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回收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建築垃圾變成神奇的鋪路石,破舊報紙“化身”為雞蛋託 盤,廢鋼爛鐵重新成為鍊鋼的材料……這些都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實施的“魔法”。

2019湖南“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博覽會預熱活動——“再生資源回收的創新模式”研討會近日在長沙舉行,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為湖南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出謀劃策。

我省再生資源產業年總產值近1500億元

中南大學資源循環研究院副院長餘海波說,再生資源回收已經走過了“三代”,第一代走街串巷“收破爛”,第二代在城市街道拐角建立廢品回收站,第三代企業商業化運營,再生資源回收逐漸往規模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如今,“垃圾是放錯了的資源”“變廢為寶”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回收行業,如將瓶子、紙張、包裝盒等收集整理送到廢品回收站等環保行業,已經成為構築起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千億產業的基石,也成為循環經濟的基礎。

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再生資源產業總產值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12%,資源回收量超過3000萬噸,同比增長18%,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再生資源回收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從全省範圍來看,有色金屬、廢鋼、廢紙的回收利用,在規模化發展和集中度程度上有較明顯的優勢。湘潭、郴州、張家界、懷化4個城市,被批准為省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試點城市。”湖南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執行會長周儆介紹,各地依託當地的資源稟賦的產業傳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再生資源產業。

如長沙再製造產業基地,已聚集企業70家,成為中南地區頗具影響力的再製造產業集群;衡陽、郴州等地,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有色金屬綜合循環產業鏈條;寧鄉經開區,以邦普循環、雅城新材等龍頭企業為首打造的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基地,已初具雛形。

亟須破解佈局散、層次低等問題

家住福元西路的陳娭毑平日會在小區垃圾桶撿拾廢品,而後送到附近的回收站賣掉。兩年下來,她“摸清”了回收站的買賣套路:廢鋼鐵、廢銅、廢紙等利潤高,回收站爭搶收購;廢玻璃、廢塑料等品種獲利小,收購積極性不高;對廢舊家用電器、電腦等電子產品,處理難度大、基本隨垃圾丟棄,或者直接拒絕回收。

“一些回收點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現象普遍存在。”研討會上,人們對此頗有共識。

目前,湖南全省共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8600多個、回收加工利用企業近600家、專業性分揀中心70多個、交易市場近30個。

網點數量雖不少,但仍有許多“一臺秤、一片地”的回收站,而且還有很多回收站設在城中心居民區,因其分佈散、層次低、規模小,長期處在髒亂差、無序的“回收交易鏈”狀態。

如果可以,還是要給一些回收站、行業企業一定的寬容度。”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執行會長周儆坦言,政府政策支持當然必不可少;行業企業也要轉變觀念、跟上市場和政策節奏。

長沙必時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聯網電池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回收模式”案例,入選了商務部2019年再生資源回收領域創新案例。

必時科技創始人章程介紹,公司與消費型鋰電應用產品的生產經營企業合作,創新性利用成熟的電商平臺和物流體系,使鋰電池回收“一舉三得”:產品商家提升了服務水平,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體驗,回收鋰電池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梯次利用價值。

打通回收“後端”加工企業是關鍵

10月18日,湖南巨強再生資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強科技”)的超白光伏壓延玻璃生產線點火燒窯,將在20多天後正式投產。

巨強科技副總經理鄒林介紹,這條生產線利用超白廢舊玻璃生產超白光伏玻璃,能夠日產玻璃150噸,填補了湖南省的空白。目前,巨強科技年處理廢舊玻璃能力超過50萬噸,完成了湖南八成的廢舊玻璃再利用。

時下,再生資源回收“前端”的垃圾分類已經全面鋪開,行業隨之進入轉型陣痛期,怎樣才能“玩得轉”?

“沒有‘後端’的再加工,‘前端’做得再好也沒有意義,所以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後端’企業‘冒’出來,現有企業也能夠持續創新技術、模式。”周儆說。

政府在大力引導。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副處長聶仁孝透露,我省將建立再生產品和原料推廣使用制度,列入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將建築砂石骨料、再生紙等14大類再生資源產品,納入了省兩型產品申報範圍,以期通過政府採購加以推廣,並逐步擴展到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領域。

企業在積極創新。技術上,金龍銅業的廢銅冶煉一次成形技術、萬容科技的醫療廢棄物低溫熱解技術、雲中科技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金貴銀業的白銀提取技術全國領先。

模式上,不少規模企業搭建了“互聯網+回收”平臺。

機制上,長沙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府主導、法制管理、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助推聯合餐廚成為全國處理規模最大的同類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