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攝影眼

當你和大師在同一場景拍片,用著同等高端專業器材,但大師總是能拍到和你不一樣的畫面,捕捉到你未能發現的精妙時刻。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歷,這篇文章或許會對你有些幫助。

與其說拍到不一樣的照片,倒不如說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攝影師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當你練就成熟的技術,能看到,自然就能拍到。

培養攝影眼其實就是訓練觀察力,於平常景緻中發現不尋常的視角。本文將從五個方面談談如何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最後以自我命題訓練為例講述拍攝思路。文中大部分例圖不同於筆者以往的大風光,有些是生活中抓拍的小景,從未在社交媒體發佈,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培養攝影眼

01攝影的角度看世界

觀察力的培養並非一定要到名山大川去拍攝壯麗險峻的風光,多留意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以攝影的角度來觀察事物和景物,就會看到細微之處。當你看到一片樹葉,除了形狀和顏色還能發現什麼?它是否具有有趣的紋理?它處於什麼顏色的背景之上?當時的光影有什麼特點?它的狀態是新芽還是凋零?這些特徵是否能夠在匆忙一瞥中一目瞭然?逐漸地,你會從以前視而不見的景物中發現驚喜。

培養攝影眼

培養攝影眼

攝影能夠訓練出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尋回被遺忘的美好。生活中的美景隨處可見,晨光下,斜陽裡,細雨中,迷霧時,一草一木皆有它的美和獨特韻味。放慢匆忙的腳步,如你能看到身邊這些細微之處的動人瞬間,用心領悟,定會心境開闊,享受生活的美好。

02隨心而動

在我的作品中,雖然有些照片確實需要強大的前期後期技術才可完成,甚至一張照片同時涉及到包圍曝光、景深合成、堆棧等多項技術,也有些需要綜合天文地理知識結合潮汐分析,做出周密計劃才能抓住極小幾率的拍攝機會。

但是也有些照片是隨心而動,甚至沒有用相機拍攝,只是用手機捕捉到那個動人的瞬間,而這樣帶有故事性的畫面最能打動人心。攝影就是用無聲的畫面傳遞美好的情感。

"The best camera is the one you have with you." 最好的相機就是你隨身攜帶的攝影設備。

“下面幾張照片均為手機抓拍,有些瞬間是稍縱即逝的,能否抓住決定性時刻要靠平時的修為。”

培養攝影眼

《心相依》拍攝於一年一度的Bondi海灘雕塑節。 一對情侶相依眺望大海, 他們身旁正是一座心形雕塑,形態非常應景,人與物完美呼應。我怕他們離開,來不及拿出相機,迅速用手機拍下了這浪漫溫馨的畫面。

培養攝影眼

《歸》拍攝結束返回停車場的路上,暮色中行人成雙成對,用手機拍下剪影。

培養攝影眼

《窗》冰島小鎮,晚餐路上,手機隨拍民居的窗戶

培養攝影眼

《騎行者》兩位騎行者出現在隧道口,在視線消失點增添了趣味性,從而使畫面呈現出故事性。

以上手機拍攝的照片充分說明器材並不是絕對重要,關鍵是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現場應變能力。

03跳出舒適區

當我們拍攝某個題材一段時間後,就會形成慣性思維和熟練工式的拍攝方式,到了拍攝地找前景、低角度、小光圈、待到最佳光線按下快門,一張很有衝擊力的大片誕生。

這時你會覺得自己的技術日趨成熟,在現場拍攝有條不紊,到怎樣的環境都可以出片。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種慣性拍攝方式把自己套入一個固有的條框,不願去突破,不願改變固有的拍攝思維,不願嘗試新的拍攝方式。

相信大多數風光攝影愛好者都曾有這樣的階段,包括我自己。當意識到這個問題,強迫自己去改變去突破,新的嘗試有時會導致拍攝失敗,但是卻拓寬了拍攝思維。

放下能夠帶來安全感和出片保障的超廣角,拿起中焦和長焦,以不同於以往的思維方式去找尋新視角的時候,發現大自然不僅僅是前景中景遠景,還有著很多以往沒有看到的美好和細膩。

