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觀後感


《少年的你》觀後感


《少年的你》從開始觀影到結束都讓人覺得壓抑,一直有股氣憋著,不上不下,雖然沒掉多少眼淚,但是說不上的難受。對我而言上學時光都是美好的,單純快樂,每個時期都有相伴的同學。打架這種事真的很少,依稀記得的是學前班還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和表妹打過一次不痛不癢的架,還有小學時去阻止兩個男生打架被誤傷,再有一次高中的時候同桌把我的書撕壞一頁,生了很大的氣,其他時間即使有什麼不好,最多也就是不接觸,互相不說話,這種情況也不多。後來網絡發達,才在網上看到原來有這麼多的校園欺凌,才知道原來女孩子也會這麼這麼兇猛。以前也看過男生打架,但都是兩邊人數差不多的,只覺得男孩子脾氣太暴躁。出來工作後才知道初二轉學時,一起轉學讀初一的弟弟被同學打,我竟然一直不知道,甚至不知道他為什麼初中三年轉學4次。知道後一直很愧疚,要是我能第一時間發現就不會讓他受到欺負了。當時他被同學欺負,家裡不知道,以為他鬧彆扭,爸爸也沒少打他,那時他該多難過呀。

《少年的你》講述的就是校園欺凌的事。有時候人真的很奇怪,別人明明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非要去欺負人呢?陳唸的委屈、隱忍、眼淚,對生活抱有的那一絲希望,真的讓人心痛,如果設身處地想想,要是自己能怎麼辦?即便報警都無用,甚至被欺負得更狠,自己這麼痛的經歷,對於施虐者而言僅是無關痛癢的匆匆過往。當陳念把魏萊推下樓梯的時候我覺得她本意並不是要殺她,即便在受到那麼嚴重欺凌的時候,她生出過這樣的念頭。當時的她只是太生氣,壓抑於胸腔的氣不斷地翻湧滾動,不斷地升起,最後衝出,一推,就這樣釀下了大錯。

校園欺凌追究誰的責任?就像電影裡說的,找校長,校長讓找班主任,找班主任,班主任讓找家長,找家長,家長一臉茫然,要麼在外務工,要麼是打孩子一頓,後來呢,就不了了之。在我看來,孩子性格的形成,在最初的時候,取決於家庭和學校。家庭給了孩子啟蒙教育,孩子性格的形成在很多時候受家庭環境影響。而學校對孩子影響也非常大,性格的鞏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基本都在學校。所以,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至關重要,要讓孩子懂得“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給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思想,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幸真的發生了校園欺凌這樣的事,學校和家庭也要關注,不能不當回事,也不能把它當成一時的事,不要讓孩子往更壞的地方方向發展。

現在雖然有了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但是感覺還不是很完善,希望國家能繼續完善法律,保護好孩子們。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完善一下未成年保護法,不要讓未成年保護法成為作惡的保護傘。最近看了幾篇新聞,都是未成年藉由未成年保護法猖狂肆無忌憚地犯罪。希望法律能保護需要保護的人,而不是助紂為虐的工具。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有自我思考的能力,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最後的最後,希望世界上不會出現劉北山和陳念這樣苦命的孩子,願天下的孩子都被父母呵護,願孩子們純善。願世界不再有校園欺凌。願法律成為溫暖的搖籃。


《少年的你》觀後感




《少年的你》觀後感

作者:謝小魚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少年的你》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