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的人生,方能無悔

水至清無魚,人至真無友,山至高無樹。為人處世,講究“適度”。

繃得太緊的弦會斷,思慮過度的人會瘋。適度,不是平庸,而是一種明智的生活態度。

適度的人生才最有味。

適度的人生,方能無悔

從前有一位佛陀的弟子學習禪坐,卻無法體會應該持什麼樣的心態。剛開始他努力專注,卻感到頭痛;隨後,他就放鬆心情,結果睡著了。

最後他請求佛陀幫助,請教到底應該持什麼樣的心態才能成功。

佛陀知道他在出家之前是一位出名的樂手,就問他:“你在家時不是擅長拉琴嗎?”弟子點頭。

“那麼,你如何拉出最美妙的琴聲呢?在琴絃很緊,還是琴絃很鬆的時候?”

“都不是。琴絃的鬆緊必須適度,既不可太緊,也不可太鬆。”

“那就對了。你的心就像那琴絃,既不可太緊,也不可太鬆。”

要想彈奏出最美妙的琴聲,琴絃必須張弛有度;要想進入最忘我的禪坐,心靈必須鬆緊有度;要想品味最愜意的人生,怎可不講究“適度”?

適度的人生,方能無悔

適度,是一種理性的處世方法。

在古代,醫學家孫思邈曾經告誡世人: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跳踉,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悄悄懷仇恨,則得長生也。

現代生活中,身體營養要適度,低了,人會營養不良,高了,反而營養過剩,鍛鍊身體也要適度,少了,沒有鍛鍊效果,大了,又會產生傷害。

用適度的心態處理喜怒哀樂,才能心中愉快,更容易延年益壽。

用適度的方法鍛鍊身體機能,才能身上舒暢,更容易永駐青春。

小水弄波,喧譁不止;大水卻凝滯無聲,譬如大海——豐沛到了極致,沉重到了無法舒緩,便只有沉默。

寒風中久立,身體會鈍化,反而精神抖擻;久居暖屋,又會怕風,且莫推窗,一推窗,就容易感冒。

填塞得太滿的畫往往讓人眼花繚亂,太過空白的畫卻又寡然無味,只有適度留白的畫作才韻味悠長。

種種尋常小事,卻耐人尋味。歸結成一句話:適度的人生,方能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