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現近40年來最嚴重的伏秋旱

安徽出現近40年來最嚴重的伏秋旱

乾旱

乾旱通常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一般是長期的現象。乾旱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它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仍然比比皆是。

乾旱類型

世界氣象組織承認六種乾旱類型:

1.氣象乾旱:根據不足降水量,以特定歷時降水的絕對值表示。

2.氣候乾旱:根據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數量,是以與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

3.大氣乾旱:不僅涉及降水量,而且涉及溫度、溼度、風速、氣壓等氣候因素。

4.農業乾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態,或許是某種特定作物的性態。

5.水文乾旱:主要考慮河道流量的減少,湖泊或水庫庫容的減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6.用水管理乾旱:其特性是由於用水管理的實際操作或設施的破壞引起的缺水。

乾旱等級

《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中將乾旱劃分為五個等級,並評定了不同等級的乾旱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

1.正常或溼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溼潤,無旱象;

2.輕旱,特點為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乾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

3.中旱,特點為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乾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4.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乾土層,植物萎蔫、葉片乾枯,果實脫落,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

5.特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乾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乾旱預警信號

乾旱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

安徽出現近40年來最嚴重的伏秋旱

1.乾旱橙色預警信號:乾旱指數等級為三級,中度乾旱,且乾旱將持續。部分稻田不能保持水層;旱地作物出現枯萎;水庫蓄水明顯減少,少數水源緊缺地區出現用水緊張。

2.乾旱紅色預警信號:乾旱指數等級為四級以上(含四級),重度乾旱,且乾旱將持續。部分溪流、魚塘乾涸,中小水庫水位接近死庫容;大量稻田乾裂,旱地作物枯死失收;城鎮出現用水緊張。

安徽出現近40年來最嚴重的伏秋旱

氣象資料統計

據氣象部門統計,8月12日至10月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83.9mm,較常年同期偏少6成,為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二少;全省平均無降水日數為6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1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同期,全省平均氣溫22.8℃,較常年同期偏高0.9℃,阜南、潁上、肥東、潛山、懷寧、宿松、望江、石臺等8個市縣為歷史同期最高。降雨少,溫度高,導致乾旱日益嚴重。

目前淮河以南大部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截至10月29日,淮河以南有45個市縣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其中沿江大部地區為特旱。

總體來看,今年氣象乾旱過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強度強,但強度不及1966和1978年,為近40年最嚴重的伏秋旱。

面對嚴重旱情,氣象部門緊急行動

10月份以來,全省共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7架次,累計飛行21小時32分鐘,燃燒煙條112根;組織合肥等15市和九華山風景區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共212點次,發射火箭彈327枚,燃燒煙條180根,其中蕪湖市氣象災害防禦中心,10月實施地面人工增雨作業8點次,燃燒煙16根。 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北部旱情得到一定緩解,但其他地區旱情仍然持續。目前,全省3架增雨飛機駐場待命,一旦發現有利天氣條件,將立即組織增雨作業。

為何久旱無雨?

據氣象專家說,主要是因為東亞位勢高度場呈西高東低的距平配置,不利於西南氣流向北輸送,導致黃淮—長江中下游大範圍地區的水汽輸送偏弱,我省降水異常偏少。此外,到目前為止,今年的北方冷空氣一直整體偏弱,導致氣溫偏高。

蕪湖市氣象臺一週預報

未來一週我市以多雲天氣為主,仍沒有有效降雨過程。

4日 晴到多雲 13-21℃,5日 晴到多雲 11-20℃,6日 多雲轉陰 11-20℃,未來趨勢:7-10日 多雲到晴。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安徽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