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第49顆北斗導航衛星,具備在軌重構升級強大功能

中國成功發射第49顆北斗導航衛星,具備在軌重構升級強大功能

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法寶,離開了這個法寶,在這個關鍵領域將寸步難行,不得不受人所制,甚至還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在這個方面國內外的教訓可謂比比皆是。而中國的北斗建設,自始至終都走出了一條“自主、獨立、兼容、開放”的發展創新之路。就在近日,中國的北斗又傳來新的好消息。

根據國內媒體報道,11月5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49顆北斗導航衛星,這標誌著北斗三號系統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的三顆衛星全部發射完畢。我國北斗三號系統建設,伴隨著本次發射計劃的成功,已進入最後的決戰勝利衝刺階段,後續我國還將陸續發射6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已經指日可待。

中國成功發射第49顆北斗導航衛星,具備在軌重構升級強大功能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IGSO-3軌道也被稱之為北斗的“獨家”軌道,其設計佈局為三顆衛星。在國際上,無論是美國的GPS,還是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等導航系統,都沒有去專門設計該軌道的衛星部署。這是因為北斗三號IGSO軌道的設計位置為經度118度,剛好是在中國地球位置所處的空間上方。中國的雄厚國力和卓越科技能力,足以為自己的國家精心量身打造這樣的“中國定製獨家軌道”。

反觀不論是GPS、格洛納斯,還是歐盟的伽利略,一是沒有這個相應的超大部署能力,二是也沒有這個心思去操心人家的星空是不是有衛星導航系統,甚至格洛納斯和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都處在停滯不前的尷尬局面。而中國目前在軌的北斗導航衛星已經達到了40顆,也超過了美國GPS的在軌導航衛星的數量。

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相較於北斗二號系統,除了覆蓋區域由之前的區域限制覆蓋向全球全範圍覆蓋以外,在性能、系統可靠性上,都提高了幾個檔次。僅僅以關鍵指標定位精度來說,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一到兩倍。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建成後,導航服務能力也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成功發射第49顆北斗導航衛星,具備在軌重構升級強大功能

北斗衛星三步走戰略

北斗三號導航系統將有著較高的定位精度,這就使導航衛星能為人類生活提供更多的綜合服務。例如當前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可以用高精度定位功能提供“電子圍欄”技術進行管理,這樣就能大大降低共享單車的社會管理成本。同時,北斗三號導航系統還具備精確定位受困人員的地理位置功能,這樣將能為國際搜救組織免費提供全球範圍內搜救服務,從而為國際救援貢獻中國力量。

目前全球的導航衛星已經基本能實現定位、導航、測繪、救援等綜合功能,但主要還是要依靠導航衛星上所搭載的有效載荷系統,而隨著北斗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對於導航衛星可提供的服務需求,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發增多。而這時候只要保持在軌重構的基礎上,採取升級改變有效載荷中的部分軟件,就能實現新的導航功能。比如,通過傳輸注入更新軟件,增加導航新信號、擴大改變信號頻率等,就可以解決以往“導航信號不強”、“信號質量太差”等老問題,北斗三號導航系統這個在軌重構的強大功能,將使得中國在軌導航衛星的更級換代變得易如反掌。

中國成功發射第49顆北斗導航衛星,具備在軌重構升級強大功能

​中國科技的腳步還在不斷加快,中國的發展速度也在繼續震驚全球,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也預示著中國高技術技術含量將不斷進步和提高,這也為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不斷注入積極的中國元素。(潯陽江上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