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人物簡介:丁曉兵,安徽合肥人,現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廣西總隊政委。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1984年10月在邊境作戰中英勇負傷,失去右臂。走下戰場三十多年,面對部隊轉隸和崗位變換,丁曉兵砥礪前行,以傷殘之軀續寫人生新的輝煌篇章,先後被人事部和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被武警部隊評為第八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軍人的本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丁曉兵,在戰場上經歷過生死考驗的獨臂英雄。提起他,很多人會自然地想起時間上離我們最近的那場邊境戰爭,以及他的英勇戰鬥故事。如今,時隔多年,談起那場戰鬥經歷和他的英雄稱謂,他依然是那樣低調平淡。

“其實我並沒有把自己看作是什麼英雄,我覺得我做的很多事情是我的本分……”

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剛20歲的丁曉兵走下戰場傷愈歸來,應邀在南京大學做完報告,一位學生曾經問他:“什麼是英雄?”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已人到中年,他依然用“本分”來詮釋自己當年的英雄壯舉。

“是一個軍人的本分,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分。”

兒時夢想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英雄沒有豪言壯語,卻早就有從軍報國的願望。從兒時起,參軍入伍就是丁曉兵的人生夢想。

“因為父親是軍人,我的叔叔爺爺也參加過抗美援朝,我的舅舅也當過兵打過仗。小時候經常圍著他,從那個時候潛意識裡面就有了一種長大了我也要做這樣的人,我也要當兵。”

18歲來到作戰一線

1983年冬天,18歲的丁曉兵如願穿上軍裝,走進了綠色軍營。第二年,我國南疆那場邊境之戰的硝煙再起,丁曉兵作為昆明軍區偵察連的一員,抱著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來到了作戰一線。

“一到了邊界線,那種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時正好碰上敵方在向我們一個村寨炮襲,炸塌了很多的民房,一個老太太看到我們來了,跑過來就抓著我,你們怎麼才來。那個時候,我才強烈地感受到一個軍人的這種責任和義務。”

浴血戰鬥 割下斷臂別在腰間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當年在作戰前線的丁曉兵

戰場上,年輕勇敢的丁曉兵出色完成了20多次偵察和作戰任務。1984年10月30號的那次捕俘戰鬥,讓丁曉兵歷經了一場生死考驗,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就在我們拖著這個俘虜向後撤的時候,山上的敵人向我們這個方向就打過來了,一枚手雷就扔在了我們的邊上,當時也沒有多想,伸手抓著就想往外面扔,但是來不及了,當時覺得一團火就爆炸了。等我眨眼醒過來的時候一看,才發現我的右臂已經斷掉了,當時就一點點皮掛在上面了……”

丁曉兵拿起匕首,一刀下去,把連接右臂的皮肉割開,把血淋淋的斷臂別在自己腰間,在戰友的攙扶下,一起押著俘虜往回撤,剛一回到部隊,他就一頭栽倒在地。經過野戰醫院三天兩夜的搶救,輸入了2600毫升血漿後,丁曉兵才活了過來。

“醒過來的時候,就不相信自己活過來了。因為在我倒下去的那一瞬間,腦子裡面閃出的那些念頭特別有烙印,在往下倒的時候好不甘心啊,覺得自己還不到19歲,連老婆都還沒有娶呢,怎麼就結束了。所以可能是對生命的活著的那種渴望,讓我烙印特別深刻。”

成為英雄後的選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後,丁曉兵榮立一等功,並獲得專門為他增設的第101枚“全國優秀邊陲兒女”金質獎,當年,以“中國兵”為題的長篇通訊在全國不少媒體刊發,他的英雄事蹟強烈地震撼了那個時代。生死一戰,功成名就,有人說,丁曉兵已經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犧牲,該是回地方享受的時候了。然而,丁曉兵卻放棄了鮮花鋪就的大道,選擇繼續留在部隊拼搏奉獻。1988年初,當他以全優的成績完成軍校學業,拒絕了留校的邀請,來到江蘇無錫太湖邊的鳳凰山窩裡,在一個基層連隊擔任了指導員。

“我是一不到大城市,二不到大機關,不留院校,我希望能到一線去帶兵。”

少了一隻胳膊的殘缺之軀,如何在基層部隊摸爬滾打?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少了一隻胳膊的殘缺之軀,如何在基層部隊摸爬滾打?性格從不服輸的丁曉兵從跑步、左手投彈、端槍、臥姿射擊等項目練起,為了練習左手寫字,他甚至一個月就戳壞了9支鋼筆。不到一年,部隊組織8項軍事訓練課目考核,他就獲得7項優秀,1項良好。

