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大家好,我是女俠,挪威籍北京人,一個不標準的假洋鬼子。


作為一名趕時髦的少先隊員,我自然不能錯過最近幾個月的熱門話題《都挺好》。不得不說,這劇深得我心 - 看著女主角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兒,甚是過癮。然而,老雷不太喜歡這劇本兒,還做了一個小總結:


男人不是蠢就是壞,而且越醜越蠢,越窮越壞。至於那幾個霸道總裁,花樣暖男,他們不是男人,是男神。


中國式女權 - 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女人們個個工作能力超群,通情達理,獨立自強。至於那個安徽女人,估摸是得罪了導演。


中國式女權 - 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老雷還說,這劇簡直是行走的性別偏見百科全書,女同胞們不愛看才怪。相比之下,老雷看得津津有味的《芝麻胡同》,由於男主角娶了兩個老婆,打分已經快跌到《新喜劇之王》的水準 - 老雷生氣地上豆瓣給打了個滿分,可惜蜉蝣撼大樹,無濟於事。


中國式女權 - 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女俠承認,《都挺好》的套路有點兒《神奇女俠》的感覺 - 不過誰在乎呢,看電視劇不就圖個快活嗎。


但快到結尾時,這劇越來越不對勁了。直到最後,蘇家最能幹,最聰明,最能賺錢的蘇明玉,在聽了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後,心甘情願地辭去了工作,放下大好前程,承擔起了家庭保姆的新職位。


中國式女權 - 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吃著水煮西蘭花的女俠險些被噎著,胃裡像三聚氰胺中毒一般的難受,趕緊飛奔去廁所吐了一會兒。看著小蘇幸福的傻笑,讓女俠不禁懷疑她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


一百四十年前,挪威作家易卜生筆下的娜拉從‘男權主義’中出走,開啟了持續一個多世紀,目前依然進行中的男女平權運動。


一百年前,魯迅先生斷言,娜拉走後,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一百四十年後的中國,果真,中國版娜拉蘇明玉在出門晃悠一圈兒後,屁顛屁顛地又回家了。


蘇明玉,你為什麼不出走了?


‘女權主義’包裝下的現實主義悲劇


乍一看,《都挺好》中的女性角色們簡直是‘女權主義者’的完美模板


蘇母精明強勢,在家裡一言堂,一輩子把老公狠狠踩在腳下,還給老公安了個綠帽兒。


蘇明玉事業有成,在一堆老男人面前指點江山,霸氣十足,儼然是金雞湖董明珠。


中國式女權 - 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朱麗通情達理,有情有義,事業上也比廢柴老公強得多。


至於男主角們,除了那幾個龍套霸道總裁和花美男,一個比一個窩囊廢柴,到了蘇大強這兒算是登峰造極。


中國式女權 - 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然而,這些‘新女性’的結局,卻意味深長。


一生要強的蘇母,夫不疼女不孝,老情人也沒提溜到,在麻將桌上一命嗚呼;


半生要強的蘇明玉,一輩子沒有在家得到溫暖。好不容易在事業中熬出了頭,結果當’家庭‘稍稍對她表達出一些善意,便放棄自己拼下的江山,義無反顧地當起了全職護工。


偶爾要強的朱麗,好不容易和那位有暴力傾向的廢柴老公離了婚,末了被前夫的’良心發現‘所感動,估摸著得復婚來個大團圓。


只有那從頭到尾都傳統、賢惠、忍氣吞聲的大嫂,在一地雞毛之後保住了自己的小家庭。

看似’女權‘、’大女主‘的《都挺好》,終究還是道出了中國女人的悲哀 - 即使你是上市公司總經理,也只有’迴歸家庭‘,才能得到觀眾的掌聲。蘇明玉的結局,看似不合邏輯,卻又真實得令人悲傷。


娜拉走了,但蘇明玉註定要回來。


斯德哥爾摩或許能醫好蘇明玉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寫完這個小標題,女俠讀了一遍,舌頭毫不意外地打結了。在男女平權這件事兒上,北歐或許可以做一個榜樣。娜拉在北歐出走之後,並沒有墮落,也沒有回來。


在北歐,沒人會要求女人非得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將工作放在家庭之前的女人不會被指指點點。當年女俠在挪威幼兒園打工,推著嬰兒車來接小朋友的大半都是老爹們。至於家庭主夫,在北歐也壓根兒不是新鮮詞兒,那些選擇當主夫的男人們,絕不會被人看不起 - 支持老婆的事業,承擔起家庭內務的重任,在那兒是值得尊敬的選擇。


