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幹部的情懷與本色——聽李揚隆講他的人生故事

當我們漫步在泗陽大地,看到那一座座透著歷史滄桑、目前仍在為生產生活服務的橋涵閘的時候,我們自然地會想到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時任泗陽縣治淮團部團長、政委,他叫李揚隆,今年90歲。

當我們走近李揚隆老人的時候,他慈祥的面龐仍然透著剛毅,飽經風霜的眉宇間彷彿記錄著他那奮鬥的、激情的歲月。他的故事娓娓道來。

一位老干部的情怀与本色——听李扬隆讲他的人生故事

童年啟蒙,奠定人生底色

李揚隆1929年出生在泗陽縣李口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對他來說,除了和同伴在屋簷下玩耍,就是貧困和飢餓。家裡常常揭不開鍋,夏天,經常摘些桑葚和瓜桃李棗充飢。為了維持家裡的生活,他的父親學了織布的手藝,一家幾口才可以勉強度日。

小揚隆的父親是一位開明的人士,他和後來任淮泗縣、淮寶縣副縣長、革命烈士魏其虎是同班同學。父親常常給小揚隆講《岳母刺字》的故事和報效祖國的道理,這給小揚隆懵懂的童心照進了絲絲亮光。

家裡再窮,也要送孩子上學。小揚隆十歲的時候,父親送他到李口靜山小學(解放後改為李廟小學)讀書,學校有兩位老師,一位是校長兼老師魏其虎,一位是李晉隆先生,這兩位後來都成了泗陽曆史上很有影響的人物。李晉隆老師解放後任泗陽縣副縣長,魏其虎194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他對敵鬥爭英勇果斷,被大家譽為“魏老虎”。1947年,他任淮寶縣副縣長期間,因掩護部隊突圍英勇獻身。

魏校長教小揚隆《國文》,他常穿一身蔥白長衫,身材高大魁悟,聲音響若洪鐘,對學生要求嚴愛有加,學生們都喜歡魏校長。魏校長常常給孩子們講抗日救國的道理,講我們黨為了人民的解放與幸福,帶領軍民英勇抗日的故事。小揚隆聽得常常入了迷,他從內心感到黨的偉大,從內心熱愛黨、感謝黨。魏校長的一個個抗日愛國故事成了小揚隆的啟蒙教材,也為他的成長打上了濃墨重彩的人生底色。

1948年,19歲的李揚隆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從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在李揚隆的工作生涯中,有兩次幸福而難忘的經歷。1955年,在共青團泗陽縣委任學校工作部部長的李揚隆到省團校學習三個多月。一天上午,前來南京雨花臺憑弔烈士的團中央書記胡耀邦滿面笑容地來到省團校,親切地接見了學習班學員。胡耀邦書記給學員們談了他成長的經歷,談了他十三歲當“紅小鬼”的故事,勉勵學員們要有作為、有前途,要在共青團隊伍中鍛鍊成長。胡耀邦書記的講話讓年輕的李揚隆深受鼓舞,滿懷信心。

最令李揚隆難忘的幸福時刻是見到毛主席的時候。1957年,28歲的李揚隆任李口鄉黨委書記,10月,他光榮出席江蘇省黨代會。會議期間,他幸福地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身穿銀灰色大衣,身材魁悟,滿面紅光,他號召大家“趕美超英”,會場上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李揚隆心潮澎湃,決心帶領全鄉社員抓好生產,用實際行動響應主席號召。

黨的教育和培養,使李揚隆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正如時任泗陽縣委書記李道才同志說的那樣:“李揚隆同志對黨忠誠,組織觀念很強,黨叫幹啥就幹啥,組織分配在哪裡就在哪裡實幹苦幹”。

激情歲月,揮灑革命豪情

1975年,李揚隆時任泗陽縣治淮團部團長、政委。進入冬天,水利建設也進入了高潮。徐洪河疏浚是當時治理淮河的重要工程,地委、縣委高度重視,地委安排當時宿遷、泗陽兩縣開展奪紅旗活動,泗陽縣保旗,宿遷縣奪旗。疏浚工程浩大,泗陽共出動了15000餘名民工,工程分冬、春兩期完成。李揚隆接到任務以後,帶領莊洪雙、徐其柱、卜銀書等人迅速趕往工地。雨雪交加,天寒地凍,他冒著雨雪一個一個查看民棚,讓民工先安頓下來,又一個一個公社查看民工的生活安排和後勤保障,讓民工們感到組織的溫暖。

李揚隆給大家傳達、分析了奪紅旗的上級精神,大家很受鼓舞,個個士氣高昂。

為了增信心、促動力、保工期、保質量,李揚隆帶領工程技術人員認真研究,採取了“任務包乾、多勞多得”“搶晴天、乾暖天、大幹快乾”等一系列措施,明確以營部(公社)為單位,誰完成任務誰先收工。這些措施不僅穩定了人心,還大大激發了大家的勞動熱情。在疏浚工地上,每個營部都熱情高漲。疏浚工程出土比較遠,堤高河深,但大家動腦筋想辦法,一齊用手推車推,用布兜抬,工地上勞動號子此起彼伏。

李揚隆帶領技術人員天天戰鬥在工地,瞭解工程進度,也和民工一起幹活,很受民工敬重。由於工期抓得緊,群眾熱情高,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所有營部都完成了任務,冬春兩期工程全部完成。當紅旗飄揚在疏浚工地的時候,民工們一起歡呼了起來!

