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11月4日播出的訪談節目《豫見後來》,著名主持人魯豫採訪了一位資深“追星族”楊麗娟。這位曾經因瘋狂迷戀追捧劉德華而成為熱點人物的女生,如今與母親相依為命,住著幾十元一月的廉租房,迴歸了正常的生活。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楊麗娟自1995年開始追星劉德華,這種瘋狂行為持續了12年,家裡賣房,父親賣腎,傾家蕩產三次赴港……直到2007年終於追星成功,在香港實現與劉德華面對面接觸,卻又以父親跳海自盡而告終。這無疑是一起追星引發的悲劇,它既是一起家庭悲劇,更是一起社會悲劇。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從悲劇發生到如今,又過去了12年。這12年來,可能是經濟水平提高了,雖然類似楊麗娟這樣的悲劇已經很少聽說,但我們知道,現在的追星潮是一年盛過一年的。我們依然無法理解,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瘋狂地去追星呢?我們甚至說,他們是不是“腦殘”啊?

說到“腦殘”二字,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腦殘兒”。當70後開始追捧崔健、齊秦的時候,50後認為他們有點腦殘;當80後追捧四大天王的時候,60後認為他們有點腦殘;當90後追捧周杰倫的時候,70後認為他們有點腦殘;而現在,00後追捧蔡徐坤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有點腦殘……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腦殘”!

是的,追星並不奇怪,偶像崇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不信你問問自己,有沒有自己崇拜的對象?也許你不崇拜蔡徐坤,不崇拜TFBOYS,也許你也不崇拜周杰倫,但也許你崇拜科比呢,也許你崇拜郎朗呢,也許你崇拜槍炮玫瑰呢,也許你崇拜黴黴呢……是吧?因為年齡、認知與興趣的差異,每個人崇拜的對象不同,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人嘛,總是很難設身處地去理解別人的想法,總是認為自己的偶像才是最優秀的,自己的崇拜是最正確的,而對別人的追捧行為無法理解。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曾經我也對這些追星行為很不理解,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為一個跟自己一點關係的人去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但後來我問自己:你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藝人嗎(沒有的話可能難於去理解)?其實我有,只是不在了,就是BEYOND(黃家駒)。那麼,我又問自己:如果現在黃家駒率BEYOND來內地開演唱會,你會花1000元買票去現場狂熱一把嗎?作為一個80後老男孩,我毫不猶豫地說,我會,真的會,再多一點也會考慮!因為我覺得值,而別人,哪怕50元我可能也沒有興趣。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看看,自以為再佛系的我,其實也是會有衝動時刻的,只是時候與對象的問題。既然這樣,我還有什麼理由不能理解別人的想法呢?我崇拜黃家駒,跟別人崇拜周杰倫、華晨宇、李宇春或其他年輕流量藝人,又有多大區別呢?也許這些流量藝人的實力與成就還相對薄弱,但既然能吸引千千萬萬的粉絲,自然也有其閃光點。以他們粉絲的年齡和認知,這些愛豆身上我們所不能發現的閃光點,也許正是吸引他們、激勵他們的力量所在呢。那些因為偶像而讓自己變得更堅強、更優秀的例子,我們也有所耳聞是不是?

追星者有什麼樣的心理特徵?

一旦愛上某個明星後,追星者會在心裡將對象自動美化,對方身上的缺點會被自動忽略,優點會被無形放大,總想全方位地去獲取有關對方的一切信息,對ta不瞭解的方面也會腦補得十分完美。大部分人會有一種強烈想向身邊人安利這個“寶藏”愛豆的慾望,而且忍受不了別人說半句不好的話,不少人會因為偶像而跟身邊的朋友翻臉。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對於愛豆說的話,做的事,都會強行解讀出N種美好的意義。愛豆在電視裡、舞臺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感覺是在跟自己對話;看著TA美好的樣子,自己心裡就感覺無比的美好。愛豆一笑,彷彿世界都亮了;愛豆一皺眉,就感覺好心疼,反思自己沒方面沒做好而讓TA愛委屈;愛豆只要禮貌性地說幾個感謝粉絲的字,心裡就會湧起一種被寵到想哭的衝動……

追星者與偶像的關係是什麼?

