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大集合轉公募火爆攪動市場 基金髮行熱潮迭起

權益基金髮行熱潮再現。

11月4日,中信證券第二隻大集合轉公募的產品中信證券紅利價值一年持有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正式啟動銷售,當日銷售規模達到46億。同一日,東證資管的大集合改造產品東方紅啟元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也開啟發行,有消息稱該產品半日銷售規模已超過30億元。

今年8月,東證資管、中信證券資管以及國泰君安資管三家券商首批獲得了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的批文。緊隨其後,9月起相關產品即陸續開售。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此前中信證券的第一隻大集合轉公募產品中信證券六個月滾動持有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上線3天銷售破億。這次的股票型產品則更是引發市場熱潮。

事實上,隨著基金賺錢效應顯現,除了幾隻券商大集合轉公募產品外,今年來公募權益基金髮行態勢亦非常積極,爆款頻出。

“一方面是今年以來基金賺錢效應比較明顯,投資者認可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基金公司投資能力較強,存在品牌溢價,所以會出現銷售火熱的情況。”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券商產品入局

資料顯示,中信證券紅利價值集合計劃的股票投資佔集合計劃資產的50-95%,其中,投資於紅利股票的比例不低於本集合計劃非現金資產的8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上線銷售第二日,中信證券紅利價值當日的銷售規模在5億元左右,兩日合計募集規模已經超過50億元。

“第一天基金銷售規模很高主要是因為前期中信在系統內提前很久就開始做預約,第二天可能就不會像第一天規模那麼大。公司方面打算觀察一下目前具體銷量情況,再做下一步應對計劃。”11月5日,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今年來公募基金業績表現不錯,一些投研能力強的公司在這個背景下更是脫穎而出。行業龍頭具有潛在的品牌效應,更受投資者關注和認可。”某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信證券紅利價值還採用了業績報酬機制,這也是其產品受市場關注的原因之一。

根據披露,中信證券紅利價值在業績報酬計提方面對改造完成後的新進客戶持有期間年化收益超過6%以上的部分提取20%作為業績報酬;如若未達標準則不收取業績報酬。同時該產品管理費為0.6%,低於1.5%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

“公募產品降低管理費、收取業績報酬,對於投資者來說可能更有吸引力。客戶好管理人才好,賺錢靠的是實打實的業績,而不是隻靠規模賺錢,這樣設置費率也體現出對投資能力的信心。”北京某大型券商人士受訪指出。

實際上,不僅僅是中信證券旗下的這隻產品,此前國泰君安旗下的第一隻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產品,也在9月份發行創下了首日發行規模120億的紀錄。

幾家龍頭公司的範例之下,已經拿到批文的其他公司也在陸續備戰之中。根據梳理,除了中信證券資管、國泰君安資管、東證資管之外,目前廣發資管和中金公司也拿到了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批文。

譬如廣發資管首批的兩隻產品包括一隻債券型產品及一隻混合偏股型產品,分別是廣發資管乾利一年持有期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廣發資管消費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根據監管層要求,到2020年年底之前都要整改完畢,預計接下來會是券商大集合轉公募產品面世的高峰期。”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年末戰役打響

“市場很大,我們也會和優秀的同業一起進步。”談及近期券商公募產品“瘋狂吸金”的情況,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實際上,隨著年末臨近,公募規模戰已經箭在弦上,各家公司也都瞄準了當前時機,籌劃佈局。

就如不久前興全合泰一日吸金500億,10月來也有不少基金宣佈提前結束募集,而首募規模超過20億的基金數量也有所增加。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自9月以來截至11月5日開始認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共有景順長城創新成長、興全合泰、富國智誠精選3個月、永贏高端製造4只基金的發行份額超過20億份。

從發行規模來看,4只基金合計187.71億,佔自9月以來截至11月5日開始認購併結束的27只(分份額統計)主動權益類基金合計規模的比例為49%。

從發行節奏來看,爆款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不在少數。譬如景順長城創新成長基金自9月30日起公開募集,原定認購截止日為10月30日,而截至10月15日,該基金即宣佈結束募集。

“當前權益市場比較火熱,受追捧的公募基金也有幾個特點,比如基金經理歷史業績比較好,風格比較穩定,另外近期市場上的成長風格有所抬頭,與基金經理本身風格匹配的基金也受到關注,最後很多爆款基金背後也有基金公司品牌溢價的作用。”北京某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表示。

“這段時間市場火熱,我們對權益基金的持續營銷也有增強,公司近期也有發行主動權益產品的計劃,大家都鉚足了勁在跑。”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另一位公募基金市場部門人士也感慨,“年末工作量激增,畢竟大家發行規模都這麼大,我們也得趕緊加把勁。”

“我們目前一方面是推一些長期績優的明星基金經理,另一方面針對有些業績突出、投資風格明確、投資者比較喜歡的投資新銳也會持續推薦。”前述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而提到產品方面的規劃,更多的公募基金也提出了針對性的佈局。

“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在股票型基金方面,以行業分類及風格鮮明基金為主;在混合基金方面,以持續穩定回報的產品為主。在特色產品發展方面,一是公募基金方面,在TMT、醫療保健等領域重點發展,同時努力培育ESG投資等新的風格產品;一是專戶產品方面,我們的優勢在於海外主權基金等針對大型機構客戶的產品管理。”博時基金有關人士指出。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