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TOP榜-元朝十五帝畫像


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帝國的建立者,尊號“成吉思汗”,在位21年。鐵木真一生征戰,統一蒙古各部落、殲滅西夏、攻破金國等等。建國稱帝后,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在政治上,頒佈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創建蒙古文字,提倡信仰自由等政策穩固蒙古政權。

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史稱“窩闊臺汗”,在位16年。窩闊臺繼承父親鐵木真的遺志,繼續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征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並且,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採用漢法,並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

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史稱“貴由汗”,在位2年。貴由上臺前,由於乃馬真氏長期把持朝政,濫行賞賜,法制廢馳,造成了政令不一,矛盾重重的局面,政治已日趨腐敗。貴由執政後,繼續大開府庫,以金銀財寶賞賜那些推舉他為大汗的諸王和大臣,並且晝夜沉溺於酒色之中。使得乃馬真氏造成的那種“法度不一,內外離心”的衰敗局面也愈演愈烈,日益嚴重。


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史稱“蒙哥汗”,在位8年。蒙哥即位後,勵精圖治,重整法令,兵率兵平叛了反對者,解決內部矛盾,又派弟忽必烈領漠南漢地軍政事務。軍事上面,遠征西亞、吞併大理-,並親率主力進攻南宋,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最後病逝於重慶。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在位34年。蒙哥病逝後,其弟忽必烈被推舉上位,攻滅南宋,統一全國,建立大元王朝。忽必烈注重選用人才,重用漢臣,採用漢法。並建立各項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設中書省,開創我國省制之端,重視弄桑,發行紙幣,開闢中外交通,設立驛站等等。

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汗號“完澤篤可汗”,在位12年。在位期間,停止對外戰爭,採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叛王,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並且使四大汗國承認元朝是成吉思汗帝位的正統繼承人。


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汗號“曲律汗”,在位4年。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卻實施了許多改革。他標榜“溥從寬大”,大範圍地封官賞賜,在中書省外另立尚書省,興建元中都,推行理財政策,發行“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強化海運、增課賦稅。文化上,在崇信藏傳佛教的同時延續宗教自由政策,並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史稱“普顏篤可汗”,在位9年。元仁宗在位期間,大力進行改革,進用漢族文臣,減裁冗員,整頓朝政,實行科舉制度,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復興元朝。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汗號“格堅汗”,在位4年。登基後推行“以儒治國”政策,並實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減冗官,監督官員不法行為,頒佈新法律,採用“助役法”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頒佈了《大元通制》。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國勢大有起色,但新政卻觸及到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在位5年。他在位時政治上未有太大變動,國家大體穩定,但元朝已進入多事之秋。也孫鐵木兒去世,死後發生皇位之爭,他的從侄圖帖睦爾奪取了他的兒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視為“自立”的非法君主,沒有得到漢文廟號、諡號與蒙古汗號,一般以其第一個年號而通稱為“泰定帝”。

,孛兒只斤·阿速吉八,在位1個月。阿速吉八是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與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長子,1324年獲冊封為皇太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權臣倒剌沙擁立為帝,與大都的元文宗圖帖睦爾對抗,展開兩都之戰。一個月後上都一方戰敗,阿速吉八被殺。無漢文廟號、諡號與蒙古汗號。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汗號“札牙篤汗”,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4個月,第二次在位4年。元文宗自幼成長於漢地,有較好的文化修養,是元朝各帝中頗有建樹的一位。在大都創建奎章閣,命儒臣進經史之書,考歷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會要體例,編修《經世大典》,整理並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後世名儒。


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㻋,汗號“忽都篤汗”,在位7個月。元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農曆八月六日,圖帖睦爾和燕帖木兒在宴會上毒死元明宗和世琜,圖帖睦爾遂復位元文宗。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在位53天。奉文宗遺詔擁立年僅7歲的懿璘質班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因為新帝年幼,卜答失裡太后臨朝稱制,成了元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年僅7歲病逝。

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汗號“烏哈噶圖汗”,在位37年。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最終爆發農民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