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這樣一個窮國家,物價為何比北上廣還高?遊客直呼去不起


曾幾何時,柬埔寨被譽為“窮遊者的天堂”。極低的消費,舒適的環境,加上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遊玩。不過時至今日,你再次抵達柬埔寨的時候,可能就會對這個所謂的貧窮國家有一些新的認識。

柬埔寨是東南亞甚至整個世界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人均工資在80-200美元左右,摺合成人民幣為480-1200元左右。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低工資=低消費,但是柬埔寨恰好相反。它的大部分地方消費都很高,某些城市的消費甚至直追北上廣,堪比發達國家。

此前,經濟學人智庫曾經發布過東南亞的生活成本報告。在這則報告裡面,東南亞國家消費水平最高的國家是幾十年前就已經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排名第二的就是現在的“亞洲四小虎”的泰國。令人驚訝的是,排名第三位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具有“窮遊者的天堂”之稱的柬埔寨了。


新加坡是一個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2017年的人均GDP就已經達到了5.46萬美元,所以物價高也是在情理之中。而泰國也不差,這幾年的經濟快速發展,早已成了能和北上廣深並肩的地方,人均GDP為5910美元。而柬埔寨的人均GDP僅為1512美元,和泰國相差了近4倍。

人均GDP遠遠落後於前面這兩個國家,但是物價卻緊追不捨,這就是柬埔寨人民心中的痛。舉個例子說吧,柬埔寨內的一瓶330ml的可樂通常可能需要1美元,摺合人民幣為7元錢,而在國內3元內就能搞定。

柬埔寨一些普通超市的商品的價格,一般來說隨便拿起一個,都比國內的北上廣的價格還要高。就連一些中國人開的沙縣小吃一類的快餐餐廳,到了柬埔寨之後也是身價直線上漲,差價之大,令人咂舌。(柬埔寨通用美元,詳情請關注下篇內容)。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一家中國蘭州拉麵的餐廳的價格表。注:上面的價格都是以美元為單價,現在的1美元等於7元人民幣。

所以,曾經被當做“窮遊者的天堂”的柬埔寨,如今早已變成了很多遊客口中的“遊窮者的天堂”。

柬埔寨的工資那麼低,為什麼消費會那麼高呢?究其原因,還是和柬埔寨的發展有關。柬埔寨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小到牙籤,大到汽車等基本都靠進口。就算再低的進口價格加上運費,關稅,利潤後價格都得猛漲幾倍,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柬埔寨的日用品價格常年居高不下。

其次,大量湧入的遊客也是物價抬高的一個原因。柬埔寨的面積和我國廣東省的面積接近。人口也只有一千六百萬,而每年去柬埔寨旅遊的外國遊客就有幾百萬之多。湧入的人口越多,消耗的資源就越多。這對於很多產品尚不能自給自足的柬埔寨來說,確實是一個“甜蜜的負擔”。所以遊客越多的城市,物價也就越是離譜。


當地汽油的價格,92號汽油是3500瑞爾,約合6元人民幣,一點也不比國內的價格便宜。

除了外在因素之外,還有一雙雙看不見的手也在攪動柬埔寨的物價。柬埔寨的餐廳甚至路邊的小吃攤,大都奉行兩個價,本地人1美元能買到的食物,賣給遊客可能就得至少翻一番。比如說當地隨處可見的椰子,本地人買一個不到一千瑞爾。而外國遊客買的話,就是一美元起價了。在柬埔寨待久了就會發現,這樣的差價在全國都非常普遍。

柬埔寨最知名的景點,吳哥窟,外國遊客最低的門票價格是一天37美元,摺合人民幣260元,而本國人民卻是不需要門票的。

在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柬埔寨的物價就跟開花的芝麻一樣,節節攀高。不但遊客越來越吃不起柬埔寨的食物,就連柬埔寨本地人也要被這個物價給嚇壞了。

這種低工資+高消費的畸形組合也讓柬埔寨變成了一個相當矛盾的國家。一邊是還在為生計發愁的忍飢挨餓的貧民,一邊是酒醉金迷賺得盆滿缽滿的富豪。貧窮的人更貧窮,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富有的人更加富有。柬埔寨現在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而隨著這樣的發展,當地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

伴隨著柬埔寨逐漸開放的投資政策,大量的資本早已爭相湧入,如今的柬埔寨被稱為是90年代的中國,一些城市還被稱作是下一個深圳。可見其發展的勢頭確實迅猛,但是在這經濟快速發展之餘,同樣高速增長的物價可能也是柬埔寨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畢竟,就算是現在的深圳,也未必比得上柬埔寨的物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