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影主題樂園是怎麼了,連萬達、華誼、光線都折戟而歸?

早在迪士尼正式進軍中國內地市場之前,國內的電影主題公園就有火起來的苗頭,但直到今天,發展都不那麼盡如人意。

1.國內電影主題樂園現狀

從2011 年開始,華誼兄弟就開始佈局包括電影小鎮、電影世界等實景娛樂業務,但實際的盈利效果並不好。據華誼兄弟公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顯示,實景娛樂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降幅較大。

此前,王健林曾公開叫板迪士尼,稱“迪士尼不該來內地,好虎架不住群狼,迪士尼中國在未來10~20年都無法盈利”。但據上海迪士尼財報顯示,第二年就已實現盈利。反觀武漢萬達電影樂園,據贏商網消息,只投入運營了19個月後就宣告停業整頓,至今仍沒有開業公告。

國內電影主題樂園是怎麼了,連萬達、華誼、光線都折戟而歸?

光線2014年提出的,號稱共斥資300億元的「中國電影世界」項目也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才傳出開工建設的消息。

還有北京文化、長城影視、樂創文娛……

國內電影主題樂園上努力耕耘的公司不在少數,但有所收穫的卻寥寥無幾。對於電影主題公園,“10家裡有7家虧損、2家持平、盈利的僅有1家”的說法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在建設電影主題公園上,國內的企業從不吝嗇資金的投入,華誼、萬達等都是國內電影行業內有實力有資歷的資深玩家,但在電影主題公園這塊,無不折戟而歸。我們不禁要問,相較於迪士尼和環球樂園,國內電影主題公園到底缺了什麼?

記者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電影文化的缺乏,換言之,電影主題樂園中缺乏電影元素的開發。俗話說,有比較才能見差距,接下來,我們不妨先看看迪士尼和環球是如何開發電影元素的。

國內電影主題樂園是怎麼了,連萬達、華誼、光線都折戟而歸?

2.IP開發有講究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電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現實生活場景為基礎,另一類則是以幻想世界為基礎。對於電影主題公園來說,後一種電影更具有開發成主題遊樂項目的價值。因此,我們會看到,在迪士尼樂園和環球樂園中,《哈利波特》、《變形金剛》、《米老鼠與唐老鴨》、《白雪公主》等相關IP被開發成廣受歡迎的遊玩項目,而《教父》、《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等影史經典即使在藝術成就或票房上高於前面的作品,也難以開發成主題遊樂項目。

可以說,以幻想世界為基礎的電影IP是開發成電影主題公園遊樂項目的必要條件,當然,迪士尼和環球樂園中也出現過對經典現實電影場景的再現或特效演出,但它們基本不可能被打造成主打遊樂項目。

除了IP選擇挑剔,在具體設計上也處處體現電影元素。

以環球樂園標誌性遊樂項目“哈利波特”分區為例,不僅有對電影場景的的再現(比如魔法城堡和學校)、還有多個騎乘類遊樂項目能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刺激,以及大量的生活化的場景供遊客參與其中。

國內電影主題樂園是怎麼了,連萬達、華誼、光線都折戟而歸?

比如,遊客可以到售賣魔杖的商店,按照電影相關情節挑選與自己有“生命連接”的魔法棒;可以穿上類似電影中出現的服裝,在樂園的魔法學校中享用電影中出現過的食物……這一切都讓遊客更加深刻地融入樂園中。

而在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遊客進入迪士尼後,立馬能感受到充滿濃厚美國文化和童話夢幻的園內佈置。在迪士尼樂園的中央大街上,老式馬車、古色古香的店鋪、浪漫懷舊的餐廳茶室讓遊客彷彿置身19、20世紀的美國,由演員扮成的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隨處可見,更使遊客猶如走進了神奇的魔幻世界。

為什麼迪士尼樂園中如此執著於“幻想世界”的重現呢?原因在於,在電影院中,無論3D技術能給觀眾帶來多麼真實的感覺,觀眾都明白電影世界和現實世界具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觀眾只是一個電影的旁觀者,電影中發生的故事與之沒有任何關聯。

但在電影主題樂園中,故事與場景的核心不再是電影角色,而是觀眾本身,電影主題公園將電影中標誌性的場景在現實世界中重現,使觀眾能通過親身參與方式經歷電影中所描繪的奇異場景和故事,從而帶來獨特的遊樂體驗。

國內電影主題樂園是怎麼了,連萬達、華誼、光線都折戟而歸?

