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量化指標全收集,沒有量化就沒有標準,倉庫管理也一樣

對倉庫管理進行量化的考評,是有效的管理手段。沒有量化就沒有標準,倉庫管理也一樣,需要量化的指標。最關鍵的是以下四個大指標:

Æ 倉庫吞吐量

即倉儲的吞吐數量。

Æ 月均庫存量

每個月的庫存平均量,每一個品種、每一個規格、每一個月平均需要多少庫存量。

Æ 收發正確率

倉庫要發貨收貨,正確率要控制好。

Æ 貨物完好率

即貨物保管的完好率。

四大指標都有計算公式可以套用。不是每一個企業都一樣,所以選擇其中對企業最有必要的東西即可,並且遠遠不止這些。

倉庫的吞吐量

倉庫吞吐量也叫庫存量,是很多考評指標裡的基礎數據,沒有這個基礎數據,下面的公式算不出來。倉庫吞吐量=入庫量+出庫量+直撥量。

倉庫的吞吐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Æ 入庫量;

Æ 出庫量;

Æ 直撥量。

很多人忽略掉直撥量,以為倉庫的吞吐量就是入庫量加上出庫量。什麼叫直撥量?就是有時候沒有經過倉庫,就直接拉到生產線上,或者直接從配送中心或供應商那邊拉到生產線上去,這些按照常理是要經過倉庫的,所以還是要納入倉庫的吞吐量裡面。

月均庫存量

月均庫存量=(月初庫存量 + 月末庫存量 )/2

年均庫存量= 月均庫存量之和/12

【案例】

某物品庫存1月1日有10000套,1月31日有8000套,這個月的月均庫存量就是:(10000+8000)/2=9000套。

年均就是每年平均的庫存量,是在每個月平均庫存量的基礎上算出來的,月均庫存量之和除以12,這是每年的平均量。

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算庫存的週轉率。庫存週轉率如果用財務的公式去算,是用貨物的銷售成本除以庫存的平均月,再乘以100%。有些書上講的是庫存,是把庫存週轉率簡化了一些。

存貨週轉率=(貨物銷售成本/存貨平均餘額)×100%

【案例】

如果每一年週轉15次,一年是12個月,那麼每月就是15/12=1.25次,每一個月是4.3周,每一週週轉次數就是1.25/4.3=0.29,然後再算出物品的週轉率是多少天週轉一次。

點評: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如果物品存放的時間超過這個期限,就說明這個物品容易呆滯。庫存週轉率轉得太慢就是積壓,轉得太快就容易斷貨。這是從倉儲角度去看庫存週轉率。

從財務角度去看庫存週轉率,對資金的安排是有指導意義的,錢是有時間價值的。庫存週轉得太慢,錢被套死在裡面。一個企業現金流一旦流不動,這個企業就麻煩了,品牌再響,市場的佔有率再大,現金流不動也是不行的。

所以,管倉庫有這個依據以後,就可以及時提醒。每個月都要盤點,就是這個用意,月底盤點結果一出來,計算出庫存週轉率,就起了很重要的提醒作用。倉儲的管理對現金流有一定的貢獻。所以庫存的週轉率如果搞不清楚的話,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很多企業賺了錢都放到倉庫裡,全部給壓死在裡面了,所以平時應注意庫存週轉率這個細節。

收發正確率

收貨、發貨的正確率怎麼計算?

收發正確率=(吞吐量-收發差錯總量/吞吐量)×100%

其中,收發差錯總量是收貨的差錯量和發貨的差錯量之和。

收發正確率越高,盤點的精確度就越高。盤盈盤虧,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收發有問題,到最後盤點的時候很被動。倉庫的重點在出貨,質量的重點在入庫,兩頭都要把緊,當中一個保管,倉庫管理就是這三個方面。

貨物的完好率

保管期間貨物的完好率如何計算呢?平均庫存量減掉缺損變質貨物的總量,除以平均庫存量,乘以100%,就是貨物保管的完好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貨物完好率=(平均庫存量-缺損變質貨物總量/平均庫存量)×100%

這個平均數可以按照每個月的平均數,也可以按照每一年的平均數,如果分母是每個月的平均庫存量,那麼分子也是每個月的庫存量,如果分母是每年的,那分子也是每年的,這兩個是要一致的。

倉儲業務的賠償費用率更多的適用於第三方物流公司,因為第三方物流公司倉儲是一個收入。用公式表示如下:

