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放弃高薪返乡创业搞种植 年入5百万带村民脱贫致富


11月3日,小编受朋友之约,前往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采风。上午10点,在该镇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上竹园寺村,见到了一位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雷德华。据该镇扶贫办工作人员郝飞介绍,他靠种植蒲公英带动周边村民立足实际,靠自力自强脱贫致富,吸收二三十户困难户到他的企业里务工增加收入。

在他的蒲公英种植基地,小编看到1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摘蒲公英叶子,还有10多名工人在忙碌着从事分拣、清洗、晾晒、烘干等作业。

今年72岁的陈玉荣老太正在忙着将她刚采摘的一桶蒲公英叶子送往过秤的地方称重量。陈玉荣说,她家是贫困户,家里6口人,老伴有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媳在家照看两个孙子,只有儿子打工外出挣钱,她闲的时候就来这里帮工,给儿子减轻些负担。她每采摘一斤给工钱1.5元,一天能够赚上50元钱。

雷德华,今年30岁,2013年毕业于信阳农林学院茶学专业,后在郑州、平顶山、新疆、浙江等地务工,回乡前,他在城市里拿着高薪,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当得知家乡人民生活贫困的消息后,他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于2017年回到家乡上竹园寺村创业。

蒲公英在农村随处可见,人们都叫它黄花苗,因为它开的花是黄色的,而且嫩绿色的叶子和黄花配在一起很是好看,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黄黄苗。它是一种很常见的野生中草药,不少人清火就拿它煮水喝,《本草纲目》等药典均有记载。


2018年初,雷德华租了10余亩田地开始试种,通过嫁接技术使种植的蒲公英具有和野生蒲公英一样的功效。他成立了自己公司,注册了商标,开始种植加工蒲公英开始销售。

为了除去茶叶的青涩味,今年他又筹资20余万元采购了多台专业设备,将制茶工序由4道增至8道,经两次杀青、揉捻、烘干后制成的颗粒茶一进入市场就受到顾客青睐。

今年,为打造这一特色产业,当地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修建了一条水泥路,打了一口深水井。雷德华将颗粒茶的年生产能力提升至2万公斤,收入达到5百万元。随着茶叶销路的拓展,他又安排多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还大量收购村民刨出的野生蒲公英,带动周边村很多居民增加收入。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德华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凭着一股坚强的韧劲和拼劲,靠种植蒲公英,并通过深加工,在山沟里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雷德华今年又流转了600余亩坡地种植蒲公英并栽种梨树,决心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为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