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鐵飯碗,27年他只做一件事,靠22頭豬賺到了415億身家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一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專注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成功。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一句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正是在河南南陽這個地方,誕生了一位千億富豪——秦英林。

放棄鐵飯碗,27年他只做一件事,靠22頭豬賺到了415億身家

近年來,地方首富不是互聯網大佬,就是房地產大亨,比如廣東、天津、重慶、湖北等地方的首富,幾乎全部是房地產出身。而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它的首富正是農牧業出身,秦英林掌管的牧原股份,自2019年以來,股價屢創新高。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牧原股份總市值較年初上漲1028億元,達到1733億元。秦英林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在2019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他憑藉415億人民幣(62億美金)的身價位列河南省第一。他只幹了一件事,就是養豬,而且一養就是27年……01辭去公務員,養豬成“執念”1965年,秦英林出生於河南南陽的一個小村子,家境貧困,祖祖輩輩都是以種田為生。他的父母靠養雞養豬供秦英林上學,面對經濟上的窘迫,秦英林數次產生了輟學謀生的想法,1982年的一個夏天,上高中的秦英林放假回家,突然蹦出了一個想法。於是,他極力建議父親養豬,認為養豬是擺脫現狀的最好方法。致富心切的父親,在他的勸說之下,將家裡的全部積蓄800元拿了出來,一口氣買了20頭豬。不幸的是,這次“大規模”養豬,非但沒能致富,反倒招致了“傾家蕩產”的結果。由於缺乏防疫知識,突發的瘟疫讓19頭豬很快死掉了,只剩下了1頭。發生了這件事,也令秦英林對父親,對家庭深感歉疚,於是,他立志要學好農牧業知識,好好讀書。家裡人也認為只有通過考大學,將來才有出路。據說,秦英林當年成績優異,已獲得保送河南大學的機會。

然而,秦英林心中一直有一個養豬的執念,他認為,如果要學會科學養豬,就得去河南農業大學。雖然這個決定讓他的老師很不理解,但是秦英林最終還是選擇了河南農大的畜牧獸醫專業。大學期間,秦英林通過各種渠道學習養豬知識,心中的執念越發強烈。1989年大學畢業後,秦英林得到了一個進入國企的機會,他被分配到了南陽市的一家食品公司,成了一名擁有鐵飯碗的公務員。幸運的是,他在這裡遇見了未來的妻子錢瑛,相識的第二年,二人結婚。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正值改革開放,秦英林也不想錯過這波浪潮。於是,他與妻子紛紛辭去公務員,準備下海創業。與當時的大多數人選擇下海炒房不同,秦英林一直沒有忘記養豬這件事。1992年,夫妻二人離開了讓很多人羨慕的體制,回到南陽,在農貿市場採購了22頭豬仔,開始了前途未卜的創業生涯。

放棄鐵飯碗,27年他只做一件事,靠22頭豬賺到了415億身家

02創業27年:只幹一件事辭去公務員後,秦英林夫婦由於手上儲蓄不多,為了把豬舍建好,他們不得不四處借錢。他們先後找家人和朋友借了4萬多元,才終於把豬舍建好了。彼時,他們一邊養豬,一邊研究飼料和生長週期,研究各種餵養細節。然而,創業不久,他們便迎來了第一次打擊。1993年6月22日,既是秦英林養豬場開業的第一天,也是創業過程中,他經歷的最慘痛、最黑暗的一天。原來,首批22只豬仔,因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遭遇“全軍覆沒”。心有執念的秦英林開始意識到,創業不易,養豬這件事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儘管面臨如此“變故”,秦英林依然沒有放棄,錢沒了,他就到處找貸款,開始了二次創業。也許是因為前路攢夠了失敗,後來的路就順暢了許多。據資料顯示,秦英林的養豬場,1994年出欄生豬2000頭,1995年達到8000頭,到了1996年,數量已達到11000頭,總資產高達400萬元。不過,1998年秦英林趕上了金融危機,養豬事業再次陷入低谷,資金鍊面臨斷裂,差一點連豬飼料都買不起。好在憑藉智慧、經驗和毅力,他面臨的諸多困難都被一一克服了,並逐漸擺脫了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2000年,伴隨養豬事業的進一步擴大,秦英林註冊了河南省牧原食品股份公司,開始大規模擴張。在隨後的幾年裡,秦英林在河南建了8個養豬場,一年的出欄量達到了20萬頭,並引進了加拿大的原種豬。對養豬有執念的秦英林,終於實現了他最初的夢想。

放棄鐵飯碗,27年他只做一件事,靠22頭豬賺到了415億身家

此後,秦英林的養豬之路迎來輝煌時期,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越來越大,牧原成為南陽當地的明星企業。2014年1月28日,秦英林的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敲鐘,總市值83.88億元。牧原上市後,秦英林在當年的胡潤富豪榜上首次出現,並以90億元身家,擊敗輔仁藥業的朱文臣,坐上河南首富第一把交椅,這一坐就是6年。從當年的窮小子,到今天的河南省首富,54年來,秦英林的創業時間達到27年,而在這27年裡,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養豬。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一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專注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成功。畢竟,能笑到最後的人,終是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