為了培養老爹們的‘管家’能力,北歐老爹們的產假長的驚人。瑞典的產假長達480天,由夫妻內部自由分配,並且政府會為那些平均分配產假的夫婦發一筆額外的獎金。至於芬蘭,更是嚴格要求老爹的產假不能與老媽重疊 - 為了能更好地培訓老爹獨立換尿布的手法。


在那兒,催婚是個新鮮詞兒。在北歐,即使你在感恩節家庭聚餐發表演講,表明你

決定和三條哈士奇共度餘生,也不會有人用’不忠不義不孝‘來干涉你的選擇。


至於在國內,一個四十歲的單身女人,即使她是常春藤博士後,上市公司CEO,在父老鄉親眼裡,她也只是一個’被事業耽誤了‘的大齡剩女。事業有成如董明珠,網友最感興趣的,不是她的管理哲學,而是她的老公和兒子。


中國式女權 - 出走的娜拉,與回家的蘇明玉


在北歐,如果老婆發現丈夫是個有暴力傾向的媽寶男,那麼整個斯德哥爾摩都會支持她離婚,沒有人會在她耳旁吹風兒,告訴她‘就將就著過吧’。離婚並不會顯著地影響一個女人在擇偶市場中的價值。在中國,‘離婚’會像紋身一般印在女人的腦門上,連世紀佳緣都會把她的照片放在倒數第二頁,僅僅排在離婚且帶娃的女人之前 - 難怪漂亮能幹的朱麗在意識到自己前夫是個暴力廢柴後,還戀戀不捨,貓著一點兒‘浪子回頭’的跡象就隨時準備原地復婚。


強勢如蘇明玉,乍一看足夠女權,歸根結底,內心還依舊是一位纏著小腳的女人,在感受到些許家庭的召喚後,便心甘情願地脫去職業裝,一路小跑趕回了家,彷彿這裡才是她應該屬於的地方,而她曾今奮鬥過熱愛過的事業,似乎只是無奈之下的替代品。這是蘇明玉的悲哀,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如果蘇明玉在北歐,那麼估摸著她可以把蘇大強交給花美男來保管,反正花美男不愛工作,鍾情做飯,與蘇大強簡直是絕配。至於盡孝,蘇明玉可以給蘇大強最好的醫療與生活質量,每天下班回家陪老頭子說說話 - 怎麼都算不上不仁不義不孝吧?


是誰阻礙了蘇明玉出走?


編劇很高明。蘇明玉的回家,不是因為她的廢柴哥哥強迫,也不是她的窩囊老爹央求,純粹自覺自願。


這很現實。將‘家庭’的鎖鏈綁在女人身後的最大元兇,不是咪蒙口中‘又醜又蠢’的男人們,而是女人自己。


回國後,女俠身邊一群二三十歲的姐妹抱怨說她們的

老媽天天催婚。為了儘早’結婚‘,我的漂亮姐妹們將對象的長相標準從彭于晏一路下調到了郭德綱,把對象的個人條件從’門當戶對‘一路下調到了‘老實就好‘。甚至有好友辭去了香港百萬年薪的工作,跑來了上海待業,原因是老母命令她全職相親。奇怪的是,她們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反抗 - 她們並不快樂,但是每個人都似乎在內心認同,只有家庭才是一個女人價值的體現。


反倒是老爹們,似乎對於女兒的‘人生大事’很看得開。


這個循環有點諷刺。那些逼婚的媽媽們,也許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出走 - 回家後,她們反倒成為了‘娜拉回家’最大的支持者,週而復始。


北歐的娜拉,出走了一百四十年,才得到了今天的階段性成果。中國的‘女性覺醒’,需要更多的娜拉勇敢出走。


至於蘇明玉,醒醒吧,我知道你不喜歡也不適合當全職保姆 - 出走吧,把家庭交給花美男唄,多好。


後記

女俠不是一個‘女強人’,相反,我最愛乾的事兒,就是待屋裡煮玉米,順便重溫《馬大帥》。與上文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形成了鮮明反差。

然而,這與上文的觀點並不衝突。女俠並不支持所有女性都沒頭沒腦地‘出走’ ,與全世界為敵 - 那樣估摸我得改名維京咪蒙。

我想說的,是女人們需要告訴自己,女性並不是生來就必須’以家庭為中心‘。你並不是沒有其他選擇 - 你首先是一個有權利決定自己生活的‘人’,然後才是’女人‘。如果‘出走’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選擇,那麼,請不要回頭,自豪地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