“打揹包,躲在房子裡練,我因為當時揹包帶抽快了,把嘴角抽破了,弄得都是血。結果通信員發現了,說指導員你別弄了,這些事我幫你弄。我說你能幫我一次,你幫不了我一輩子。”

邁過了這道難過的坎,丁曉兵自己覺得再也沒有徵服不了的困難。多年以後回頭看這段經歷,丁曉兵認為,正是在基層連隊重新開始的這段特殊歲月,塑造打磨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尤其是對生活的心態和對工作的信心。

“掉了一隻胳膊我已經不可逆轉了,但是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面對人生一個又一個障礙的態度,我是可以做主的。”

隨部隊轉隸武警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1996年10月,部隊進行改革調整,中央軍委陸續把解放軍陸軍部隊的14個乙種步兵師轉隸武警部隊序列,直屬武警總部領導管理,作為武警部隊的機動部隊。而這一年,也是丁曉兵走下戰場的第12個年頭,他隨部隊轉隸,脫下綠軍裝,穿上橄欖綠,轉戰新的戰場。

“進了武警以後,幾次長江流域的抗洪搶險、淮河流域的抗洪搶險我都全部參加了。”

斷臂裡漏出的彈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有一次,堤壩出現特大管湧,水花和泥沙激湧而出。情急之下,丁曉兵大吼一聲,縱身跳進風高浪急的湖水裡,與黨員、幹部組成的突擊隊一起扛包運土,打樁固堤,奮戰了近一個晝夜,終於止住了管湧。回到帳篷時,他才感覺到右臂的創面正錐心般的疼。原來,泥水長時間的浸泡使斷臂的傷口縫合處嚴重潰爛,當年那枚手雷爆炸後嵌入胳膊的一小塊彈片露出了猙獰的一角。

“把這個地方捂爛掉了,爛掉以後皮磨破了,在皮層下面颳著假肢上面咯吱咯吱響,後來一看露頭了,我就用刀子把它挑出來了,很小,一點點彈片。”

感動中國人物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成就英雄可以是瞬間的壯舉,考驗英雄則是漫長的人生之路。丁曉兵走下戰場這些年,沒有被英雄的光環迷住雙眼,沒有在平淡中淡漠激情。無論是擔任連隊主官、機關幹部還是團、師職領導,始終保持著一種衝鋒的姿態。改革開放的祖國和不斷髮展前行的人民軍隊,給予了丁曉兵實現夢想和在軍營裡鍛鍊成長的機會,他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也都創造了不同尋常的業績。

頒獎詞: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捨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獲獎者丁曉兵。一條臂膀,也能撐起血染的軍旗,他是真的勇士……

從士兵成長為將軍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2006年,在走下戰場的第22年,時任團政委的丁曉兵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並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誠衛士”榮譽稱號。此後的歲月裡,他的軍旅之路邁得更加紮實。2013年12月,丁曉兵由武警8730部隊政委轉任武警廣西總隊政委,2014年12月晉升武警少將軍銜。而他所在的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近幾年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是2018年1月10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向武警部隊授旗儀式,習主席向武警部隊授旗並致訓詞。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部隊旗。”

武警部隊翻天覆地的發展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刊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武警的森林、黃金、水電三支警種部隊以及列入武警序列的邊防、消防、警衛等三支公安現役部隊退出現役,原隸屬於國家海洋局、中國海警局的海警部隊則轉隸武警部隊。作為已經在武警部隊服役了整整23年的老兵,看著這支守衛人民安寧的武裝力量在改革中大踏步邁進,跨越式發展,丁曉兵倍感振奮,熱血沸騰。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武警部隊雖歷經體制、番號、名稱多次演變,但人民武裝力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性質沒變,遵循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沒變。”

“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我們這個時代能夠同頻共振”

我與祖國共成長 | 丁曉兵:英雄無悔 砥礪前行

資料圖:丁曉兵

如今,54歲的丁曉兵進入了軍旅的第35個年頭。回顧這35年軍旅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戰爭與和平、生與死考驗,經歷了喧囂與沉寂、榮譽與平凡,他始終以英勇無畏的氣概和英雄無悔的胸懷,與祖國發展的腳步同頻共振,砥礪前行。

“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作為事業也好,作為人生也好,我覺得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我們這個時代能夠同頻共振,始終和人民、和國家、和黨的事業,把心連在一起,同頻共振,我們就會走得很堅定,我也相信這條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敞亮。”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