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滴水”,可能會改變別人的一生

你的“一滴水”,可能會改變別人的一生

你的“一滴水”,可能會改變別人的一生

你小時候可能做過夢:全中國每人給我一塊錢,我就是億萬富翁了。這個“發財夢”其實包含了一個最樸素的道理,涓滴成海。對個體而言只要付出微小的一點,彙集起來就能質變為巨大的力量。這就是“小善”的意義。

但馬上又有人反駁說,向全國每人收一塊錢,你知道光管理團隊要多大麼?這話聽上去像硬槓,但其實還真有道理。如何像收集太陽光能一樣,將彌散分佈的愛心最大效率地彙集起來,確實是很現實的問題。幸虧我們生活的時代裡有太陽能和互聯網,技術使得一切皆有可能。11月1日,在第二屆水滴籌“111小善日”公益盛典上,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的闡釋也許更為透徹。他說真正改變世界的不是科技本身,只有當科技被賦予人性溫度的時候,才會更好地創造社會價值。

在當日的公益盛典上,水滴籌、水滴公益首次發佈了關注0-18歲大病兒童的“鯨魚寶貝計劃”,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他們將為1000名困難大病兒童籌集1億元醫療資金。他們還正式以聯合主辦方身份受邀加入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主辦、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共同支持的“中國大病救助工程”。

水滴籌啟動至今,已經累計連接了2.8億用戶的小小善念,籌集了235億元的善款,救助了幾十萬的大病家庭。會場外的展板上粘貼了很多受助孩子的夢想留言。一個孩子寫道:長大了我想開一間寵物店。這樣一個平凡的理想,對於身患重疾的孩子而言,卻需要很多人去幫她才能實現。

在我家鄉農村,就有人因為父母都有疾病,自己又身患癌症,而在水滴籌上籌到了幾萬塊錢。我們村裡的人都知道她家的特殊情況,但如何讓遠方善良的陌生人確信這些呢?搭乘社交媒體的大病籌款平臺,某種程度上破除了信息隔閡。你能清清楚楚知道,你幫助的是誰,他的模樣他的病況他的家庭背景。你也能親眼看到你的幫助,讓善款的數字在增加,在你的幫助下,他人的人生髮生了改變。不要小看技術所帶來的這一點點透明,親眼見到的苦難和聽說的苦難,對人的觸動是完全不同的。這種“共情式”的公益,也許正是科技和人性溫度的最佳共振。

有句話說得很好,你的善良需要一點鋒芒。社會信任是公益的生命。這次公益盛典上水滴公司頻繁提到一個詞:“加強風控”。

作為公益平臺,水滴公司對不誠信籌款行為一直抱持零容忍態度,為此不斷加強風控體系建設。今年年初,水滴籌上線了清流計劃,通過警企聯動、行業協同、內部防控等多重手段強化平臺風控能力,嚴厲懲治了涉嫌刑事犯罪的5名不誠信籌款人。

在這次盛典上他們又發佈了“啄木鳥計劃”,並升級“清流計劃”,聯手全國媒體和全國公安系統,全面保障大病救助行業的誠信發展,共同淨化網絡環境。社交籌款平臺作為新生事物,難免在初期會出現一些漏洞,一棒子打死並不是好的態度。應該看到,同傳統籌款方式比,社交平臺自帶的透明屬性無疑更有助於公共監督。漏洞應該在平臺建設中完善,就像孩子只有練習走路才能避免摔跤。

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誌有哪些?除了高樓大廈、高鐵飛機這些硬件以外,社會救助體系的完善與否同樣重要。統計數據表明,水滴籌上76%的籌款用戶、77%的互助用戶都來自於三四五線城市。中國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長表示:水滴籌加入中國大病救助工程,是用科學技術對接解決社會問題的大革命。在現有醫保體系之外,水滴籌等平臺的存在對社會救助系統無疑是有益的補充。

從事公益的人最愛講一句話,世界的變好,不是因為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數人每人做了一點。水滴公司有一個概念叫“下沉式公益”,就是讓公益不斷延伸到社會最廣大的基礎層面,尤其是青年人。為了打破公眾對大病救助和傳統公益的認知,水滴籌、水滴公益將公益理念植入體育賽事、音樂節等新興社會生活場景中。不但籌募了更多善款,更在許多人心中種下公益的種子,公益的邊界得以延展。

此次公益盛典現場來了很多志願者,他們都是曾經得到過水滴公益幫助的人,如今又反哺來幫助別人的。公益事業,僅僅是受助人在受益麼?其實幫助別人,何嘗不是一種自我需求。這既被悠久道德傳統所崇尚,也被現代心理醫學所證明。一滴水只能解得一個人的渴,但一份愛心,卻能溫暖兩顆心。因為水滴籌這樣的公益平臺的存在,施與受雙方得到滋潤,這也許就是“科技被賦予人性溫度”的涵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