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如果要問對於生命來說世界上什麼東西最重要,相信除了賴以生存的地球之外,就數太陽發出的光和熱最重要。但是就像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樣,雖然高出了無數個數量級,太陽作為一顆恆星依然也會面臨死亡。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得益於不斷髮展的科學技術,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太陽大約是在45~50億年前誕生於一團星雲之中,此時的太陽正值壯年,它大概還有45億年的壽命。在約45億年後,太陽將經歷短暫的紅巨星階段走向滅亡。

雖然知道了給我們光和熱的太陽也終將會有滅亡的一天,但是太陽究竟會如何滅亡呢?或者說它走向末路之前會經歷什麼呢?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相信大部分人提到太陽滅亡,會第一時間想到“超新星爆炸”,太陽會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發生巨大的爆炸,然後將身體內的所有物質拋向四方,同時發出強烈的光和熱。

雖然說以上的描述好像看起來很符合“恆星死亡”時的場景,但是實際上太陽不可能以這樣的方式走向終結。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而之所以許多人提到恆星滅亡第一時間會想到超新星爆炸,主要是因為超新星爆炸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宇宙中最亮的自然現象,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曾對它進行過藝術創作,所以留給人們的印象很深刻。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即便是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超新星爆炸也是十分罕見的,

根據對超新星的研究,它的形成大概有五種以上不同的機制,但是不論是哪一種機制中都有一個“最低門檻”,那就是質量必須是太陽9倍以上的恆星,才有可能發生超新星爆炸。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另一方面,即便是質量滿足了,產生超新星爆炸的幾率也小得令人髮指,就單單銀河系而言,從17世紀以來就不曾看到過超新星爆炸了。

根據科學家建立的宇宙模型來看,一個星系中產生超新星爆炸的最高頻率大約是50年一次,而最低頻率無限趨近於0,所以太陽根本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炸。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既然太陽死亡的時候不會發生類似超新星爆炸那樣劇烈的爆炸,那又會發生什麼呢?而屆時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最近,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大型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個代號為“ESO 577-24”的行星狀星雲,展現了恆星死亡時的超震撼場景。更為重要的是,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未來太陽的死亡過程,將和這顆恆星的死亡過程極為相似。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這團被科學家稱之為“ESO 577-24”的星雲直徑大約1光年左右,在這其中有一顆名為“Abell 36”的恆星,不過將它稱之為恆星其實有些勉強,因為這團1光年的星雲才是它的本體,而那個看起來跟恆星一樣的東西,只是它的殘骸而已。

拍攝畫面顯示,ESO 577-24星雲發出極為暗淡的光芒,中心那顆恆星殘骸向外釋放的紫外線輻射將星雲電離時,科學家們才僥倖拍攝到它的存在,從而發現星雲的存在。因為星雲中有大量的雜質,所以科學家們無法精確地計算出它距離地球究竟有多遠,只是大概判斷出它距離地球約900-1500光年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這顆恆星目前正處於“拋射物質”的最後階段,而這個階段通常只存在1萬年左右。它目前殘骸的溫度大約在2億攝氏度以上,這跟科學家們推測的太陽死亡時的溫度差不多。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實際上也就是太陽未來會面臨的事情:內部氫元素完全耗盡,恆星核心開始坍塌,失去“外殼”的星體在坍塌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極高的溫度和極大的壓強,產生的氦核聚變強度也要遠高於之前的氫核聚變。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根據建立的恆星模型來看,恆星在這個階段所釋放出的能量,能夠比平時高上億倍,從而花費很短的時間就渡過這個過程,迎來真正的死亡。這次觀測到的ESO 577-24星雲的數據,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而ESO 577-24星雲的這種,中間暗淡的殘骸和周圍稀薄的星雲狀態,也非常符合科學家推算出來的太陽死亡時的狀態。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許多朋友關心此時的地球命運。科學家們認為,當太陽開始死亡時,地球可能會有兩種結局。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第一種是,在太陽處於紅巨星階段時被太陽吞噬,因為根據計算,太陽處於紅巨星階段時,其體積會巨幅膨脹,表面將會膨脹到現在火星軌道的位置,所以說不只是地球,火星、水星、金星都將會被太陽吞噬。

除了被太陽吞噬,地球還有非常小的概率,會被太陽產生的引力擾動,從而被拋向太陽系軌道的外圍,圍繞著紅巨星狀態的太陽公轉,也有可能直接被拋出太陽系,成為一顆在宇宙中流浪的流浪星球。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其實不管地球那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都和人類關係不大了,因為在太陽變成紅紅巨星之前,它日益升高的溫度足以蒸發完地球上所以的液態水,此時的地球溫度將在500度左右。人類只能選擇離開,而地球被太陽吞噬或者成為流浪星球,都是人類離開幾億年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類幾十億年之後,已經發展出星際旅行技術的前提之下,否則人類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滅亡。

太陽“死亡”時的景象如何?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而讓人感到害怕的是,人類幾十億年之後無法進行長距離星際旅行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因為再先進的科技也不能改變宇宙規則,光速恆定和光速不可超越就像一道枷鎖一樣,將人類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

總而言之,希望人類未來能找到星際旅行的方法,躲過太陽滅亡的危機殖民整個宇宙,讓人類文明成為真正的宇宙文明。

您認為科學家預測的對嗎?歡迎在下方說說您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