李揚隆高興地對筆者說“:我們就是有一股子革命熱情,徐洪河兩期工程一起完成,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和勞力。”

1977年,縣委通知李揚隆,國家水利部部長將來泗陽視察洪澤湖水況,但河溝隔水,道路不通,要求李揚隆迅速造好兩座橋,確保暢通。洪澤湖開發利用是造福周邊人民的一件大事,李揚隆接到電話後,心情十分激動,但三天要造好兩座橋談何容易。李揚隆沒有向組織提條件,講困難。他迅速動身,實地考察。通過察看沿途線路,需在成子河上和小街附近造兩座木船橋。任務明確以後,他帶領工程人員邊勘察、邊施工,同時,迅速安排治淮團部調運木料和船隻,他自己挨家挨戶去動員勞力。當時正值麥收,勞力緊張,通過宣傳和動員,很快找到了幾十個民工,但這仍然不夠,團部的工人挺身而出,大家都說“:我們上!”

建橋工程迅速開始,兩處同時進行,李揚隆是這邊跑到那邊,現場解決問題。工程工期短、壓力大,大家反映,那麼多的材料靠一輛貨車和一臺拖拉機,運送太慢。李揚隆面對困難,立即和縣運輸公司聯繫,租車運送木材到工地,運送速度明顯提高。施工過程中,淺水區可以打木樁做橋柱,深水區怎麼辦?面對難題,他迅速攻關,克服困難,採用深水區用船隻固定的辦法解決問題。光靠白天施工,時間遠遠不足,他們就挑燈加班,夜以繼日。當地社員看到這一情景,也都自發地加入了建橋行列。終於趕在三天之內,建好兩座土木結構的木船橋,並整修好沿途路基,為洪澤湖調研、考察工作鋪平了道路。從此,迎來了一個洪澤湖開發的新時期。

李揚隆從事過共青團工作,做過農科所所長、農技中心站長、農林局局長。每當組織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是挺身而出。1981年,他時任縣管局局長,適時正開展大運河疏浚工程,縣領導決定抽調他到疏浚工地工作,他立即前往。1985年,大運河泗陽閘段疏浚,縣領導決定調已至縣政協工作的李揚隆任疏浚工程政委,他迅速趕往工地。

李揚隆說他是個“老水利”,他當了十年治淮團部團長、政委,加上在水利局工作,他在水利戰線上戰鬥了十二年。這些年頭“,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風裡來雨裡去,總是戰鬥在艱苦的第一線。臉曬黑了,人忙瘦了,從不叫苦叫累。”泗陽縣委原書記李道才說“,泗陽縣的大多數河堤修整都有他的汗水,橋閘的修建都有他的心血”。確實,對工作,李揚隆有火一樣的熱情,這熱情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熱愛,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對事業的熱烈追求和革命情懷。

危急時刻,方顯人生本色

作為一名黨員,在困難面前,在危急時刻,李揚隆總是衝在最前面。

1975年秋,一場狂風暴雨一連下了一天一夜,放眼望去,處處一片汪洋。運河、黃河水位猛增,上游客水來勢兇猛,水量很大,造成泗陽楊工段黃運河夾堤決口,立刻,洪水流入運河灘地,莊稼、房舍大量被淹,同時,嚴重威脅運河大堤安全,情況十分危急。

李揚隆和工程技術人員房琳、馬廣順等迅速趕到抗洪搶險現場。縣委領導給他們的任務是到決口大堤處,保衛大堤,嚴防出險。他們到達對岸,放眼望去,幾里路長的大堤兩岸一片洪水,並且夾灘水位還在猛漲,一旦出現險情,不僅他們自身安全難保,沖毀了河堤,全縣人民的生命財產都將受到很大損失。李揚隆他們深感責任重大,此時,他們只有一個念頭,組織把這一艱鉅任務交給我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去完成。

大堤上沒有一點防洪機械設備,無照明設施,也無法取土,他們組織幾十個民工用布兜、麻袋從幾里路外抬土、運土到缺口現場。李揚隆、房琳等日夜沿堤查看險情,發現哪兒有塌方就用土填好,哪兒有冒泡就用土填實。夜間看不見,就用手電筒照明。他們晝夜巡查,哪裡發現問題就在哪裡搶險。累了就坐在露天地休息一會兒,困了就輪流在大堤上打個盹,餓了就啃自帶的乾糧,渴了就捧一口河水喝,就這樣奮戰了三天三夜,也提心吊膽地度過了三天三夜,直至楊工缺口堵上,水情穩定,保住了運河大堤,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縣領導乘船趕到堤壩,對李揚隆說“:你們保住了運河大堤,大家辛苦了,你們立了大功!但險情還沒有完全排除,思想還不能麻痺。”隨後李揚隆家都沒回,隨即和縣領導一起乘船趕往運南大隊部,成立搶險指揮部,李揚隆任指揮,要求迅速排除積水,保護大堤,確保人民安全。他們調運了20臺抽水機和大批民工,經過四天四夜,日夜奮戰,大水被排完,終於排除險情。

一位老黨員、一位老幹部,在關鍵時刻、在危急時刻,方顯了他的革命本色!

李揚隆,1948年走上革命道路,1990年光榮離休,投身革命工作四十餘年,他在解放前曾在上海逃難,做臨時工,為了生計還跟父親學過織布,是黨拯救他於苦難之中,又是黨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他對黨充滿深厚的感情,他要“好好為黨工作,為人民工作”,這就是他的初心,為了這個初心他奮鬥了幾十年,恆久不變,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房元品 張育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