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探亲散记(五)

十二、伦敦

北安到伦敦也就近一个小时左右火车,相当于北京的六环边,而且火车半小时一趟,去伦敦是非常的方便,我们到英国的当天飞机降落的希斯罗机场就属伦敦地界了,只是当时绕城而过,对伦敦也没有什么印象,但我们的心情希望能早日揭开伦敦的神密面纱。女儿似乎很理解我们的心情,所以到英国后没几天就安排我们到伦敦了,之所以将伦敦游放在我这篇文字的最后写,是因为伦敦太有名了,有名的东东总是放到最后压轴。我也担心那么有名的大英国帝国首都在我笔下搞成拙笔,那如何对得起女儿的一番周密计划。记得去伦敦前那几天,女儿在网上又是查信息、又是拔计算器,仔细算清我们去伦敦的各项开支。最后决定我们到伦敦不住,当天去当天回,今天玩不够明天再来,这样来回车费也比住伦敦的宾馆便宜,没办法出门在外精打细算。

记得那天去伦敦我们是错开高峰期的,非高峰期火车票比高峰期时便宜许多,可见伦敦人是如何治理高峰期拥堵的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

第一次到伦敦我们完全步行,路线是这样的,伦敦优斯顿火车站下车后经伦敦大学医学院、国家艺术馆到大本钟附近,周边有大本钟、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景点。这几个景点堪称伦敦游中的极品,有历史有故事非看不可。然后再步行至白金汉宫,到白金汉宫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赶上皇家卫队换岗仪式,不然也是一个看点。游完白金汉宫后到大英博物馆及唐人街周边,大英博物馆如果有时间有兴趣侍一天也值得,里面有英国从世界各国掠夺来的珍宝,包括我们中国的珍宝。在唐人街街口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才想起是全球华人的龙年伊始,到英国后这是看到的唯一有过年氛围的地方。从大英博物馆到优斯顿火车站很近,最后从优斯顿火车站返回北安。以上几个景点基本都在一起,用时一整天,全部步行,行程约十二三公里。

第二次到伦敦是去温莎古堡时途径伦敦,没有细玩,如前所述只是重复地在伦敦各火车站、地铁站倒车。

第三次到伦敦是从爱丁堡返回时,在国王火车站下车,参观了附近的大英图书馆,本想找一下马克思写下鸿篇巨作《资本论》的地方,但没能如愿。而后乘地铁到伦敦桥及周边商业区,游完后从伦敦桥乘地铁到优斯顿火车站,从优斯顿站返回北安。这一次交通工具都是地铁。

女儿的周密计划,使我们在伦敦的行程科学而经济。对伦敦的各景点我也不多说,都是世界级品景点,各类旅游书籍中都大书特书过,各位看客将来如有机会到伦敦切不可放过这些景点,我只谈谈对伦敦之感受。

伦敦总的感觉道路窄,双向四车道是宽的路,窄的路只有双向两车道,无立交桥和环路。但伦敦交通不太堵,车辆运行次序井然。伦敦无高层建筑,但百年以上的建筑比比皆是。伦敦的人感觉还是比较多,特别是唐人街附近,快赶上北京王府井。伦敦没有大兴土木为奥运,只是有些街道围起来进行翻修,但都留好了人行通道。伦敦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早已没有了工业革命时“雾都”之感觉。

据说外地车辆进入伦敦需交纳一笔不菲的进城费,伦敦停车费也较贵,人们上下班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公交等,加上伦敦有效控制高峰期车流人流等措施,所以伦敦交通不堵。伦敦老建筑较多,主要原因是政府规定建筑不可拆旧只可翻新,而且要与原貌和周围建筑相协调。伦敦基本没有工业,全市五分之四的人从事银行、保险和金融等第三产业,没有了污染企业和过多的汽车尾气,伦敦人好象回到了工业革命以前的田园城市,伦敦人是用心在打造这个“世界”的首都。

英伦探亲散记(五)

