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什麼樣的比較好?品牌的是不是效果最好?

音響的品牌力量非常可怕,主要表現在價格的懸殊實在太大。有些品牌,可以從幾百元、幾千元跨度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差距,這種威懾力足矣把人嚇得腳底發軟,甚至失去信心。

音響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奢侈商品和大眾商品混為一談,服務對象、市場定位、產品定位沒有明顯的界定。另外,音響的品牌眾多、魚龍混雜,因此才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惑。

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是曝光次數頻繁、名氣大的就是好品牌,按照品牌和價格去挑選就能夠選擇到滿意的產品,這是很大的誤區。

消費者往往喜歡用品牌和價格來衡量產品,而廠家考慮的則是品牌形象和市場定位的問題,價格只是品牌的價值表現。

產品和價格是廠家根據市場競爭的需要而事先策劃好的,市場上什麼樣的產品好賣,哪個價位段容易被接受,廠家便推出相應的產品。

一般來說,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最初印象是通過一些簡單的推理進行判斷的,比如體積大的比體積小的好,喇叭大的比喇叭小的好,烤漆的要比PVC貼皮的好,長得好看的比普通的要好,等等,對價格的認識也大致如此。

音響什麼樣的比較好?品牌的是不是效果最好?

正是基於這樣的普遍消費心理,每個廠家就會根據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影響力來設計產品的款型和功能,也會制定出相應的價格,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產品具有競爭力。

音響什麼樣的比較好?品牌的是不是效果最好?

至於人們最為關注的效果問題,對不起,廠家追求的是利潤,效果只是產品定位和價格定位以後產生的結果。

這話似乎很難聽,但事實就是如此。並不是廠家貪婪,每個廠家都準備了很多產品系列,能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便宜的、貴的,效果好顏值差的、顏值好效果普通的,個頭大的和個頭小的,等等,貪婪的不一定是廠家,更多的是顧客自己。

以5.1家庭影院音響為例,既可以用木質書架音箱或落地箱來組建,也可以用小型的塑料衛星音箱來組建,組建方式很多,不同的品牌就有不同的產品定位和價格策略。

比如小型的5.1衛星箱系統,從功能上講,能夠滿足使用需求,成本較低,因此很多國際大品牌也有此類型的產品。JBL的售價大約在三五千的價位,外觀普通;B&W則在萬元以上,外觀很漂亮;博士的價格最高,在一萬多至三四萬不等,走的是另外一種品牌路線。

音響什麼樣的比較好?品牌的是不是效果最好?

而在幾千元至幾萬元的價位段裡,用木質的書架箱甚至落地箱同樣也能夠組建5.1的家庭影院,該如何進行選擇呢?

效果在同類型產品之間對比較為容易,比如用衛星箱去對比衛星箱。但在不同類型的產品之間對比就較為困難了,比如用書架箱系統去和衛星箱系統對比,或者用書架箱系統去和落地箱系統進行對比,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實際上,普通消費者能夠有這樣的對比機會都很少,更不用說根據品牌和價格就能夠輕易做出判斷。

儘管如此,音響產品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每一個品牌,在長期的市場活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有經驗的人,一般都能把市場上的音響品牌在腦海中進行分門別類,哪些是專業從事音響的品牌,哪些是屬於跨界品牌,哪些是以音箱為主,哪些以功放見長,哪些專做低音炮的,等等。

熟悉了一些品牌的基本特點,然後再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就比較容易了。音響是一套系統,大多需要在不同品牌中進行搭配組合,最後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瞭解和熟悉品牌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掌握一些音響的基本原理,這樣在購買和選擇的時候才不會一頭霧水。

音響產品最容易激發人性貪婪的本性,無論是品牌的影響力,還是漂亮的外觀造型,或者是一些功能訴求,價格因素等等,都可能讓人產幻想,患得患失,永遠難以滿足。因此,選擇音響最關鍵的是要懂得取捨,一般是以追求性價比為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