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的發展怎麼看?向東,向東,只有“向東”一條路走

對於廣西玉林市以後的發展,我認為就是兩個字:東融!四個字:全面東融!!

很多人(特別是本地人)對玉林珍愛有加,對玉林的東西會如數家珍,細數玉林的多方優勢,像“歷史悠久、區位優勢、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最大僑鄉、嶺南明珠”等等……這些都很好,值得驕傲,這些都是我們發展的基礎,但是,我們發展的方向呢?!

玉林市的發展怎麼看?向東,向東,只有“向東”一條路走

玉林市位於廣西的東南部,毗鄰粵港澳,前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處於華南經濟圈與大西南經濟圈結合部,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結合部,正是因為這兩個所謂的“結合部”,導致玉林的發展方向不“東”不“西”,不“江”不“海”或者時“東”時“西”,時“江”時“海”,或者“東西江海”都想,一直在迷茫之中……首先,玉林不靠海,也沒有大江(有一條北流江,但仍沒有復航,南流江就根本算不上),至於西南大通道呢,西南物資走海運的,最便捷的通道應該是借道南寧轉至北部灣(北海、欽州、防城港)港口,只有走陸運往廣東方向的才會經過玉林。汽車陸運的成本高,大宗物資肯定不會選擇它。所以,向“江”向“海”向“西”,不是說不行,而是要真正發展起來有很大的難度,事實上也證明如此。

玉林市的發展怎麼看?向東,向東,只有“向東”一條路走

根據國家批准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這個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顯然對周邊城市的發展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而玉林多個縣市與廣東相連、山水相依,而且有著基本一致的民間習俗和生活習慣,向東,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才是玉林市發展的最好選擇,而且 “東融”也是廣西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所以玉林“東融”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玉林市的發展怎麼看?向東,向東,只有“向東”一條路走

近年來,玉林市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建高鐵、修機場、造碼頭”三件大事。造碼頭,鐵山港東岸2個10萬噸級碼頭泊位將於明年上半年建成開港;修機場,玉林福綿機場也將於明年一季度具備通航條件;而建高鐵,進展最慢,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南寧至玉林城際鐵路才於2019年1月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方可投入運營,至於是否向東延伸,建成南寧-玉林-深圳-香港高鐵還是個未知數,那條張家界-桂林-玉林-海口高鐵項目還沒有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尚在爭取之中。同時,玉林高速公路已建成2條,在建4條,納入規劃新建8條、擴建1條。如果這些項目都能實現,建成之後玉林到南寧的時間將縮短為40分鐘、到深圳、廣州的時間縮短為1.5小時,玉林將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樞紐城市,成為對接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是承東啟西、對接溝通粵港澳大灣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關鍵節點城市。

玉林市的發展怎麼看?向東,向東,只有“向東”一條路走

雖然,玉林近年規劃建設了廣西先進裝備製造城(玉林)、玉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港新區玉林龍潭產業園、中醫藥健康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裝配式建築與現代綠色建材產業基地等產業園區,但還沒有規劃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服務的產業基地。玉林有著732萬人口,除了在本地工作的產業工人之外,還有大批在廣東工作、創業的人群,有著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且有西部大開發、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全國改革發展試點城市、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以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等國家、自治區多重優惠政策扶持,只要招商引入龍頭企業(比如像華為、大疆、格力等),打通上下游鏈條,延伸產業鏈,相關配套企業就會迅速跟進,形成聚集效應,這也是目前玉林市的“工業樹”“產業林”理念。而這個產業基地的選址應該在北流與容縣交界的平原低丘地帶,主要考慮平原低丘開發效率高成本低,且為玉北一體化成為區域中心城市之後之預留髮展的空間。

玉林市的發展怎麼看?向東,向東,只有“向東”一條路走

玉林全市2018年GDP為1032.74億元,而2019年上半年GDP增速為8.4%,明顯高於全區平均的5.9%,第三季度雖然有所回落,但仍然高於全區平均水平,充分證明了玉林市全面東融策略是正確的!因此,玉林的發展不僅要從思想上、態度上“全面東融”,更需要在行動上、服務上“全面東融”,特別是在園區規劃建設、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高起點,高規格,招大商,引大資,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玉林市的發展怎麼看?向東,向東,只有“向東”一條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