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欄目主理人/ 邵聖懿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製出品

本期導讀

前幾個月熱映的《千與千尋》已經獲得3.8億票房,更是連續7天獲得日票房冠軍,創下了動畫電影重映票房新高,作為一部18年前的老電影來說,這個成績太驚豔了。這部被視為宮崎駿巔峰之作的影片,憑藉豐富的想象力和清醒脫俗的畫風深受中國影迷喜愛,今天我們就來通過這部電影深入瞭解一下當時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戰後日本經濟騰飛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已經不是新片了,2001年就已在日本上映,但是18年之後才來到中國。不過這部電影對於當下的中國有特別強的現實意義,所以今天的《三味新知》,咱們就來講講《千與千尋》的背景故事,讓您在看電影前後,多一些和小夥伴們探討的談資。當然,關於一部電影大家的理解肯定是各不相同的,千人千面。

有人說這是一個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個職場小白的職場進階之路,也有一些文章分析,這個電影是表達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經濟從最巔峰的階段到被戳破泡沫之後一落千丈,人們生活狀態的一種變化,折射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這個說法還是被很多人認可的,包括導演宮崎駿本人,他也曾經在採訪當中說,想通過這樣一部電影告訴日本社會,不能留戀那個年代。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雖然有美好的東西,但是那些東西都是虛幻的,應該回到現實當中來。宮崎駿所說的不希望大家回去的那個年代,就是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經濟在泡沫的巔峰時刻被戳破之前,最後的狂歡。那個時候,日本的經濟總量已經是全世界第二位了,僅次於美國,由於它的人口基數不是特別大,所以它的人均GDP是極高的,而且藏富於民,每一個國民都非常的富有。

那個年代的日本到底瘋狂到什麼程度?今天我們就詳細給您講一講。要講日本的泡沫經濟肯定先得往前倒,說說日本二戰之後經濟快速騰飛的幾十年,當然幾句話是很難說清幾十年的故事,但可以講講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則和發展脈絡。日本在二戰之後整個的經濟基本上是處在一個臨近崩潰的狀態,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消耗了日本大量的財力物力,基本上把這個國家給掏空了。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但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伴隨著日本國內的一系列的經濟制度的改革,再加上從外部環境原因,當時美國在亞洲需要有一個前沿的陣地和生產基地,經過了美國的甄選之後,等於把亞洲地區的生產基地放在了日本,所以美國也給了日本大量的政策經濟上的幫助和傾斜。

這個幫助日本在戰後迅速的修復了自己的經濟,而且日本的當時的策略非常的準確,它們是製造業立國、貿易立國,在戰後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時間裡邊,日本的經濟快速的實現了騰飛。

有錢的人們瘋狂消費

在上世紀的70年代,實際上日本的GDP的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三位了,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上世紀的70年代,美蘇兩國的冷戰達到了巔峰,使得這兩個超級巨頭之間的對抗消耗了大量的資源,所以日本應該是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它獲得了一個相對好的和平發展的時期。進入到80年代,日本的經濟實力已經是很強了。那麼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就是1985年,在1985年的9月份,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酒店簽訂了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但是具體怎麼回事可能大家不太瞭解。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美國紐約市廣場飯店)

這個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但是今天關於咱們主題就說廣場協議給日本帶來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日元對美元匯率的升值,也就說日元變得更值錢了。1985年廣場協議簽完之後,在短短的一兩年的時間裡邊,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實現了翻番,之前是1美元兌250日元,但是在完成了這一輪的升值之後,匯率已經變成了1美元只能兌換120到125日元。這樣的一個日元的快速的升值,其實造成的結果可以從兩方面來說,從國家層面來講,日元的快速的升值首先影響的是日本的外貿,尤其是出口,因為在日元快速升值之後,再以美元計價的國際貿易當中,日本出口的商品實際上就變貴了,那麼也就導致它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在下降。

當時出口是日本經濟重要的引擎,尤其是汽車電子產品的出口,是佔到了日本大量的GDP的比重。所以在出口受影響的情況底下,日本政府轉而刺激國內的經濟,希望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另外就是完成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說當時投了很多的公路橋樑,鐵路,尤其是新幹線,包括港口,再到很多的遊樂設施,這個實際上就和電影千與千尋呼應上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影片開頭,當千尋跟著父母親通過隧道來到了主題公園的時候,他的父親說了,這是90年代初泡沫經濟時代造的大量的主題公園,但是現在經濟不行了,都已經棄置了,這個臺詞其實講的就是那樣的一段歷史!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1988~1999年連接四國與本州的三條跨海大橋線[瀨戶 明石海峽 今治尾道] 相繼竣工通車,

五座大橋總工期歷時21年,花費4兆日円。)

其實大家一聽日本政府當時採取的刺激經濟的很多的辦法,擴大消費、拉動內需、投資基礎建設,這些套路聽起來都非常的熟悉,我們應該是完全不陌生的!這兒插一句,實際上經濟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但是一方面是當下的中國抵禦風險的能力比當年的日本要強得多,另外正是由於日本當年走過這些彎路,犯過這些錯誤,我們現在有了前車之鑑,可以更好的看到自己未來可能遇到的風險。所以當年的日本其實是我們現在的一面鏡子,你看這部電影對於當下的中國真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做深層次的思考。好了,書歸正傳,那麼當時日元的快速升值導致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擴大消費、刺激消費來拉動內需,還完成了很多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老百姓來說,最鮮明的一個變化就是手裡的日元存款變得值錢了,它的購買力變強了,尤其是進口商品變得更便宜了!