雖然現在粉絲經濟的時代,粉絲與愛豆的聯繫相對密切了一些。但不管怎樣,基本上還是一種單向的崇拜和愛護關係。你愛TA死去活來,TA卻不知你姓甚名誰。心理學中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來描述這種關係,叫“擬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s,簡稱PSR)”。即大眾對公眾人物產生一種單向的、熱烈的情感關係,而公眾人物反過來卻對大眾中每個人沒有任何瞭解。你天天叫他“老公”,他最多不過在公眾場合揮揮手而已。除此以後,別無交集。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雖然PSR這個概念上世紀50年代才提出,但這種關係卻一直存在,可以說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產生而產生的。

追星者與偶像這種PSR關係,雖然在別人看來是不公平的,但在追星者本人看來,這並無不妥。正因為是單向關係,所以沒有被拒絕的風險,而現實中的雙向關係就有;我只想愛著TA,看著TA好就夠了,不需TA知道……這樣看來,彷彿挺偉大的呢。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在任何行業,消費者總是受到尊貴的對待,而服務者總是畢恭畢敬的。但是,在娛樂行業,這個地位就顛倒過來了:明星藝人其實是為大眾服務的,而追星者是娛樂消費者,是藝人的衣食父母,可是兩者誰尊貴誰卑微?這個就不用說了。可見,娛樂行業之所以一本萬利,正是因為他們抓住了人的偶像崇拜心理,成功顛倒了消費者與服務者地位的尊卑,讓你瘋狂尖叫著去給他送錢,卻不求什麼回報。

人為什麼天生會有崇拜心理呢?

仔細去看,你會發現現在無論什麼人,只是面對大眾人群的,都會有粉絲群。歌星、影星、球星這些就不用說,隨便一個180線藝人、一個網絡主播、一個網文作者、一個微博/知乎大V……都有你想不到的粉絲量,甚至一個女通緝犯,曝光幾次也能引來了不少粉絲追捧。追星行為源於人類天生的偶像崇拜心理,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都會有偶像崇拜的心理。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崇拜心理的產生,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愛慕。這就是所謂的“始於顏值”吧,看到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油然而生一種愛慕之情,這讓TA心裡產生一種美好的想象和愉悅之感。這種情況以女生為主,愛上一個愛豆後,就左一句老公,右一句咱家某某,為之朝思暮想,神魂顛倒。你要問她這樣做值嗎?明星又不認識你。但是,有句話不是說了嗎——“愛情中的女性智商為零”,那她還有什麼理由可講呢,當下她感到快樂,就是唯一的理由。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2、自卑與孤單。對偶像的崇拜,很多時候恰恰緣於現實中的不自信。事實上,追星群體中佔主流的確實是在現實中學習、社交、外貌等各方面均不如意或不夠自信的女孩,正因為在現實中得不到足夠的肯定,就把追星當成一個尋找精神寄託的出口。

3、欣賞與思而不得。

人類的崇拜,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自己缺少。自己外表一般的,崇拜俊美的;自己窮的,崇拜有錢的;自己不會歌舞彈琴的,就崇拜這方面優秀的……自己思而不得,就在崇拜中滿足,或者在欣賞中認定自己的努力目標。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雖然說,追星是不分年齡性別的,但有人研究發現,人最容易追星的年齡是13-19歲,這幾年正處於心理的成長期,懵懂單純的他們,“成長的煩惱”無處訴,常常自我發問“我是誰”“我在做什麼”“我想成為什麼人”等等。這時候,一些公眾明星就成為了他們關注的對象和行動的榜樣,慢慢變成自己的偶像。

他們把偶像想象得十分完美,也盡一切努力想讓自己偶像比任何人更完美,其實源於自己對完美的嚮往。因為,偶像其實就是一個理想化的自己。

追星是一種信仰?

有人說,對偶像的崇拜是一種精神的信仰,這個不一定。信仰也是一種崇拜,但不是每種崇拜都是信仰。人都有喜怒哀樂貪嗔痴怨,人生有波瀾起伏坎坷挫敗,心裡若沒有信仰,有時真的扛不過去!但信仰對人而言,是恆定的、始終如一的,不會因時間、環境的改變而變幻不定。所以大多數對娛樂明星的追捧行為,尤其是年少時的盲目崇拜,跟信仰還是扯不上多大關係。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到底該不該禁止追星?

追星其實是一種普遍的行為,是人類自古以來偶像崇拜心理的自然體現,它並不等於“腦殘”。它不可能被“禁止”,我們也不宜一味地指責。但對於追星者來說,更不宜盲目崇拜,喜歡一個明星,也不要把他們當神,因為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他們身上優秀的、正面的、積極的地方,我們可以當成榜樣,但必須承認,是人就總有不足的甚至虛假的一面,我們也見過不少明星人設崩塌的例子。在追星過程中,自己也要保持正常的、光明的、理智的姿態去支持自己的偶像,什麼是正常的?比如唱片買一張來聽是正常的,但買幾百張來刷榜,這就是不理智的、畸形的追星。比如你向別人安利你的偶像,這是光明的,但如果你每天去網上抹黑其他明星來滿足你的心理,這就是黑暗的……

所以任何時候,追星都不應該過於狂熱,一狂熱就會導致畸形與黑暗,給你帶來的就會是負面能量;不應讓追星影響自己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更不應超過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多關注身邊的人,避免像楊麗娟那樣的悲劇再次重演。

追星=腦殘?是時候對追星的你來一次心理與根源的大透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