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今天上午,德雲社演員王九龍在微博上透露,因為搭檔張九齡右手摔傷,因此兩人將缺席今天及下週三、週四的小劇場演出。同時透露,傷勢並無大礙,並與粉絲們約定:“咱們杭州見吧”。根據微博數據,“張九齡骨折”等關鍵詞,一度排在熱搜榜20餘位。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根據德雲社日前發佈的節目單,王九龍和搭檔張九齡原定在新街口小劇場於11月6日和7日的晚場分別表演《黃鶴樓》和《反七口》。然後在11月9日,於杭州舉行的是他倆的個人專場。據悉,這一場是他倆今年全國巡演的其中一站。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王九龍的這條微博發出後,師兄弟們先後上陣,可謂是盡顯相聲演員本色了。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總隊長”欒雲平評論道:“先別演反七口了”。

無論是早期的北京相聲大會,還是現在已成最大民間相聲團體的德雲社,類似《反七口》這樣的相聲,表演者往往是初上臺或資歷較淺的年輕演員,比起一些中規中矩的貫口,這些接地氣的相聲段子能更快地讓觀眾們記住他們。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傳統相聲《反七口》,是典型的“佔便宜”的充斥著大量“倫理哏”包袱的段子,而現在,則和《羊上樹》等段子,以及“糊頂棚”等包袱一起,儼然成為了“臺下觀眾佔臺上演員便宜”的段子……

上個月的月尾,張九齡在自己的微博上寫道:

“高興地在家裡上躥下跳 像個心裡裝不住事兒小孩子

開心開心開心”

這條微博,並沒有透露高興的緣由,甚至有人懷疑張九齡這是“官宣”自己戀愛的消息。直到前天,被觀眾拍到張九齡開著一輛還未來得及上牌的大奔上班,真相才浮出水面。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於是,劉九思和燒餅果然把張九齡受傷的緣由和他喜提新車的事情聯繫起來。前者“看似關心”地問道:“車沒事兒吧?”,而燒餅則是“不懂就問”:“ 不是買新車了嘛!咋還能摔著”。

據說,春秋時著名思想家孔子家裡的馬廄曾經失火,退朝回來的孔子進門後,首先詢問的是傷著什麼人沒有,而後才詢問馬匹的損失情況。

所以,若是有太耿直的人,看不出劉九思是在開玩笑的話,大概會以為劉九思對同科師兄弟漠不關心吧……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而張鶴倫顯然故意把“摔傷”誤解為“和人摔跤(體育競技),導致受傷”,下結論道:“就是摔跤輸了唄”。受到啟發的師叔劉喆,跟著補充“比賽細節”:“看來對面實力很強啊!”

說歸說,鬧歸鬧,張九齡手腕受傷的真正的緣由,大概是昨天在新街口的小劇場和劉九思、王筱閣合演群口相聲《扒馬褂》時,在推搡的過程中不慎摔傷的。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咦,劉九思這個名字很熟悉啊!就是你推的,你還假惺惺地問車?你考慮過被冤枉的車的感受嘛?

傳統群口相聲《扒馬褂》,靈感應該是來源於清末笑話集《新鐫笑林廣記》中的其中一個小笑話。後來,在封箱演出等比較大型的演出場次,則是讓某位年輕演員與郭德綱、于謙和作,成為德雲社捧新人的保留節目。在多次演出過程中,當借馬褂者與被借馬褂者謙兒哥推搡的時候,老郭幾乎都是遠遠地站著勸架,招牌臺詞,除了向臺下介紹:“各位看見了嗎,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肢體語言……),還有隔岸觀火式的:“我就不過去了,我怕傷著我”。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張九齡受傷這一場,臺上的三位演員都正值青年,似乎都不介意場面更為火爆一些。從現場觀眾事後上傳的演出視頻來看,為了演出氣氛,劉九思和王筱閣甚至合力把張九齡推倒在臺上,不料張九齡卻因此受了傷。但他依然堅持把節目表演完,可以說是很敬業了。

而後輩相聲演員王筱閣,師承的是老郭雲字科徒弟“三哥”孔雲龍。王筱閣此前一直和侯鶴廉搭檔,8月份侯鶴廉退出德雲社後,王筱閣似乎暫時還沒有固定搭檔。

題外話:

德雲社演員向來以賣力氣表演著稱,他們也因此而獲得觀眾的喜愛。比如在《相聲有新人》舞臺上,擁有不小噸位的劉喆,在給來自寶島的女相聲演員姬天語量活時,就曾經奮力作出非常高難度的動作,相信看過節目的朋友們還有印象。

劉九思“問車不問人”,顯然是在事後瞭解到張九齡的傷勢並無大礙之後,師兄弟之間並無惡意的調侃,本文主旨並不在挑撥兩人的關係……

德雲社演員張九齡手腕骨折上熱搜,肇事者劉九思甩鍋張九齡新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