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減負不是一刀切,有些還要“增”

教育部:減負不是一刀切,有些還要“增”

中小學生減負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近日,《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佈了33條減負方案,其中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經家長確認可拒絕完成剩餘作業,引發網友熱議。

在今日(11月5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予以回應。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浙江的減負33條,是一個面向社會徵求意見的方案,目的是要根據社會反映和人民群眾的實際感受,進行進一步完善,並不是最後的執行方案。他表示減負從來都不是一刀切,合理的學業負擔是必須的,它是學生開發智力、激發潛力、鍛鍊能力的必要條件。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不是簡單地縮短在校時間、減少作業量、降低課業難度,而是要把不合理的負擔減下來,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校外超前、超標培訓等不合理負擔。有些欠缺的,像勞動教育、美育、體育鍛煉的,達不到標準還要增加上去。

俞偉躍同時表示,學業負擔,感受因人而異,減負不是降低課程標準,也不是讓學生沒有任何負擔,要避免出現無差別的全體減負、無目的的盲目減負、不顧實際的強制減負,推進減負工作,必須遵循規律,綜合考慮各方的訴求,把握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