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國家展面紗初揭,記者帶你體驗各國風情-國家展“秀”風采,世界在這裡展現

晨報首席記者 李芹 晨報記者 潘文 徐妍斐 晨報記者 任國強 攝影

位於上海國展中心5.2館的進博會國家展是本屆進博會的重頭戲,昨天下午2點,國家展全面對外開放。

進入展區後,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國際貿易中心、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這三大國際組織的展臺,均以白色為主色調。

今年,國家展總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共有64個國家(含中國)、3個國際組織參展。其中,15個主賓國(按英文字母排序)分別為柬埔寨、捷克、法國、希臘、印度、意大利、牙買加、約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秘魯、俄羅斯、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贊比亞。

作為各國發展成就、營商環境和特色產業的集中展示平臺,進博會國家展各館形象設計均巧花心思。下面,讓我們跟隨記者的探訪,來揭開進博會部分國家展的神秘面紗。

中國館

上天、入海、拍照

還能飽覽祖國壯美河山

中國館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主題,呈現70年來新中國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和新時代新機遇。中國館共分6個單元,分別是開篇視頻、創新中國、開放中國、美麗中國、幸福中國、內地(大陸)與港澳臺地區融合發展。“中國館的形象設計開放、大氣、靈動、通透,既有中國元素,也有國際範兒。”

模擬駕駛中國商飛的大型客機衝上雲霄,模擬操縱“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海底,通過“中國天眼”FAST觀測銀河,在智慧家庭場景體驗人工智能賦能便捷生活,在商業街體驗刷臉支付的便捷,在“我與新中國互動體驗區”與地標一起拍照留念、為新中國點贊……記者提前探營發現,這裡展示內容頗為豐富,展示手段也非常新鮮,圖片、視頻、實物、模型、沙盤等形式多樣,虛擬現實、全息投影、人工智能、超大型裸眼3D等新技術“加持”,讓參觀者可以視聽、觸及、參與,營造身臨其境和耳目一新的感受和體驗。

中國館香港展區以“香港進”為主題,以弧型屏幕捕捉船隻揚帆航行時的形態,象徵香港不斷前行,追求卓越;亦好比導航船,既引進世界各地貨物和服務進入祖國內地,又與內地企業一起出海開拓新領域。記者看到,這裡採取了多種互動方式,吸引參觀者瞭解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國館澳門展區以“澳門薈”為主題,以通透明亮的世遺建築剪影呈現城市中西薈萃的特色。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週年,憑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這個國際貿易自由港已發展成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並將持續開放,擔當中國連通世界的重要門戶。

中國館臺灣展區以“開放、通透、靈動、安全”為原則展開布展設計,在與中國館整體設計保持協調的前提下,充分彰顯臺灣地

域特色。展區以看得見風景的“城市之窗”為概念,統領整個展區的設計。通過剪影板的形式,立體定格“臺北101”“日月潭”等標誌性建築和風景,於層層疊疊間,勾勒出最美的臺灣天際線。

法國館

16家全球化企業華麗亮相

傳統來說,法國給人的印象是紅酒和美食以及浪漫的生活方式,但法國不只有這些。第二屆進博會,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僅應邀前來,還帶來了一個“法國企業天團”。

在5.2國家展的法國館,主題為“選擇法國”,為大家展現一個不拘一格、現代而有活力的形象。

16家全球化企業和6個公共機構在法國館亮相展示。其中的16家企業,或在中國家喻戶曉,或不為大眾熟知,但多年來他們的產品和技術始終伴隨著中國消費者。這些企業包括空中客車、安盛保險等,在各個領域體現法國對於創新的執著。

“中國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航空市場之一。”空中客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傅裡表示,“空中客車致力於中國航空業的長期發展,為中國市場提供我們領先的產品和最頂尖的服務與支持,同時與我們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開展戰略性的雙贏合作。”

巴西館

除了足球,巴西美食也誘人

在進博會國家展的巴西館,記者瞭解到了許多“足球王國”在美食界的“成就”。

據介紹,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黛茶生產國、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出口國、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國口、世界第五大牛奶和乳製品生產國、世界第八大蜂蜜出口國。

巴西也是南半球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有美洲最好的起泡酒,並且特產一種甘蔗酒。

在麵包甜點方面,巴西也很有特色,比如融合了意大利和巴西特色的託尼甜麵包,還有傳統風味的奶酪麵包。

俄羅斯館

各種直升機模型一字排開

第二屆進博會有15個國家以主賓國身份參展,其中,俄羅斯連續兩屆進入主賓國名單。在5.2國家展區內的縱橫兩條主通道的交叉口,俄羅斯館大大的“RUSSIA”字樣非常醒目。

展館內,各種各樣的直升機模型一字排開。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直升機多用於滅火與救援作業。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年在直升機行業不但多有合作,也將在後續開發諸多產品。

此外,俄羅斯館還將帶來多領域的綜合展示,並展示俄中兩國正在合作或是具有合作前景的多個領域,包括航空和船舶製造、農業和能源機械製造,以及數字經濟、機器人技術、珠寶工藝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