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於各位熱愛動漫的小夥伴們來說,有一件最值得說道的事,那就是被稱為是《你的名字》姊妹篇的《天氣之子》,終於在內地影院與大家見面了!
作為新海誠時隔三年的迴歸之作,影片早在今年7月份就已經在日本本土首映,票房突破130億日元,直接拿下了”日本年度票房冠軍“的好成績,還入圍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候選名單。
“畫面還是一如既往的精緻。”
是很多已經觀看過這邊影片的人最大的感受,而對於這次在大陸上映前沒看過的影片的觀眾,官方也放出了一組【“晴·雨”海報系列】,讓大家提前感受一波畫面的精美:
耀眼的成績,精良的製作,《天氣之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這就不得不提它背後的這個重要的男人——新海誠(Makoto Shinkai)。
三年前《你的名字》的橫空出世,讓很多人記住了這個名字,也讓“新海誠”這三個字,成為了觀眾心目中日本動漫電影佳作的代名詞。
日媒稱他為“下一個宮崎駿”,美媒則將他評為2016年“全球十大最受矚目動畫人”中唯一的日本人。
新海誠的今天,一如他的作品彙集萬千光芒。然而,關於他的一些過去,卻很少有人瞭解。
為夢放棄家業的富二代
1973年出生的新海誠,原名新津誠(Makoto Niitsu),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的日本文學系,是日本百年建築公司新津組的社長新津正勝的親兒子,妥妥的富二代,衣食無憂。
作為家族的第四代接班人,本該大學畢業後就去繼承家業。然而大四那年,新海誠卻告訴父親,他有不得不在年輕時要做的工作,所以父親的公司他就不去了。
原來,八十年代是日本動畫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也點燃了新海誠心中對動畫的熱情。
好在他爹也是個比較開明的人,於是,在老爹的支持下,一個預備的霸道總裁,就這樣走上了文青動漫技術宅的路。
據說為了不想沾家裡的光,他後來就把姓氏由“新津”改成了“新海”。
新海誠在一開始的工作並不是馬上投身動畫產業,而是去了以製作了《英雄傳說》和《軌跡》而聞名的遊戲公司Falcom。
根據當年Falcom的官網資料,新海誠進去後任職的是宣傳設計組,主要負責遊戲相關的印刷品設計,同時也負責官方網站設計維護。
而新海誠在Falcom工作所學習到的一些有關於影像製作的技術和知識,也為他後來的單打獨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新海誠作品中那些精美的畫面,也不得不說和在Falcom的經歷有關。
辭去工作,全力追夢
在Falcom的五年,除了上班期間努力學習之外,閒暇之餘,新海誠也試著嘗試自己去做一些小動畫:1997年的動畫《遙遠世界》,1998年的3D短片《被包圍的世界》,2000年黑白短片《她和她的貓》。
不過,真正讓新海誠開始在動漫界嶄露頭角的,還是在那之後的《星之聲》。也是這部作品,再次改變了新海誠的人生軌跡。
由於工作在身的原因,再加上製作動畫的難度遠高於做黑白短片,《星之聲》的製作一度停滯不前。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經過再三思考,2001年的5月,他最終向Falcom遞交了辭呈,從此正式走上了獨立動畫人的道路。
“以前在遊戲公司,做了五年,卻從來沒有人知道我是誰。辭職做動畫,其實就是想表達這份心情,‘我就在這裡,我希望被看到。’”新海誠說。
辭職後的新海誠幾乎一人包攬了除音樂之外的導演、劇本、演出、作畫、美術、剪輯等工作,終於在2002年的1月完成了《星之聲》的製作。
這部的25分鐘作品,一經面世便引起了業界的轟動,被譽為日本個人CG動畫時代的開端。
《星之聲》的成功帶給了新海誠極大的信心,於是從2004年《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開始,他便開啟了他長篇電影的製作,科幻+文學+動畫三元素加上多愁善感的情愫,可以說是新海誠早期作品最大的一個特色,他“壁紙狂魔”的稱號也是從這部影片開始。
在2007年,新海誠推出了經典之作《秒速5釐米》,影片中唯美的畫面、青澀的愛戀、未能實現的夢想...無一不直戳人心靈,這部作品在一經上映,便受到觀眾的廣泛的讚譽,很多經典的臺詞也由此誕生:
“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那麼我究竟要以怎樣的速度,才能與你相遇。“...
