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變更的歷史沿革之一2004-2006年由181家調整的159家

央企變更歷史沿革

央企變更的歷史沿革之一2004-2006年由181家調整的159家

1 2004年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81戶調整為178戶

2004年2月2號經國務院批准,鐵道部所屬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和鐵道通信信息有限責任公司與鐵道部脫鉤,移交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納入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鐵道通信信息有限責任公司將更名為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

截至2004年12月1日,國務院已批准下列企業進行重組:

中國科學器材進出口總公司併入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煤建設集團公司併入中國煤炭工業進出口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藥材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併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華輕實業公司併入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吸收合併復興漿紙有限公司,後者註銷,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海外工程總公司併入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併入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免稅品(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併入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水產(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旅遊商貿服務總公司併入中國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機國際工程諮詢設計總院併入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土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併入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重組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原企業保留法人資格。

截至2004年12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總數為181戶。

2004年12月28日,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併入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和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併入中國水利投資公司的重組事宜已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和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將分別成為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投資公司的全資子企業。上述5戶企業重組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81戶調整為178戶。

央企變更的歷史沿革之一2004-2006年由181家調整的159家

2 2005年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72戶調整為169戶

2005年3月7日,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併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重組事宜已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將成為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有關重組方案將報國資委批准後實施。以上兩戶企業重組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78戶調整為177戶

2005年4月26日,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併入中國材料工業科工集團公司、中國紡織物資(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恆天集團公司、中國寰球工程公司併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併入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公司與華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重組已經國務院批准。

鑑於華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多元股東結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務院授權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股權佔整個股比的12.09%(以下簡稱12.09%國有股權),在12.09%國有股權劃轉給華僑城集團公司之前,授權華僑城集團公司全面代行12.09%國有股權的出資人職責,同時授權華僑城集團公司按照法定程序辦理12.09%國有股權及其各年度應分紅利的劃轉和產權登記手續。以上10戶企業重組後,

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77戶調整為172戶

2005年8月1日,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重組後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撤銷;

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與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以新設合併方式組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與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撤銷;

中國醫療衛生器材進出口公司併入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以上6戶企業重組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72戶調整為169戶。

央企變更的歷史沿革之一2004-2006年由181家調整的159家

3 2006年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69戶調整為159戶

2006年1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長江口航道建設有限公司已調整為交通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不再作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168戶)

2006年3月17日,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併入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重組事宜已經國務院批准,中谷糧油集團公司將成為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國資委已向上述兩企業下發重組通知,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調整為167戶。

2006年4月29日,中訊郵電諮詢設計院併入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的重組事宜已經國務院批准,中訊郵電諮詢設計院將成為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企業。國資委已向上述兩企業下發重組通知。以上兩企業重組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調整為166戶。

2006年8月25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寰島(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寰島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通公司),誠通公司結束對寰島公司的託管。國資委已向兩戶企業下發重組通知,至此,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66戶調整為165戶。

2006年10月24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併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原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將我委持有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9.136%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華潤總公司;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和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聯合重組成立一家新的集團公司,新公司名稱為“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以上8戶企業重組後,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和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國資委直接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目前的165戶調整為161戶

2006年12月28日,經報國務院批准,鋼鐵研究總院更名為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併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併入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我委已向上述4戶企業下發重組通知。

至此,我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61戶調整為159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