和著名的伦敦桥合个影

十三、英伦之行的思考

短短一个月的英国之行,我们到了英格兰伦敦、伯明翰、考文垂、牛津、剑桥、比斯特、布里斯托尔、巴斯、北安普敦,苏格兰的爱丁堡、格拉斯哥,威尔士的加的夫等城市,游览了这些城市的风景、名胜、古迹;领略了英伦三岛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了解了英国的体制、宗教、教育等。这一个月可谓是细品英伦慢游不列颠。本文不可能对这些地方一一叙述,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摘其中之精华以嗜读者。也算对有心或将来有意踏上英伦之人一个抛砖引玉。感谢女儿带给我们的英伦之行,她使我们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有了感慨、有了思考。 历史上的英国是一个很霸权的国家,日不落帝国的战舰曾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人不会忘记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羞辱,香港的割让带给我们的哭诉。几个世纪以来,凶残的英国人不但和世界其它国家争斗,国家自己内部也一直在争斗,争斗的结果就是使整个英国社会趋于一种平静,斗多了自然累了。动久必静、静久必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英国给人的感觉是二个字“平静”,表现在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这方方面面中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心静。经过宪政制和工业革命,好象整个英国社会都处在一种安心静养之状态,让我们从一个繁杂、浮华的环境一下进入这种状态,还真有点难以适应。感觉在英国人们没有浮燥、没有路怒,有的是笑容、有的是客气。人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二句话就是“I'm sorry”和“Excuse me”。地铁和列车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阅读,如果你要问个路,人们会不不厌其烦给你说半天。在英国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排队,包括银行、超市、上下车等,只要有排队的地方都自觉形成一米线。在公共场所绝对没有人大声喧哗,在有屋顶的地方绝对没有人抽烟。每个人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公路上的车辆没有按喇叭的,英国交通法规定只能从右侧超车,我们几乎没有看见从左侧超车的。辅路上的车只有确保主路没有车辆以后才能加入主路。在英国的一个多月,我们没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也不见车辆发生蹭刮后在路边的相互谩骂扯皮等现象。 英国人口六千多万,和我国安徽省差不多,但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中有180多所大学和学院有权授予本科以上的学位,而安徽省大学和学院有权授予本科以上学位的学校只有27所。英国有博物馆近2000家,密度之高,世界罕见。而我们发达的上海只有近30多家博物馆,而安徽省有多少博物馆无人统计过,估计不会超过上海。世界发展到今天,中国在变,英国也在变。中国注重物质的,英国注重精神的。中国人敛财,英国人敛才,这就是区别与差距。 可喜的是发展中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女儿现在所在的北安普敦大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留学生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的投入是一本万利的财富。而来自云南、贵州等边远贫困省份的留学生少之又少,除了经济的原因以外,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和思想意识的落后也是主要的原因。感谢女儿带给我们的英伦之行,她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沟通和理解,别人再好是别人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学成报国才是最根本的。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希望,广大的中国留学生为了中华的腾飞在勤奋苦读。他们忍受着海外的孤独,亲人的别离。他们都是当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现在得衣食住行样样操心,他们得跑银行、下超市,到中介租房、去餐厅端盘,到使馆续签、去警局登记,他们夜下挑灯、日出晨读。他们有去超市买东西被误为小偷的经历,他们也有在荒无人迹的地方迷路的经历,这些苦他们都能忍下。但他们的付出有时得不到国内亲戚朋友的理解,他们心中的苦和泪,他们无处哭和诉。记得去年女儿假期后返校时,夜里12时到达北京2号航站楼,凌晨4时从3号航站楼飞伦敦。女儿过后电话与我们诉说,四十多公斤的体重拖着近四十公斤重的行李,从2号航站楼转至 3号航站楼短短的三四公里,感觉好似上千里,到3号航站时几乎瘫下。我要握紧自己的行李,还得撑住自己的双眼,生怕睡过去而误机。当时不是想起你们的殷殷期盼,我真想买张机票飞回来算了。是啊,这就是新一代的留学生,他们比不上老一辈留学生,毕竟时代和环境不同了,但他们的心中同样有祖国的期望和亲人的嘱托。我在这里要呼吁,多理解这些孩子们,他们比在国内的大学生苦。我在这里也要大声地对海外的孩子们说,坚强些孩子们,祖国的亲人在时刻惦记你们!

谢谢!(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