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各種臉盲,感受下國產動畫電影的“顏值”和“原創魅力”

訂閱 | 010-86092062

2015年至今,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到《大護法》《白蛇緣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羅小黑戰記》,動畫電影持續迎來顛覆性的創新之作。幾部作品中的動畫角色以及“中國風”畫面都給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以“邪惡”的小哪吒以及萌翻眾人的羅小黑為例,談談國產動畫電影的角色塑造及“中國風”。

角色塑造:

打造具有獨特性和可識別性的人物

用什麼去吸引觀眾來電影院觀看?——這個命題對於每一部電影都是首當其衝的問題,“破題”是電影創作中最為重要的一步。

在國產動畫電影市場的培育期,那些讓幾代人熟悉而有親切感的人物和故事,自然是一條“易於登頂”的好路子——從大聖到哪吒都“聰明”地選擇了這樣的方向。

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十月文化

“的確,作為初體驗,如果去做一個ABC動畫片,或者完全自己開發的虛擬故事,很可能出現創作人‘自嗨’的局面。”十月文化總裁劉偉坦言經典且知名的文學作品和觀眾熟悉的形象是作為市場敲門磚可取類型,“2005 年之時的十月文化在資金、人才、抗風險能力上都比較弱,既然選擇原創這條路,就必須理性地考慮觀眾定位——首先考慮是否能生存,將這樣一個模式走通,在理性判斷後我們選擇了大聖。”

而這些神話人物們似乎真的擁有點亮國產動畫電影的神奇力量,此類型已得到了市場驗證,這個方向也幫助很多創作人和公司取得了成功。

憑自來熟的親切感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之後,更重要的是依靠動畫角色的魅力去留住觀眾。雖然來自傳統神話故事,電影中長著一張馬臉的“大聖”和略顯“邪惡”的“哪吒”,顯然都與人們印象中的傳統形象相去甚遠,是一副更新潮、更具個性魅力的新樣貌。

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哪吒”形象相當具有記憶點

動畫電影沒有真人實拍電影的明星粉絲基礎,動畫造型因此更須有足夠的獨特性和可識別性,“讓觀眾容易識別和記憶,由此才能產生情感投射。”人物形象和造型還需綜合評估其後續的衍生物和IP開發空間,“比如說《龍貓》,已經面世這麼多年,但其衍生品例如服裝之類還是很暢銷,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超萌。形象塑造的確是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劉偉強調。

《羅小黑戰記》走的是另外一條“捷徑”——基於有一定粉絲基礎的IP來開發“大電影”。《羅小黑戰記》 製片人叢芳冰回憶最初選中“羅小黑”的場景:“我們從整體故事性、往長片做的可能性、IP影響力、知名度等綜合評估,覺得它是當時我們最有信心的一個項目。”

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羅小黑”在走上大銀幕之前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

在走上大銀幕之前,《羅小黑戰記》動畫片從2011年起開始在網絡播放,其表情也廣泛活躍於微博微信QQ等眾多平臺,積累了自己的粉絲群。“原本IP的世界觀有足夠的厚度廣度能夠支撐去延展為長片,電影和TV版的故事在同一個世界觀下進行,這對於老粉也足夠友好。”

基於動畫短片來延展長片電影需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劇情設計和兼顧老粉和新粉的觀影門檻。《羅小黑戰記》電影版採取了不同於劇集的創作方式和講述節奏:“基於更廣泛的人群觀影體驗,我們決定從電視劇集的前傳講起,故事厚度上選擇了更宏大的世界觀背景,講述方式上用了更適合長篇的敘事節奏。”

此外,為了讓沒有看過劇集的觀眾理解電影的概念設定和世界觀,電影前半部分做了一定的劇情鋪墊和世界觀科普;而為了讓老粉有更多的觀看樂趣,主創們在電影中加入了多個與劇集相關的“小彩蛋”,“它們是獨立存在又相互關聯的,既滿足了普通觀眾的觀影門檻,也能讓老粉在裡面找到他們自己的樂趣。”

用動畫講述身邊的中國故事

縱觀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的“爆款”動畫電影,多數都有濃濃的“中國風”,這似乎也驗證了業界反覆強調的觀眾的“國漫”情懷。而隨著行業的不斷髮展,對“中國風”的理解也從淺層次的形象和符號深化為更深層次的審美體系。在劉偉看來,“中國風”應該是複合型的:“它是集合文化、情感、表演等方方面面面綜合起來的感受,東西方在情感表達和表現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皮克斯動畫的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表演一看就是老外,動作誇張,而東方文化是含蓄內斂的,本土的東西給國人的代入感和共鳴性更強。”

《羅小黑戰記》就並非一般意義上的中國風,“我們在繪製的過程中,將自己身邊熟悉的城市街道、鄉村稻田融入其中,希望將中國這些年城市和鄉村的發展體現到作品中去。” 叢芳冰解釋這樣做的目的最主要是給觀眾一個強烈的代入感,呈現出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狀態。

”團隊將自己每天的生活,例如北京地鐵6號線、北京國貿等呈現在作品中,“我們覺得所謂的中國風並不是標籤化和符號化的,而是文化上的概念,文化是融入在生活當中的。祥雲等符號化的東西只是中國元素的一方面,生活的場景和元素,那些很本土、很接地氣的東西放到電影中,觀眾也會產生親切感。”

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羅小黑戰記》中隨處可見的中國鄉村田園場景

一般來說,一個動畫電影的創制週期至少需要四、五年時間,遠遠大於一般實拍電影,《羅小黑戰記》《深海》等項目都遵循了這樣一個週期,“迪士尼、皮克斯的動畫電影年年有,但其實也遵循這樣一個製作週期。只是因為同時推進的項目比較多,有一個前後的排期。”

整個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時間用於故事和劇本的打造及完善,

劉偉稱之為一個“內部更迭的過程”——“與互聯網產品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和意見不斷更新版本不同,電影只有一次面對市場的機會。因此,電影的前期創作本身需要一個週期,需要內部非常強的快速迭代,不停論證。”以《深海》為例,到目前該項目已製作了四年,其中三年都用在了故事打造上。

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深海》宣傳海報

田曉鵬導演的新作《深海》走了一條不同於十月文化此前作品的獨特創新之路:“首先它不是傳統知名的神話故事或者IP改編,走的是純原創的道路;美學上,它另闢蹊徑,將當下的審美情趣與東方審美意境相

結合,用獨特的東方美學演繹一個現代背景的奇幻故事。”

田曉鵬作為十月文化創始人,從初衷上希望十月文化能夠定位於原創,即使在“大聖”誕生前的十年間,十月在給遊戲公司、影視作品、世博會等做開發和承製工作時也秉持“創意+製作”而非純製作的理念。與十月一樣,國內不乏堅持“原創”基因的公司,在有一定資金和人員實力後,就能拋棄一些束縛,探索更多樣化的類型和講述方式。

“原創”是情懷,更是生存之道——大家都走同一條路難免擁擠,觀眾的“審美疲勞”也總有顯現的一天。百花齊放才是春,“市場的持續性需要不同的類型,需要大家不停地突破創新,尋找新的故事類型的題材。”

END

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专治各种脸盲,感受下国产动画电影的“颜值”和“原创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