2011年,新海誠又推出了《追逐繁星的孩子》,比起之前兩部作品,這部影片裡明顯有致敬宮崎駿的風格。
遺憾的是,這次大膽的嘗試取得的效果卻不盡人意,但也成為他創作歷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試錯點“,為後來個人風格的形成積累了經驗教訓。
2013年的《言葉之庭》可以說是新海誠又一部神作,在樂視首播就創下了超460萬次的付費觀看,獲獎無數。新海誠的“文學背景”的氣息也在這部作品中有著充分的展現,比如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那首貫穿全片的古和歌: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而2016年的《你的名字》不用多說,更是創下了票房神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這也將新海誠推向了巔峰時刻,獲得瞭如雷貫耳的“百億導演”的頭銜。
如果要簡單地形容這幾部作品的製作歷程,用新海誠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些年來,他一直在試錯。
然而,每從一部作品中收到不足的反饋,他都會努力在下一部作品中讓作品變成更完美,不斷探索,不斷堅持,不斷尋找創作的真諦。
壁紙狂魔
或許對於新海誠作品裡的那些故事,年齡不同以及閱歷不同的人,看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提到新海誠的畫風,人們幾乎都不約而同的會用真實、細膩、純粹、治癒等類似的詞語來形容。
為了使影片看起來更具有代入感,新海誠作品裡的很多場景都是實景取材,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為此,網上還颳起了一股去新海誠作品中的實際同款場景地打卡旅遊的潮流。
但是如果再仔細觀察,你又會發現,新海誠所繪製的背景雖然栩栩如生,但又卻並非完全寫實,而是有一定程度上的想象和美化。
比如,對光線處理的細膩便是新海誠作品的一大亮點。小到一些細節處,類似於像車站扶手的反光、路面積水的反光等,顯得物體更有質感;
大到在一些廣角的場景中,加入陽光的照射,製造出眩光的感覺,讓畫面顯得更加明媚動人,而且連角色的心境變化,也可以通過光線的改變來傳達,日本影像研究家葉精二就曾說過,新海誠的作品得到最多的評價就是:比真實的景色更唯美。
對於這樣一種風格的形成,新海誠的解釋是:
“我相信這與我生長的環境有關。我在日本的長野縣出生長大,因為周圍的山谷,讓光線的明暗都很分明,空氣也很新鮮。我相信這是生活刻意留在我意識中的有關世界光亮的印象。”
如果說宮崎駿的作品帶給我們的是關於兒時的回憶,那麼新海誠的作品則為我們描繪的是關於青春裡的那些夢。在新海誠的每一部作品裡,總有一些標誌性的元素出現:
通過這些事物,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感嘆美好易逝、命運無常的朦朧情愫。這便是新海誠作品中的“物哀美學”,一種對世間萬物微妙的感受力,平凡又詩意、溫暖而憂傷。
也是藉著這些事物,新海誠渲染出獨特的意境,從而去隱喻著他那些經典的情感主題:觸不到的戀人、距離與思念、成長的孤獨、人生的遺憾...
讓我們再回到《天氣之子》這部作品,那這部作品中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海誠style呢?不多解釋,看一波畫面你就知道了。
聖地巡禮
帆高初到東京流落街頭的地方,是位於東京都新宿區歌舞伎町的ATAMI大樓。
陽菜在CM中說“從今天開始會放晴”的地方,是東京最斜的斜坡”望坂“。
帆高和陽菜邂逅的散步道,是位於JR田端站南口的“不動坂”。
陽菜祈求花火大會順利天晴的重要場景,是位於六本木之森TOKYO CITY VIEW的頂層。
掛滿祈求晴天的繪馬的神社,則取材於日本唯一供奉氣象之神的高円寺冰川神社。
對重要的元素”雨“的刻畫
與以往的作品不同,《天氣之子》這次對”雨“的刻畫可以說更加細緻入微,特地為“雨點”成立了小組,專門來處理水的光影特效。
據說原本雨點都是固定的青藍色,這次卻被新海誠要求:“雨點的上色是由背景顏色來決定的”。
對光線的處理
為了讓片中的每一個畫面都能保留現實中的”最美瞬間“,新海誠這次也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就是採用“同時有兩個太陽光源”的特殊光影效果,完美的呈現了雨過天晴後的美感。
不錯,畫風依然很”新海誠“,至於故事如何呢,那就留給你們各自去感受啦。
正如影片的主題曲中唱道:”愛能做到的還有什麼呢....愛能做到的還有很多。“
相信懷著對動漫的執著,新海誠能帶給我們的驚喜還有很多啊。
閱讀更多 Canva愛設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