所以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現了一個瘋狂消費的趨勢,當時日本流行的一個叫做“剎那主義”,這個“剎那主義”其實很好解讀,就是四個字叫:及時行樂。所以當時日本的理念就是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就去買,而且當時的商家為了進一步的刺激老百姓的消費,是製造了大量的節日,不管是日本本土的節日還是西洋的節日都過,每一個節日都成為了互相之間送禮物,尤其是情侶夫妻之間互相贈送禮物的一個最好的藉口。每天下班之後像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這真是聲色犬馬,夜場裡邊都是紙醉金迷的人,而且攀比之風是盛行,一定要開最貴的洋酒!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1Kg 10萬日円的松阪特極牛肉與單價1萬5千円的「北乃路」金箔惠方壽司卷)


在這樣的一個極度拜金的情況底下造成一個極端的例子,據說當時在日本社會的街頭,晚上下班之後或者是夜店散場之後,你在東京的銀座也就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或者是上海的淮海路這種核心區域,你想要打車的話沒有打表這一說,當時打車的人手裡都揮舞1萬元日幣大鈔,1萬日元!按照咱們剛才說的匯率1萬日元相當於當時的80美元,我還專門去查了美元的購買力這些年的變化,後來發現在1990年的1美元相當於大概今天的2美元,也就說當時大家手裡都是揮著160美元相當於一千塊人民幣要打車,這是起步價啊!沒有打表這一說,你想想瘋狂到這個地步!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揮舞萬元鈔票打車的日本青年人

據說那個時候在日本的社會談婚論嫁,首先就是談條件,你在東京有沒有房子,你的房子有多大,你有沒有自己的汽車,你是日本車還是歐美的進口車?如果咱倆結婚的話,你給我買多貴的珠寶,你帶我上哪去進行蜜月的旅行?我知道各位可能會覺得這場景聽起來太熟悉了,但是好像不應該發生在日本,但是注意了,這就是30年前1985年到1990年前後的日本的社會狀況。由於這樣一種瘋狂消費,再加上瘋狂的攀比,導致日本很多人開始投資房地產,要買更大的房子。

另一方面,從政策層面來講,由於政府要刺激經濟的發展,所以他開始降低貸款的門檻,開始降息,開始放水。各位有一些經濟常識的朋友聽到這兒基本上應該是不寒而慄了,因為政府當你大規模的開始放水放流動性的時候,熱錢大概率是要往兩個地方去的,一是股市,二是樓市。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1965~2013年日本銀行普通貸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變化圖)

這也恰恰日本所經歷的情況,當年日本的房價出現了一輪瘋狂的上漲,就是在1985年到1990年這五年間,很多地方的房價是翻了四五倍!但是經濟處在一個景氣的上行期,再加上市場的流動性很充裕,錢很多,讓大家總覺得房價會不斷的上漲,因此你房屋交易當中總是可以不斷的找到接盤俠,擊鼓傳花的遊戲,就能一棒一棒的傳下去,房價就不斷的在往上衝擊。另一方面是股市,在1989年的時候,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已經是佔到了全球證券市值的28%,也就是將近1/3了。

當時的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00倍,這個數字一聽可能各位炒股的朋友嚇一跳,因為前兩年A股大牛市的時候平均市盈率來到40倍,我們就說A股的泡沫太大了。但是當時日本的股票平均的市盈率來到100倍,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數字。那麼日本的大的企業在海外也是大手筆的收購,像三菱地產買下了紐約曼哈頓著名的地標洛克菲樂中心51%的股權,松下用60億美金買下了環球影業,而這個索尼是用34億美金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已經開始進入到美國的市場了。

90年代日本有多瘋狂:談婚論嫁必須有車有房,萬元打車就比誰有錢

那個時候全世界都讚頌和羨慕的就是日本經濟在戰後的快速的騰飛,而且沒有人會想象什麼時候日本經濟的奇蹟會終結。就像那句話說的,當一個經濟在上行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覺得牛市能夠一直持續下去,那在什麼時間節點日本的經濟突然開始由盛轉衰,在這樣的泡沫被戳破之後,日本經濟又發生了什麼?日本是不是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失去了10年20年30年?千與千尋宮崎駿所表達的一種焦慮的心情又代表著什麼?這是我們下一期的三味新知要跟您分享的主題。

如果您有什麼想法要跟我們交流,歡迎您關注三味計劃的微信公眾號,或者是登錄三味新知的微博,您就可以給我們留言了,這裡是每週二、五更新的三味新知,我是邵聖懿,期待在這裡和您一起探索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