3.角色扮演與營造情感氛圍

在迪士尼主題公園中,員工們得到的不僅是一項工作,而且是一種角色。員工們身上穿的不是工作服,而是具有電影IP特色的服裝,像對待客人一般熱情服務遊客。此外,為了讓遊客深刻地記住迪士尼主題公園的“快樂且夢幻”的定位,還為遊客提供了多種親身參與的互動機會。

比如,奧蘭多迪士尼樂園在上世紀90 年代就開發了一項新業務:為遊客安排童話式的婚禮,讓新人們尤其是女孩們有機會實現“灰姑娘”式的婚禮夢想。在迪士尼樂園安排的“灰姑娘”婚禮中,新娘會被打扮成公主的模樣,由一輛豪華的馬車接到王子新郎面前,整個流程與電影情節類似。據悉,此項業務推出後,很多國際遊客均選擇在美國迪士尼樂園完成婚禮,甚至會有已經結婚多年的夫妻來“補辦”婚禮。

而環球電影樂園則擅長將電影作品中的情感氛圍帶入到主題公園遊樂體驗中。比如,將排隊通道佈置成電影中的樣子:侏羅紀公園中的通道設計是一所木材與石頭相結合的房子,具有濃郁的熱帶叢林風格,脆弱的小屋似乎隨時都有可能被兇猛的恐龍摧毀,這種排隊通道既可以讓遊客實現遊園前的預熱,又可以化解遊客在漫長的排隊中無聊,可謂一舉兩得。

反觀國內的電影主題樂園,電影元素的開發是比較缺乏的。

1.模仿為主,缺乏特色。據網上相關介紹,武漢萬達電影樂園的著名景點有以下幾個:“星際旅行”、“飛越湖北”、“極速飆車”、“西遊鬥魔”、“終極能量”等,其中能稱得上國產幻想類IP的,除了“西遊鬥魔”再無其他,諸如“星際旅行”、“極速飆車”等遊樂項目,則更多讓人聯想到好萊塢大片中的場景。在票價相似的情況下,對於迪士尼和環球,萬達電影樂園基本上是沒有優勢的。

華誼兄弟在蘇州的電影世界,共有五個主題區:星光大道區、非誠勿擾區、集結號區、太極區、通天帝國區。這些主題區裡的電影元素看似很多,整體的建築風格也足夠復古,但本土化還是不夠明顯。比如,以國產電影通天帝國系列為基礎打造的通天帝國區,記者以為整個區都是中國文化的體現,但這裡面卻裝配了一般遊樂場都有的海盜船,多少顯得有些違和。

國內電影主題樂園是怎麼了,連萬達、華誼、光線都折戟而歸?

表格根據貓眼專業版、豆瓣整理

2.國產IP挖掘力度不夠。其實,國產幻想類IP並不少,且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度都很高。比如“西遊系列”,作為國民級大IP,改編成電影后各部作品雖然口碑和質量不一,但票房成績基本都很亮眼,可見其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

與西遊IP在電影上的火熱情況相反,在國內的電影主題公園中,以西遊這個IP打造的遊樂項目並不多,通過它盈利的更是少見。

除了西遊,國產著名IP還有捉妖記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熊出沒系列等,但都沒有被充分挖掘。(熊出沒系列在華強方特主題公園中有一定的人氣,但也因遊樂項目較幼稚、低齡化無法覆蓋成年人群體。)

3.遊客參與型遊玩項目少。經常去遊樂園的觀眾可能對這一點具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國內的電影主題樂園遊樂項目多以觀光型為主,真正具有電影情節、體現電影文化且可以參與其中的並不多。比如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風情街、老北京風情街、南洋風情街、教堂廣場區、集合馮氏賀歲電影經典場景的園林景觀區等都是觀光型項目。

4.票價不透明。與上海迪士尼的票價相比,國內電影主題樂園的門票看似比便宜不少,但卻存在“貓膩”,記者在飛豬上發現,國內某電影樂園的門票雖只有一百多元,但這僅僅是“大門票”的價格,換句話說,遊客購買了“大門票”只相當於拿到了主題公園的入場券,想要玩樂園裡的項目,還需另行購票,這種票中票定價模式,使國內電影主題樂園失去了價格優勢,也必將影響遊客的遊玩心情。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十分短視的行為。

5.服務質量低。海南長影環球100奇幻樂園剛開業不久,網上就出現了差評。比如“東西太貴了,一根熱狗18元”、“不給帶食物,只能帶少量的水”等,據悉,這家電影主題公園一度陷入約談整改的地步。

國內電影主題樂園是怎麼了,連萬達、華誼、光線都折戟而歸?

此外,國內的電影主題樂園還存在硬件質量差、不注重更新等缺點。

總的來說,影響國產電影主題公園發展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經濟發展水平、國民消費能力、娛樂習慣等,但就電影主題公園自身質量而言,國內的電影主題公園在電影元素,尤其是國產電影元素的開發上,還需要再加一把勁。

1.《IP開發的極致:電影與主題公園》 作者:Fanink (來自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