培養攝影眼

中焦鏡頭取景瀑布局部

培養攝影眼

長焦鏡頭拍攝海景

培養攝影眼

掃海小景 - 晨光中的浪花

04發現興趣點

攝影眼與攝影者的構圖能力,發現能力以及安排畫面的能力息息相關。攝影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所有的景物都拍下,導致畫面雜亂無章。回放照片時,總會覺得遠沒有在現場看到的美景震撼, 這正是因為拍攝時納入太多的景物而導致。一張內容過多的照片,會令人感到不知所云,什麼都有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表達,欠缺明確的主題。

所以我們在拍攝時不要急於按下快門,首先問問自己: 拍攝這張照片我要表現的主體是什麼? 這樣,在拍攝時我們就會留意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和干擾畫面的元素,突出主體。主體的選擇非常重要,需要形色兼備,通俗地講,它應該是好看、有趣、能吸引人的景物。

培養攝影眼

05自我命題訓練

視角的創新是構圖的重要課題,同樣的景物用不一樣的角度拍攝,能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說的就是因角度不同,領略了山中不同美景。

人的天性裡對於自己不常有機會看到的景色,主觀地認為是美的。北方人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會對水鄉煙雨濛濛的詩意氣息著迷;而南方人去了塞北,看到大漠風塵的蒼茫景象也會激發出心中的豪情萬丈。住在水邊的人總想著去感受大山的情懷,而住在山裡的人又時常憧憬著海邊的浪漫。

曾經發表過一篇構圖教程,文中大部分例圖都是在悉尼家門口及周邊拍攝的,其中一條留言卻令我啼笑皆非 “關鍵能去如此難以企及的風景勝地是首要”,這條也是被點贊最多的留言,這說明他的觀點也是很多人內心的想法。

人們往往會對身邊的景色視而不見,總想著去國外去遠方才能拍到大片,以去過多少個國家行攝作為談資和炫耀的資本,而拿出的照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明信片複製品。

改變習以為常的視角,嘗試新的機位和角度,會讓你看到不同的天地,帶給你新的靈感和創意。

要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家門口已經被大家“拍爛”的景點做練習,看看能找到多少個不一樣的視角。Opera House 作為世界級旅遊景點,這些年來數不清看過多少次,確實不能激起任何拍攝慾望了。為了鍛鍊眼力和發現能力,曾經自我命題 “不同角度拍攝悉尼歌劇院”,要求自己拍出十張不同角度和不同構思的照片。這種練習會有效地激發出潛能,令觀察力和創造力得以提升。

常規機位不列舉了,以下面三張非常規機位的習作簡單介紹練習時的拍攝思路。

培養攝影眼

上圖是拋開常規的大景拍攝思路,走到悉尼歌劇院下方,打算取景局部,但如果只是拍攝建築紋理和形狀,並不是很出彩。正在思考如何構圖時,一對老夫婦走來,他們只停留了幾秒鐘便離開,我很幸運捕捉到這一刻。形狀、線條與人形成點線面構圖,簡潔生動有趣。

培養攝影眼

這張照片是手機隨拍,夕陽餘暉中一對情侶座在悉尼歌劇院對面的長椅上看日落,加入人的元素,照片不再是單一的風景,而是體現出愛與溫情,令畫面更加鮮活。

培養攝影眼

為呈現悉尼歌劇院不同的樣貌和視角,拍攝時間選在一年一度的悉尼燈光節。如果只拍攝色彩斑斕的歌劇院造型無異於旅遊者視角,我的構思是利用岸邊的欄杆形成框架構圖,增添畫面趣味性。看似簡單的構思卻不是按下快門就可輕易實現的,照片涉及景深合成和時段合成兩種合成技術。每晚燈光秀開始的時間已在藍調時段之後,拍出的天空不再有蔚藍的色彩,所以決定在藍調時段先拍攝前景的欄杆和天空,保持機位不動,等燈光秀開始後再拍歌劇院。由於前景距鏡頭太近,需要對焦不同部分拍攝數張, 最後的成品是由同一機位的景深合成和時段合成的一組照片後期合成。

本文部分文字選自朱靜姝 (Jingshu Zhu) 新書《追光之路》

極影AdventureX

極限挑戰

極致影像

極客分享

ID:JingshuZhu

資深風光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