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今年8月中旬前後,網絡上普遍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卻又被《上海堡壘》給關上了。

而這句話的緣由正是因為以“流量明星+大IP”模式打造的科幻大作《上海堡壘》的上映。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上海堡壘》上映後,網絡上吐槽聲一片、差評不斷,偶爾有幾個好評的聲音也迅速被淹沒在差評之中,使得網絡上“差評如潮”。

而豆瓣對該片的評分也迅速下滑,短短几天便跌至3點幾分,而今已經穩定在2.9分了。

而伴隨著該片的差評,主演之一的鹿晗也成了主要的吐槽對象,同時也使得“流量明星”這個詞成了一位藝人最負面的評價。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飽受差評的那段時間,鹿晗深居簡出,線上線下都很低調。

一些細心的網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那段時間裡,鹿晗的數字專輯總銷量破億,這本是一件值得自傲、值得宣傳一下的事,但鹿晗一方卻罕見的“風平浪靜”。

想必,那段時間鹿晗的內心也是不好受的吧,畢竟誰也不想看到自己的作品“失敗”。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不過,票房和口碑在一定程度上都屬於“商業價值”,而也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堡壘》確實是“輸”慘了。

但,是否到達了把中國科幻大門關上的地步呢?這件事局外人不敢妄言,或許只有業內人士才能定義了。

近日,電影《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在“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關於《上海堡壘》的問題。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作為一名專業的科幻作家,劉慈欣表示《上海堡壘》至少是一部很正常的科幻片,

隨後劉慈欣又表達了自己的疑惑:怎麼它也不可能在豆瓣上才三點幾分?

而後,劉慈欣又為其正名:沒有那麼不堪

也確實如此,不管是從特效上來看,還是從影片大綱上來看,《上海堡壘》都是一部毫無疑問且毋庸置疑的很正常的科幻片。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該片的特效水平與《流浪地球》不相上下,而大綱也是講述外星種族入侵與地球自救的故事,怎麼看都帶有科幻的影子。

當然,也僅僅侷限於“科幻片”三個字。

擅長執導都市言情劇的滕華濤一貫對劇情的把握很好,但在這部影片中,他卻將其忽略了,將重點放在了“科幻”二字,只重視特效,而忽略了劇情的重要性。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也或許是滕華濤第一次執導科幻大作,太過緊張了反而有些適得其反。

而有關鹿晗的差評,拋開的“流量”的有色玻璃、再平心靜氣地看待鹿晗的表現,算不上很出色,但也不至於拿到2.9分的低分。

冷靜地說:這部影片劇情上的差是大於鹿晗的表現的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而劉慈欣也直言它是一個“受害者”,並表示網絡上的風向很不好,分越低就越往低了打,這是不可取的。

也確實如此,很多人只是看到這部電影有“流量明星”參與,然後再看了一些差評之後就果斷也給了差評,這是不對的。

這不僅是對演員的一種“惡意”,也是對影視行業的“一錘子買賣”,更是對自己以後觀影時選擇的侷限和不負責。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在採訪中,對於《上海堡壘》所引起的爭議,劉慈欣還說只是因為《流浪地球》之後,人們對於科幻電影的期待十分地高。

所以才使得沒有達到觀眾心中所期望的那樣的《上海堡壘》備受差評。

而後,劉慈欣也很中肯地表示了,需要大量的如《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壘》這樣的電影出現,並且需要做大量的嘗試,才能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誠如劉慈欣所言,現如今的國產科幻電影也只是處於剛發芽的狀態,還不健全和完善,仍需要不斷的新鮮血液的注入。

2018年度電影票房前十名中,除了國外的科幻大片,國產電影幾乎集中在動作片、喜劇片上,國產科幻片幾乎是零。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而到了2019年,截至11月4日,電影總票房前十名中,外國科幻片已經少了很多,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異軍突起;

帶有特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瘋狂的外星人》等片也佔據了一席之地,而特效正是一部科幻片的重要組成成分。

由2018年的票房榜單對比截至2019年11月4日的票房榜單來看,國產特效正在崛起,國產科幻電影也正如嫩芽般煥發著蓬勃生機,但仍需呵護。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所以,目前國產科幻電影仍處於一個探索進步的過程中。

那麼,難道《上海堡壘》就不能成為一個例子?

又難道《上海堡壘》的“失敗”不是國產科幻電影探索路上該思考的問題嗎?

難道只能看到它的失敗,卻看不到它的意義?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就像電影《少年的你》,觀眾都在討論原著是否融梗,但卻忽略了這部影片真正聚焦的是欺凌和校園暴力,這才是影片最想講述的主題。

當然,《少年的你》顯然是成功了,關於“校園霸凌”的話題在電影播出後便引起了熱議。

劉慈欣談《上海堡壘》:很正常的一部科幻片,可能是個“受害者”

而《上海堡壘》雖然是“失敗”了,但也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是為“後人乘涼”打了一定的基礎。

而這才是拋開票房和口碑之外於國產科幻電影而言最重要的問題。

一部電影總有一個立意,總想告訴觀眾點什麼,即便是喜劇片《西虹市首富》,也在諷刺著沒有能力的人即便拿到了十億也是什麼都不會幹的“失敗者”。

國產科幻電影的“車”才剛剛起步,而《上海堡壘》只是其中一個需要修理的零件,修理好了國產科幻電影這輛“大車”才能走得更長遠。對此,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