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日本京都大學為什麼擁有這麼多諾獎得主?

京都大學為什麼擁有這麼多諾獎得主

發於2019.11.4總第922期《中國新聞週刊》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吉野彰成為了網紅級人物。中國互聯網上到處流傳著他年輕時常去的夜總會的媽媽桑接受採訪的視頻。看到媽媽桑被電視臺記者找來,吉野彰笑得就和小孩一樣。他說,“是真的”,又補充一句,“那是健康的夜總會”。

這真是動人的時刻。25年過去,媽媽桑還是媽媽桑,吉野彰還是那個單純的愛化學的日本男人。這位出生在大阪、畢業於京都大學化學系的傢伙是個典型的“關西人”,簡單,熱情,持之以恆。

吉野彰是正宗的京大畢業生,本科畢業後到化工企業工作,後來讀了關西大學的博士,在實業界和學術界兩邊努力,擔任京都大學的“特命教授”。

在日本,位於舊都的京都大學和首都的東京大學一直分庭抗禮,兩個學校在諾貝爾獎上也競爭激烈(真是幸福的競爭)。根據官方統計,算上去年醫學與生理學獎的本庶佑和今年的吉野彰,京都大學的獲諾獎人數已達11人,超過了東京大學的9人。

在首都東京面前,京都一直有自己的傲氣。這座城市有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江戶時代之前長期是首都。或許正是由於“遷都”,京都人變得敏感,有點“看不起”東京人。

和曾在《朝日新聞》供職多年的野島剛先生一起去京都。在出租車上,他和司機聊天,不時對我曖昧地一笑。後來他告訴我,他正在試探出租車司機的態度。他喜歡京都,但是每次到京都來都有一些“不愉快”的感受:“很多出租車司機一聽我的東京口音,態度就很差。他們大概覺得東京人都沒什麼文化吧。”

有了“京大”,在面對首都的時候,京都人就更有底氣了。成立於1869年的京都大學,是日本在組建東京帝國大學(後來的東大)後建立的第二所國立大學。如果說東京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國家棟梁”(政治家、高級管理人員)的話,京都大學則有一種獨立於政治之外的傳統。首任總長(校長)木下廣次就曾強調:“要比東大更尊重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查一下校史,會發現京都大學學生的抗議活動特別多,而學校對學生們的任性,一直持包容的態度。

這兩年成為網紅的吉田寮就是一個例子。吉田寮是京都大學的一棟宿舍,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看一下網上的照片就知道,這個男生宿舍的髒亂差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學校幾次想拆掉重建,都被學生的抗議所阻止。這個“狗窩”已經有了自己的精神,那就是學生自治精神,雖然衛生狀況堪憂,卻有一種罕見的自由。學生在這裡喝酒、唱歌、打遊戲,也在這裡辯論和讀書,這裡曾走出不止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在京都大學,學生就這樣被慣著。南北兩個食堂為討學生歡心,展開激烈的競爭。朋友建議我到京大一定要嘗一下中央食堂的“總長咖喱”。據說,尾池和夫擔任校長時,學生們向他提出要求,“希望能感覺校長就在身邊”。於是,校長和學生一起開發出15種咖喱,留下最受好評的一種,被命名為總長咖喱。

京大校園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圍牆,沿著鴨川往北走沒多遠就到了,遊客可以自由穿梭其間。好在遊人並不多,這裡的安靜沒有被打破。

我在吉田鐘樓那裡坐了兩個小時,一邊看書,一邊觀賞學生們跳繩。那是一種集體跳法,先後來了好幾組學生,變換各種花樣,把跳繩玩成了舞蹈。

這些跳繩的孩子,轉過身去,可能就是保護吉田寮或者在校長銅像上自由塗鴉的傢伙,也可能是那些在實驗室裡拼命的學生。他們的單純,和吉野彰臉上的單純是一回事。

作者:張豐,專欄作家,中產生活方式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