認錯並且表達自己的想要作出彌補,便是一種愧疚感。如果孩子表現為逃避,退縮,攻擊自我,攻擊他人的表現則很有可能產生了羞愧感。

當著別人面讓孩子罰站,你的

04 家長如何讓孩子避免產生"羞恥感"

  • 針對本次事件,進行教育。

家長要根據孩子本次的錯誤採取相應的措施,而不應該針對孩子本身,一次的失誤並不代表孩子本身的個體。不要輕易的給自己的孩子貼上標籤。

  • 針對孩子的錯誤及個性,採取不同的態度。

家長應該就事件本身錯誤的大小採取不同的態度去教導孩子,多去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利用行為去讓孩子屈服。或是用易理解的語言讓孩子明白錯誤而不是辱罵孩子。如果,由於心急,說錯了話或是過激的語言,也應該彌補孩子,或是跟孩子道歉。家長能夠承認錯誤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當著別人面讓孩子罰站,你的

05 如何教導孩子分辨對錯

除了家長需要發現錯誤,孩子也需要懂得分辨對錯。

教導孩子擁有自己的見解,但是也要尊重他人的想法。不要一概而論。不要以別人的眼光來做自己的選擇,從而養成依賴性及討好型人格。孩子在還沒擁有健全的價值觀時,父母的所作所為則是他的教科書,假設家長總是把孩子的錯誤放大或是將錯誤歸罪在別的孩子身上,則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行為,或是自負於自己的行為。

懷疑自己的行為表現在,覺得應該是自己的錯誤而家長進行了推卸,讓對方孩子受到懲罰,就會產生負罪感。則會在家長看不到的時候,嘗試補償他的朋友。因此也就會養成依賴性的性格。其二是自負於自己的行為,表現在認識不到自己行為的錯誤。這種孩子容易一錯再錯,也會容易去欺負別的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像是探索世界,也容易會犯錯誤是正常的行為。但是家長允以糾正還是可以得到改善。

也不要讓孩子覺得家中有一個階級制的存在。許多的家長總是在塑造一個永遠正確的形象,一方面怕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聽自己的話。但,卻在犯錯誤的時候經常加以掩飾。這樣子,卻容易讓孩子學會撒謊,學會掩飾。成人也一樣,應該及時的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去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認識和麵對自己的錯誤。

當著別人面讓孩子罰站,你的

我是奶瓶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