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赤城號航母,右舷方向

世上本無赤城號航母,它的建成可謂一波三折。1922年,來自歐美的幾個社會青年簽訂了一份幫派發展規劃,其內容主要是限制各個社團的海軍發展規模。亞洲地區當時派出的代表是來自東瀛的山口組,他們被要求身高不能超過芝加哥打字機發展聯盟、日不落海盜集團這兩個大佬的百分之六十。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高大的日本武士形象

按照條約規定,山口組勒緊褲腰帶正在建造中的天城號和赤城號兩艘戰列巡洋艦都要拆成廢鐵賣給收破爛的。但其他幾個幫派為了促成條約簽訂做出了妥協,那就是允許芝加哥打字機發展聯盟、山口組這兩個臉色鐵青、面露兇光的傢伙可以將兩艘未完工的主力艦改造成航空母艦。山口組選擇的是具有高速性能的天城、赤城兩姐妹。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赤城號航母,左舷方向

就這樣,原本可以歸為平淡的赤城號戰列巡洋艦搖身一變成了赤城號航空母艦,它終於拿到了準生證,甚至都不用改名,只要改個性別就成了。它的姊妹艦天城號得知消息以後更是興高采烈地跳了起來,不幸摔成碎渣。也有一種說法是天城號為了躲避地震而做了一個高難度的跳躍加轉體動作,落地不是很穩造成的。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有些美軍SBD飛行員是從這個角度欣賞到赤城號的英姿

本來赤城號戰列巡洋艦是由平賀讓設計建造,條約簽訂時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工作量。轉成航母建造後,藤本喜久雄接手了這份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作為一名深受英國海軍航母建造思路影響的設計師,再加上他一向膽大妄為的創造性發揮,藤本為赤城號設計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三層飛行甲板方案。毫無疑問,這簡直就是航母發展史上最具爭論性、最富有喜劇色彩的濃重一筆,以至於後來其他各國設計師都因為無法參透其中的奧秘而不敢東施效顰。它的誕生從圖紙開始就註定孤獨。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三層飛行甲板的赤城號航母,飛行員有打傘起飛的感覺

這樣骨骼清奇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艦載機的起降速度,各型飛行器可以從機庫內直接出發,很有一點人車分流的先進的理念。但有一個問題是,艦橋被設置在中層甲板上,隔開了中層機庫和飛行甲板,令這一史詩性的設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使用價值。不過這不算什麼大的問題,畢竟還有兩個可以用嘛。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藤本喜久雄,三段式飛行甲板的先驅

造型別致、曲徑通幽的煙囪是藤本君另一個不朽的傑作。由於赤城號最初是無艦島設計,因此煙囪放在什麼地方就成了一大難題。在那個時代全力奔跑的四萬噸鐵傢伙會噴湧出巨大濃厚的黑煙,這些黑煙會被氣流帶向整個飛行甲板,對於起降的飛行員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不過這對藤本喜久雄來說並沒有構成太大的困難。他將煙囪佈置在了右舷中部,先斜著向上,然後劃了個弧形猛地調頭衝下,從正面看就像一個倒寫的“V”字。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赤城號航母,請注意右舷巨大的煙囪造型

有一些早期的赤城號航母照片顯示,仍然有滾滾濃煙朝上翻騰著幾乎遮擋了上層甲板一半的情況。這是因為藤本在主煙囪後面設計了幾個小煙囪作為輔助排氣口。這同樣是個令人費解的設計。也許是怕航母右傾過大,主煙囪萬一插入海面影響主機運行所採取的的高冗餘度方案。不過這個敗筆在後來的改造中被清除掉了,讓許多處女座的人不由得拍手稱快。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早期赤城號全速開進的場面,這時候還有小煙囪

火炮的配置同樣也很誇張,不過用在赤城號身上卻並不顯得那麼另類,畢竟這個載體本身就已經屬於超脫一切世俗眼光、睥睨眾生鬱鬱寡歡的類型。當然這也不能全怪藤本大師,因為這是他頂頭上司平賀讓的餿主意。赤城號在左右兩舷各安置了3門單裝200mm炮廓炮,在中層甲板前左右兩側還有兩座雙聯200mm炮塔,反正中層甲板也沒法用了。在此基礎上,赤城號在兩舷的外擴平臺上還有6座雙聯裝120mm高平兩用炮,實戰證明,這種炮並不能勝任的它的職責。這樣一來,總共10門200mm炮再加上12門120mm炮的赤城號,在面對敵軍包括重巡洋艦在內及以下的戰艦時都不用出動飛機,直接衝過來用炮轟就完了。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圖太小,看不清炮在哪

作為一艘航母,艦載機數量是它最重要的指標。由於三段式飛行甲板擠壓了機庫空間,造成最初的赤城號只能搭載60架出頭的作戰飛機,這與同時代、幾乎同樣大小的美製航母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相差甚遠。是可忍,孰不可忍。處處以美帝為最大潛在對手的日本人終於先對自己人下手了。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正在放飛戰機的赤城號航母

1935年10月,赤城號服役後的第七個年頭,它又回到了出生地--佐世保海軍工廠。白衣如雪、來去如風的歲月磨平了它的稜角,一代奇葩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接受讓它迴歸平庸的大規模改造,在電焊的火花裡銷蝕著那顆曾經不羈的心。這次改造主要是拆掉了沒用的下層飛行甲板,只保留最頂上那層,並且加大加寬;中層甲板的兩座200mm炮塔一塊拆掉;增設一部升降機;去掉小煙囪;增設艦島等等。由於煙囪在船舷右邊,為了保持重心和穩定性,艦島被設置在左邊。這種設計與其說是為了保持最後的特立獨行,不如說是無奈的敗筆。因為這對習慣於向左盤旋降落的飛行員來說十分影響視線。赤城號這麼做多少還算情有可原,可它的晚輩飛龍號也是這麼一個另類的設計就沒法解釋了。

赤城號航母的罪惡一生1--海面上揚起巨浪的朋克先鋒

為什麼飛行員習慣向左盤旋降落?因為據說心臟在左邊

經過這次大改,赤城號搭載的艦載機上升到80架左右,標排36500噸,滿排達到41300噸,最高航速31節,續航力7800海里/18節,艦員1700人,6門200mm炮,12門120mm炮(雙聯X6),其他中小口徑防空炮若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