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三季度丹陽市經濟發展態勢(二)

騰籠換鳥,1500餘畝土地“吐故納新”

——聚焦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發展態勢(二)

聚焦前三季度丹陽市經濟發展態勢(二)

丹陽日報記者 曾麗萍

  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司法拍賣、分割轉讓等方式,建立了“殭屍企業”的退出機制,累計盤活閒置土地1500餘畝,打通了項目落地的“最後一公里”,為高質量發展騰出了新空間,“騰籠換鳥”正在曲阿大地催生髮展新生機。

  蝶變微樣本:“殭屍地塊”湧動新動能

  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或資不抵債的企業,被形象地稱為“殭屍企業”。這些企業失去了內生動力,卻佔用著大量資源,嚴重製約著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近年來,面對“僧多粥少”的土地供應矛盾和“杯水車薪”的計劃指標,我市把目光放到了盤活存量上,通過著力出清“殭屍企業”,深入推進“騰籠換鳥”,用“精打細算”讓“沉睡”的土地煥發“新生”。

  訪仙鎮就有很多閒置土地,在騰換之間完成了精彩蝶變。該鎮圓通公司東廠區及運動車業廠區因市場行情因素陷入停產困局後,廠區土地隨之被閒置。一邊是黃金地段的優質地塊成了“殭屍地塊”,一邊是搶抓發展機遇佈局高端產業“時不我待”,面對這一現實問題,訪仙鎮及時“走出去”引進了愷傑裝飾和靈的金屬製品2個新項目,實現“騰籠換鳥”。目前,江蘇愷傑裝飾科技鋁單板及蜂窩板項目兩棟新建鋼結構廠房已封頂,辦公樓已建至地上三層;江蘇靈的金屬製品同軸電導體項目已進入試生產前期準備階段,預計明年4月可正式投產……如今,該鎮累計盤活土地面積359.28畝,廠房12萬平方米,先後引進了康泰聲學、愷傑裝飾、白雲保溫、千蒂木業等10個項目。伴隨著這些新進企業開始釋放產能,昔日“殭屍地塊”正湧動著新動能。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市通過土地轉讓、法院裁定等方法,讓60家“殭屍企業”退出了市場,一舉騰出了980多畝土地,如停產已經10多年的潤州紡機廠閒置廠房也通過政府收購,轉讓給了沃得集團,為沃得農機下一步的規範上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各地齊發力:“騰籠換鳥”成績單亮眼

  發生在訪仙的蝶變故事,是我市各地深入推進“騰籠換鳥”的一個縮影。

  連日來,記者深入各地探訪,看到原先停產多年的廠區重煥生機,曾經廢棄的舊廠房被整修一新,道路平整,機器轟鳴,新產品整裝待發。“處置‘殭屍企業’必須‘一廠一策’。我市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每家企業的實際情況,採取‘一企一策,對症下藥’,盤活了資源,讓產業升級有了空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市研究出臺處置閒置、低效用地的政策辦法,“一企一策”推動“僵爛閒”企業出清,打通了好項目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記者瞭解到,今年1~9月,各地“騰籠換鳥”交出亮眼成績單:珥陵鎮利用閒置廠房或批而未建的土地新招引項目6個,已全部簽約落地,總投資1.7億元;延陵鎮通過關閉東皇村磚瓦窯廠,一下子“多”出了180多畝土地,目前該鎮正在積極促進金博通與天順醋業合作,擬通過土地轉讓或共同投資方式興建工業地產類項目來盤活目前閒置的96畝土地;呂城鎮利用閒置資源共引進3家投資億元以上的外市企業,目前已開工生產,另有四五家搬遷化工企業的廠房正在洽談中;司徒鎮正在推進7家殭屍企業303畝土地和10.45萬平方米廠房等閒置資產的出清盤活……

  同時,為加快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激活並高效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從而開啟高質量發展之路,今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簡化程序、縮短流程、專人代辦、降低規費等“非常手段”,實行“一條龍”服務,讓企業“足不出鎮”,只要在各鎮的分局裡“掛號”、備好材料,所有手續都由分局全程代辦,測量等費用全部減免。“現在全市還有22家窯廠,到今年底將關閉17家,僅此一項,至少可盤活1700畝土地;今年已批產業類項目用地635畝,按每畝投資不低於300萬元的標準算,將激活民企投資近20億元,另外通過經營性土地的拍賣,政府還將得到35億的‘真金白銀’。”該局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