倉儲業務賠償費用率 = (倉儲業務賠罰款總額/倉儲業務總收入)×100%

其他量化指標

(一)賬卡物相符率

盤點就是要賬卡物相符,相符率怎麼算呢?要麼每個月計,統稱月計,要麼每個季度盤點。賬卡物總的筆數,減掉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的賬卡物的差錯的筆數,再除以每個月或者每個季的賬卡物總的筆數,乘以100%。用公式表示如下:

賬卡物相符率= [月(季)賬卡物總筆數-月(季)賬卡物差錯筆數]/月(季)賬卡物總筆數×100%

賬卡物相符率是對盤點的一個很重要的考評。

(二)貨場苫蓋率

貨場苫蓋率=(平均苫蓋貨物量/平均應苫蓋貨物量)×100%

貨物苫蓋率的計算是總的應苫蓋貨物作為分母,平均苫蓋貨物量作為分子,相除以後再乘以100%。

(三)缺貨率

缺貨率一般指生產線短缺的原物料或者零部件,備品、備料、包材等的短缺,包括銷售缺成品、缺說明書、缺防偽標誌等。

【案例】

有些人說少一本說明書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如果缺了一個說明書,就意味著另外一個箱子裡可能有兩本,一般發貨的時候有總量控制,客戶買了產品沒有說明書怎麼辦呢?又不可能叫客戶過來拿,就要重新再郵寄一份給他,快遞費20元。

有些企業做得很嚴格,郵遞一份20元,從責任人工資里扣。

缺貨率=(缺貨次數/用戶需求次數)×100%

缺貨率講的是缺貨次數佔總需求次數的比例。如果這一個月總共發貨100次,其中有一次缺貨,缺貨率就是1%。

(四)平均驗收的時間

平均驗收時間就是驗貨的速度,同等數量的貨,有些人半天就驗完了,有的人半個小時就驗完了。

【案例】

同樣是10000套物品,甲來驗用2個小時,乙來驗用半個小時,那麼乙是A類員工,年終可以把照片掛在食堂牆上。有些人手腳特慢,一樣東西倒過來倒過去,也可能是因為不用心。

所以,把員工分為A、B、C三類,同一個工作有些人很快就搞定,有些人就慢悠悠,然後老加班,要加班費。現在很多企業已經規定,除非公司要求加班,同樣8個小時,人家能做完,自己為什麼做不完,說明自己的工作效率太低。

平均驗收時間 = 各批驗收天數之和/ 驗收批次

加快入庫的速度,強化出庫的質量是工作目標。

(五)量化的配送指標

倉儲跟配送這兩個概念是無法完全分開的。發貨又分整車發貨和零擔發貨,兩種發貨方法是不一樣的,計算公式也是不一樣的。發貨的總車數作為分母,零擔也是一樣,總批量作為分母,然後各車發運的天數之和作為分子。

Æ 整車平均發運天數=各車發運天數之和/發運車總數;

Æ 零擔平均發運天數=各批零擔發運天數之和/零擔發運總批數;

Æ 作業量係數=裝卸作業總量/進出庫貨物數量;

(係數為1最理想,表明倉庫裝卸作業最合理)

Æ 單位進出庫成本=(年進出庫費用/年進出庫貨物量);

Æ 單位倉儲成本=(年貨物儲存費用/月均庫存量之和);

Æ 倉庫面積利用率=(庫房貨棚貨場佔地面積之和/倉庫總佔地面積)×100%;

Æ 倉庫容積利用率=(倉庫平均庫存量/最大庫容量)×100%;

Æ 倉庫設備利用率=(設備總檯數/設備實際作業臺數)×100%;

Æ 全員勞動生產率=總收入/年全部職工平均人數(元/人);

Æ 銷售勞動生產率=銷售收入/年銷售人員平均數(元/人);

Æ 人均利稅率=利稅總額/年全部職工平均人數(元/人);

Æ 總費用率=(費用總額/總收入)×100%;

Æ 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總額/銷售收入)×100%;

Æ 儲運費用率=(儲運費用總額/儲運業務收入)×100%

……

總之,做倉庫管理的人要特別關注幾個指標,即庫存週轉率、收發正確率、貨物完好率,這三個率是倉庫日常運作過程中離不開的。

賬卡物相符率、缺貨率、平均驗收時間都是要直接跟日常工作發生關係的。面積利用率、容積利用率、設備利用率也是重點。

小型倉庫&經銷商倉庫管理水平普遍較為落後 ,現場環境髒亂差,貨物損耗嚴重,庫位設計不合理,貨物時間管理貫徹不到位,死貨及長期滯銷貨四處可見……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出在經銷商老闆身上,老闆發出的指令、制定的標準就是員工工作的導向。

