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知乎上有個問題。

抑鬱症患者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博主想早睡的楊涵涵的回答裡有這麼一句話。

“挑選一個相對寬鬆和友愛的環境,讓你去恢復。”

這幾天,演員熱依紮在微博上曬網友惡評受到了很多的關注和討論。

我並沒有一一的去閱讀每一條微博的內容,但讓我關注到這個話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有些網友認為熱依扎的行為會讓人對“抑鬱症”產生更多的誤解。

抑鬱症是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狀態的。在抑鬱症的診斷標準中,就有著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降低,認知功能下降等。這些症狀,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狀態。

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我們通常不會建議TA去從事高難度的工作任務,而是通過一些相對簡單的工作任務來提升自我控制感,從而進一步能夠達到一種自我療愈的效果。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被罵是明星的工作之一

蔡康永在康熙來了裡對一位遭到網絡暴力的女嘉賓說過這樣一句話。

“明星的工作,有一部分就是被人家罵。這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哦。”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為什麼明星容易被罵?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可以來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明星容易受到追捧?

心理學家瓊斯和哈里斯做過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

他們讓學生們去閱讀一名評論家有關支持或反對某位領導人的演講稿。如果告訴學生們,評論家的立場是自己選的,那麼學生們會認為,評論家的立場是出自於自己內心真實的態度。但如果告訴學生們,評論家的演講稿是被他人指定的,結果會怎樣?出乎心理學家的意外,學生們依然會堅持認為,即使演講稿不是本人所寫,但演講者一定也具有相應的立場傾向。

這個實驗驗證了心理學裡很有名的一個定律——基本歸因錯誤它指的是,我們在對他人行為進行歸因時,會傾向於將行為的結果歸因於個人的特質和態度,而忽略情境的作用。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我們對於明星的理解,往往不是建立在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的,而是建立在一個光鮮亮麗的舞臺之上。甚至,有專業的團隊在為他們進行包裝策劃,即使是現在很流行的真人秀節目,我們也很容易能夠看出,裡面有著劇本的痕跡。

因此,與其說我們是在追捧某個藝人,不如說,我們追捧的是某個藝人的“人設”。這不一定是明星本人刻意的去想要去營造出一個怎樣的形象,而是

作為觀眾的我們,有一種“誤解”的本能,我們會將華麗的情境代入到藝人的人格之中。

因此,生活裡會出現很多我們很難通過理智去理解的追星族,由於基本歸因錯誤使得他們把偶像“神化”了,而不會認為,一個明星,不管多麼有才華,TA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所以我們會說,明星的一舉一動都如同在顯微鏡下被觀眾審視著。大眾的這種認知偏差能夠造就一個被人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也會引入另一個極端,那就是網絡暴力。

我們會將優點歸因於明星的內在特質,同樣的,我們也會將自己觀察到的不良行為歸因到其內在的人格特質。而且一旦我們形成了固定的認知,那麼通過自我驗證式預言,我們又會在觀看電視節目的過程中,不斷的尋找符合自己預判的行為,從而將情緒推向了更高的頂點。最後,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明星進行抨擊。而網絡又是一個易於群化的空間,我們很容易能夠找到同意自己觀點的“同伴”,這樣的群體一旦形成,人們就更能夠為自己的攻擊行為找到進一步合理化的理由。

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稀釋大眾的焦慮是明星的工作之一

選秀節目裡,主持人常常問參賽者。

“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想站在大舞臺上唱歌。”“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我們經常會在熱搜榜上看到這樣的話題。

某某某剪了個頭發。某某某去哪裡吃了一頓飯。

而且一旦這些話題與私人感情生活相關時,後面往往就會跟個“爆”。

有時候看著熱搜榜就會不僅感慨,一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往往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注,反而是明星的雞毛蒜皮奪取了流量C位。

即使我們如何難以理解,但也不能否認,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選擇的結果。我們更願意去關注明星的雞毛蒜皮,而不是民生大事。

為什麼?我們通常不願意去關注與自己鏈接太緊密的話題,因為,這會讓我們焦慮。

不管是食品、安全、交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讓我們感到焦慮。他們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響,而且,我們無法決定這些問題的走向。但明星的話題往往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事不關己的快感,在我們閱讀那些八卦雜文時,內心的焦慮自然也就得到了稀釋。

所以即使“八卦”被我們看做一種負面的特徵,我們也無法停止不停的去八卦。因為這是一條我們應對焦慮最便捷的策略。

而對於明星而言,為了維持住自己的商業價值,通過作品本身是很難達到的。他們需要話題來維繫大眾對於自己的關注,而往往負面的話題更能夠獲得大眾的關注,負面的話題往往能夠更快的稀釋人們的“焦慮感”。

所以,要成為一名明星,需要一種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特質,不將讚美與自己同化,也就不會讓負面的評價決定自我的認知。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這幾年,由於抑鬱症自殺的明星很多。我們一直在呼籲不要網絡暴力,因為我們很珍惜這些藝人的才華。我們都很珍惜他們給我們帶來的作品。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回到“抑鬱症患者適合從事什麼工作”這個問題上。如果某個深陷網絡暴力的明星是我們的朋友,在TA患有抑鬱症的期間,我們要鼓勵TA迎難而上,去加入到網絡罵戰之中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范曉萱在《亂寫——范曉萱最難熬的24歲》一書裡寫道。

天下沒有一個人絕對了解一個人,絕對沒有!!當你開始有這個念頭希望別人試圖瞭解你時,你已經展開了痛苦之旅~

抑鬱症,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這本書是范曉萱在抑鬱症最嚴重的時間裡寫的,裡面記錄著的是她對生活一些片段式的理解。而這本書,也可以理解為是她抑鬱症的自我療愈之道。

當我們去和他人爭辯時,我們通常是希望能夠被他人理解。但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TA的認知能力和情緒自控能力是低於正常水平的。而網絡是人們釋放偏見的一個場所,人們更多渴求的是表達而非傾聽,這對於抑鬱症的療愈,實際上是存在著很大的負面作用的。

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往往是一名好的傾聽者,他的功能通常不是給來訪者提出建議,而是幫助來訪者挖掘自己的內心。一個好的諮詢師不一定會給來訪者生活的建議,但他會幫助來訪者發現自己內心的力量。

諮詢中的一個要點,便是諮詢師要如何營造出一個讓來訪者感到足夠安全的情境,能夠讓來訪者卸下自己心理的戒備。

如果你也在經歷抑鬱症的困擾,那麼,先從罵戰中脫身吧,偏見不會治癒我們。

找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心的地方,先療愈自己,再去幫助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