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微信好友,你只在“雙11蓋樓”時才想起?

在嗎在嗎?蓋樓蓋樓!多少人最近的家人群、閨蜜群、大學群裡消息99+,都是在求助。

屏蔽解決不了問題,還有人私發。讓人不禁感嘆,好好的一個雙十一,沒有一點購物氛圍,卻像是在拼人品。

“不蓋樓了行不行啊?”

“不蓋樓你養我啊?”

“不蓋樓我每天給你10塊錢……”

多少微信好友,你只在“雙11蓋樓”時才想起?

甚至有人調侃:真的很想離婚,等雙十一過了再複合。蓋樓,簡直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耐性。小魚兒覺得,不是不能幫,只是有多少“好友”,只有在砍價、蓋樓、結婚、借錢才會想起你,讓人有種被利用的感覺。

​今年雙十一讓人智商不夠用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這句話大家估計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卻還是改不了。比如今年雙十一,恕小魚兒直言,以在座的智商,有幾個徹底摸清了規則的?

懷念以前,大店鋪會直接標出雙十一當天的折扣價,說打五折就最多再加一些滿減。對我們來說,只要能掌握四則運算就能明白規則。

需要做的就是提前三五天把想買的東西丟進購物車,到了十一月十日晚上熬個夜,把購物車清空就完事了。

多少微信好友,你只在“雙11蓋樓”時才想起?

今年,整個雙十一戰線長達二十多天。各種津貼、預售付定金、蓋樓、喵幣等等一系列活動規則,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搞明白怎麼玩。

一頓操作猛如虎,到手十塊五。那些耗費的時間真的只值這麼一點優惠嗎?你一開始真的就決定買這麼多東西嗎?你糾纏著別人幫忙助力的樣子,和當初那些拼單好友,又有多少區別呢?

躲過了拼多多,卻遇上了“蓋樓”

你失散多年的好友,就在你都忽略他的存在時,突然彈出消息。是要開啟一段新的關係嗎?不,他只是來找你砍價,或者蓋樓。而對於熟悉的人,你勸她不要搞這玩意兒了,她就說我不愛她。

隔三差五來找你蓋樓,甚至還要補問一句:都弄好了嗎?今天你升級了嗎?要是在同一個戰隊,都不好意思中途退出。

多少微信好友,你只在“雙11蓋樓”時才想起?

更誇張的是,還有站隊隊長設立了奮鬥目標,發誓要衝到第一名!這份幹勁,簡直比月底衝業績還賣命。

以前為了拼多多的100元紅包,多少人甚至都找了前男友幫忙,可那至少還有100塊。在我看來,看一個人有沒有對生活真正妥協,還要看她/他有沒有讓你幫忙助力蓋樓,畢竟最後才幾塊錢,這毅力不容小覷。

其實如果是常聯繫的閨蜜,幫幫忙,滿足一下她的勝負欲,我們還是很樂意的。就怕上一條消息還是前年的假好友,也敢厚著臉皮找我蓋樓。

多少微信好友,你只在“雙11蓋樓”時才想起?

別問,問就是拉黑。畢竟好友的意義,可不能僅僅限於砍價、助力。

不得不承認,各種拼單砍價,真的毀友誼。不僅能讓你的經濟狀況暴露無遺,還給別人帶去了消息轟炸。本來我們的微信好友就不多,結果還發現,你的存在可能只是為了砍價。

多少微信好友,你只在“雙11蓋樓”時才想起?

如今的人,都怕遇見這樣的開場白:“在嗎?”我們都知道,好朋友都是有事說事,從來不會問;只有那些略顯生疏,又有求於你的人,才會突然的問候。

那天小魚兒將通訊錄拉到底,好友264位。除了工作需要,其實每次聊天的都是置頂的那幾位好友。

哪怕是常聯繫的好友,其實都有對方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前喜歡找閨蜜吐槽,可每次回覆,她都只有這麼幾句話:“看開一點,看透一點,職場都這樣云云。”

多少微信好友,你只在“雙11蓋樓”時才想起?

那次讓我明白:向別人抱怨,第一次會安慰你,第二次敷衍你,第三次就會不耐煩了,畢竟沒人總是有義務對你的經歷感同身受。

好友都是如此,更何況你只是想短暫地利用一下,讓別人蓋樓、砍價?不能怪別人反感。

社交網絡給了我們聯繫,卻未必給我們交流;有時候看似拉近了距離,卻未必增加了我們的親密。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總是用來求助,或者抱怨發洩的,那麼只會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