倉庫量化指標全收集,沒有量化就沒有標準,倉庫管理也一樣


而目前,老闆對於倉庫管理的考核依然集中在數量方面,但是即便如此簡單的要求,員工在盤點一些倉庫時依然會出錯,然後又訴說一大堆客觀原因(每天進出貨很多、人手有限、有暫存貨暫借貨、庫位不夠等等 ),老闆心一軟,算了,就這樣吧……

正是由於經銷商缺乏全面、綜合的考核指標,也就和員工的切身利益毫不相關,員工自然不會刻意要求自己去完善執行,從而導致在倉庫管理中接連不斷地出現各種問題。那麼,針對倉庫的工作人員,在傳統數字考核的基礎上,還要增加哪些考核點呢?

1

貨物價值考核

貨物自從進入倉庫那一刻開始 ,其自身價值就是在一天天下降,比如說日期老化、貨物包裝磨損、貨物被汙染等等。即便確保貨物在數字上不出錯,但貨物本身也難以保值。針對這方面的考核非常必要,但是經銷商很少有針對性的考核要求。因此,經銷商應當考慮將貨物的存放時間、產品狀態等要素作為貨物價值的考核指標,引導員工不僅要確保貨物數字準確,還要確保貨物價值度不能跌得太快。

2

死貨比例考核

所謂死貨 , 就是在正常銷售季節裡連續兩個月沒有動銷的貨物,或是已無銷售價值但無法退廠的貨物,還包括無法實現銷售的報廢品等。死貨不但佔據庫位,增加倉庫管理工作量,而且佔壓資金,“死貨”就變成了“死錢”。雖然導致死貨出現的責任源頭不在倉庫部門,但倉庫部門一旦發現死貨後,必須要拿出相關的處理意見,是退廠還是折價拋貨,甚至是直接當垃圾處理,遞交給老闆決斷。另外,根據實際庫位情況,需要明確一個死貨比例,將死貨數量控制在這個比例以內。

3

庫位及貨物狀態顯示考核

所謂庫位及貨物狀態顯示考核,就是將庫位分佈狀態及各類貨物的狀態進行透明化的標示,讓所有進庫的人都能清清楚楚看明白,例如庫位分佈平面圖、貨物的準確名稱及條碼、貨物是否屬於新貨暫不發的、是否為某客戶的暫存貨、是否為內含贈品的貨物、是否為非原包裝貨物、是否為優先裝卸貨物,以及貨物的生產月份情況、貨物的標準打堆結構等等信息,全部都要通過說明標籤顯示出來 ,讓人一目瞭然 。即便是老員工不在,新來的裝卸工通過這些清晰的標示,都能馬上了解庫位分佈和相關的貨物狀態情況。

4

盤點時間考核

每次盤點倉庫需要多長時間,這是直接考驗倉庫現場管理水平的直接途徑。一般來說,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下、貨物SKU數量在300個以下的單體倉庫,全庫的盤點時間應該在2個小時以內。如果盤點時間超過6個小時,那麼,這個倉庫的現場管理必然是存在問題的。盤點的速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倉庫的現場管理水平,經銷商應考慮將其作為一項考核標準,不斷要求倉庫員工強化對現場的管理。

5

新員工上手時間的考核

所謂新員工上手時間 ,就是新來的倉庫裝卸工在多長時間內,可以熟悉倉庫的全部工作流程,上手時間越長,說明該倉庫的管理水平越糟糕。按照面積1000平方米,貨物SKU數量300以下的平均倉庫狀態標準,新員工上手時間應該不能超過 1 周 , 優秀的倉庫管理員則可實現3天全部熟悉 。經銷商可以想 一想,現在你的倉庫新員工上手要幾天呢?

6

發貨準確率考核

即倉庫對外發貨的準確率,多發、少發、錯發,都屬於發貨誤差的範疇。出現發貨誤差,會直接導致送貨人員與倉庫部門的矛盾,影響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導致被強勢終端罰款。此外,考慮到來回換貨、補貨所增加的費用成本,一般來說,發貨準確率需要確保在98%以上,每減少一個點,就意味著每年多增加上萬元的損失。

以上這些考核點,各位經銷商老闆可根據當前倉庫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進行增加,每個考核點都要制定相應的獎罰標準與工作要求,讓員工瞭解,這些都與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否則就是老闆再怎麼要求重視,再怎麼強調,員工照樣是我行我素。當然,之所以增加這些考核點,也是在促使倉庫員工將倉庫的管理工作逐漸向透明化、規範化、價值化的方向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