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對外企打價格戰,如今品牌價值超格力美的,老家電品牌崛起

提起長虹、美菱等品牌,絕大多數人仍舊會認為它們只是二流品牌,與格力、美的、海爾相差甚遠,許多人現在買電視機的時候甚至都不會考慮長虹。可事實上,長虹這家擁有61年發展歷史的中國老家電品牌已經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悄然崛起。

世界品牌實驗室主辦的第十九屆世界品牌大會大會中,世界品牌實驗室揭露了2019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資料顯示,目前品牌價值最高的中國企業仍舊是國家電網,其品牌價值高達4575.36億元,其次則是品牌價值為4156.79億元的工商銀行。排名第三的則是海爾,其品牌價值高達4075.85。其中,萬眾矚目的華為其實只排到了第六位,華為的品牌價值為3486.7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榜單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牌其實並不是華為,而是長虹。

資料顯示,長虹目前的品牌價值為1572.89億元,目前長虹的主營業務仍舊是家電。與之相比,家電巨頭格力和美的的品牌價值其實都在長虹之下。其中,格力的品牌價值為1536.74億元,美的的品牌價值為1205.45億元,兩者的排名分別為第33名和第44名。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榜單中,家電領域裡長虹的品牌價值是排名第一的。因為海爾雖說也生產家電,但海爾如今的主營業務其實是物聯網生態。


曾對外企打價格戰,如今品牌價值超格力美的,老家電品牌崛起


許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其實近幾年家電行業品牌價值第一的企業一直都是長虹。2017年的時候,長虹的品牌價值為1319.75億元,2018年時長虹的品牌價值則躍升至1459.65億元。既然長虹的品牌價值如此之高,為何還是得不到人們的重視,許多人甚至認為長虹只是一個二流品牌?這一切的因果,或許還因追溯到長虹董事長倪潤峰的過往。

1985年,倪潤峰開始擔任長虹機器廠廠長,3年之後就成為了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可見倪潤峰的工作能力與眾不同。長虹之所以能夠在上個世紀成為了中國彩電第一品牌,其實是與倪潤峰得以在彩電行業揚名立萬的三次價格戰。1988年前後,當時的彩電還是憑票供應的年代,由於彩電緊缺,黑市的彩電價格已經高出了定價的一倍有餘。

曾對外企打價格戰,如今品牌價值超格力美的,老家電品牌崛起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倪潤峰以低於黑市價格,但又高於一般彩電定價的價錢銷售彩電,結果在當年就為長虹帶來了1.97億元的利潤。

1989年,為了抑制這種彩電市場過熱的搶購風,當時購買彩電時需要徵收600元的特別消費稅。因為這件事,許多家庭都止步於購買彩電的門前。為了促進彩電銷售,倪潤峰率先做出了在徵收600元的特別消費稅的基礎之上,通過每臺彩電讓利350元,但同時又保證這600元稅收一分不減的驚世舉動,由此開啟了當時已經停滯不前的彩電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國家電業史上的第一次降價。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兩件事,家電行業引發了一次"長虹現象",造成"長虹現象"的倪潤峰更是招致不少人的爭議。最為困難的時候,倪潤峰身邊的人都在提醒他小心蹲班房,但倪潤峰卻不為所動。後來,彩電特別消費稅被取消,其他同行們才恍然大悟,但這時的倪潤峰已經把長虹的20萬臺庫存彩電銷售一空,倪潤峰又開創了先河。


曾對外企打價格戰,如今品牌價值超格力美的,老家電品牌崛起


倪潤峰率領長虹進行的第三次價格戰,是與外企之間的價格戰。1996年,彩電關稅從35%下降到了23%,因為這一原因,許多國際家電品牌紛紛入駐中國市場。當時,甚至有些國外彩電製造商甚至喊出了不惜30億美元也要搶佔中國彩電市場份額絕對份額的話語。資料顯示,當時入駐中國的外國品牌有索尼、飛利浦、三星等。為了不讓這些品牌佔據市場,倪潤峰在當年3月26日的時候高調宣佈:長虹旗下彩電降價8%-18%。因為這件事,長虹掀起了一股彩電降價風潮,其他國產彩電品牌紛紛開始降價,國內的彩電消費也被徹底激活。

多年之後,研究中國企業史的研究者們仍舊對這件事時常津津樂道,這件事被譽為那個年代的長虹就已經開始與其他民族品牌進行遙相呼應,率先開始了一場中國民族工業收復失地的戰鬥。

只可惜的是,如今的長虹在盈利方面仍舊不起眼。據長虹所公佈的2018年報顯示,去年長虹的營業收入為833.85億元,利潤為3.23億元。可要知道的是,長虹早在1988年的時候就實現了1.97億元的利潤。但好在的是,長虹高達1572.89億元的品牌價值仍舊是一個突出點。在不遠的將來,長虹一定能夠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