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的日子不好过,中甲球队只想在家呆着

中甲的季赛终于是结束了,黄海输球夺冠,永昌逆袭冲超。亚泰和恒丰“意外”出局。

赛季末出现这样的结果,估计是开始之初,谁也没想到的。不说开始初期,哪怕是联赛的过程中,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能猜中结局。青岛、呼和浩特、长春、贵州轮流登上榜首,最后一轮还有3支球队冲刺冲超,而且还能上演逆袭。

中甲的竞争真的有这么激烈?从中甲的积分看,前5名的球队,相差都不大。都是一两场比赛的事情就能完成排名的更迭。绿城和呼和浩特的积分也不低,51分,与冲超区的56分保持着一个随时可以超车的节奏。

你追我赶的场面,估计看得这些球队的球迷是相当的着急。跟中超的现象也有点相似。恒大,上港,国安。轮流坐几轮榜首,时不时的刹车等等队友。到联赛还剩3轮的时候,仍然没有决出一个比较明朗的局势。

刚开始的时候能让人觉得挺刺激。日子久了,却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冠军的心去哪了?

再看中超保级区的三剑客,天海,佳兆业,人和,也是争着输球,没有太多保级的欲望。任何整个赛季就赢了三场。

从这些苗头来看,国内足球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似乎要保证收支平衡,必须放弃成绩。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

其他行业,做的越大,成绩越突出,收益也就越高。足球这个圈子是个例外。也许是国内的足球圈子比较特殊。

在国外,各类俱乐部都是一个要为盈亏负责的独立公司。哪怕是英超,西甲这些豪门,也是很在意收支平衡。买进来几个球星,也要卖出去几个球星。卖不出去,很多时候就买不进来。先买再卖,这种事情,除非是手上有C罗,梅西,姆巴佩这些顶级流量,俱乐部才会有这样的胆略。但也经常会搞砸,像内马尔。预期过高,兜售了一个赛季,拿不到匹配的报价。以至于大巴黎这个赛季也没有太像样的调整。

国内联赛,能拿的出手的球员没几个,还贵。没名气的卖出去,也买不回好的球员。好的球员卖出去,也买到更好的。而且还要担心内幕交易。(足协限定了国内球员转会价格不得超过2000万)

要不是有外援名额限制,一些俱乐部估计宁可去海淘一些国外球员来踢球,省钱还能出成绩。像布朗宁,生生被国籍限制的优秀球员。这样的球员可以再来一打。可惜来不了。

买卖球员不挣钱,门票不挣钱,球衣更不赚钱,2019也就传出了各类俱乐部欠薪,转卖,解散消息。日子怎么混?没法混。

寒冬将至,留点余量好过冬。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吧。中超再见,中甲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