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能看懂部分日文,而日本人看不懂部分中文?

相信瞭解過一些日本文化或者喜歡看日劇的人,在面對日本文字的時候,都不會那麼吃力。日語中有很多字和中文長得一樣,有的時候僅憑几個漢字,他們就能推斷出這句話的意思。然而,同樣的情況放到日本人身上,卻很難達到相同的效果。那麼,我們不禁就要反問了,為什麼中國人能看懂部分日語,但是日本人卻看不懂我們部分漢語?

日本文字的早期來源主要是中國古時候的漢字,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後,有的古文字已經發生了改變。

為什麼中國人能看懂部分日文,而日本人看不懂部分中文?

尤其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量學習歐美的新科技,這其中接觸到的物理,化學,政治,哲學等學科用當時現有中國詞彙無法表達,於是日本人就造了很多新詞。也就是一些完全有別於中文層面所表達的意思的詞語。

例如,日語的“娘”是女兒的意思,“走”是跑的意思,“手紙”是書信的意思,所以即使日本人能看懂漢字,但是意思已經完全不一樣。很多日本人初次到中國看到“酒店”“大酒店”,驚得合不攏嘴,驚訝賣酒的店建得如此大、如此高級。實際上酒在日語裡就只有酒的意思,酒店在日語的字面意思只是賣酒的店。

又因為日語中的漢字多是古代漢字,也就是繁體字,這在我們中文中已經不常見了。我們學習的是簡體字,日本人用的是繁體字,日本人想要讀懂中文就有了很大的困難。

為什麼中國人能看懂部分日文,而日本人看不懂部分中文?

中文跟日文的語法差距巨大也是原因之一。日語有它自己獨立的語系,需要靠助詞才能體現句子意思,而中文是意思相連才能理解全部意思。語法的不同,語意也是千差萬別。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能看懂部分日語,但是日本人看不懂部分中文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